胭脂是什麽?
詩詞中常常用它來代指女性。
因為是女子用的東西,所以很有嫵媚,柔美的感覺。
問題二:胭脂是什麽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壹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采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
《中華古今註》中記載:“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粉。”還有壹種說法是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不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而且帶回了大量的異域文化和民族風物,其中就有胭脂。由這兩種說法看來,胭脂應該始自匈奴,後來又傳到漢地的。東漢時班固出使西域回來說過:“匈奴名妻曰閼支,言可愛如燕支。”現在甘肅永昌縣與山丹縣之間,還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名字?
胭脂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復杵槌,紅藍花的花瓣中含有紅、黃兩種色素,淘去黃色後,即成鮮艷的胭脂。此外我國古醫書中記載可用於制作胭脂的原料,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從這些中藥可以頂取天然的紅色素來制胭脂,當然這時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義上的胭脂了,已經是壹切紅妝的指代。
《紅樓夢》有壹段寫到: “寶玉笑道:‘鋪子裏賣的胭脂不幹凈,顏色也薄,這是上好的胭脂擰出汁子來,淘澄凈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細簪子挑上壹點兒,抹在唇上,足夠了;用壹點水化開,抹在手心裏,就夠拍臉的了。’平兒依言妝飾,果見鮮艷異常,且又甜香滿頰。” 可見胭脂的做法如同其他化妝品壹樣是不斷在改進的。《禦香飄渺錄》中說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幹凈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漿後,用細紗過濾取汁,再把當年新繅就的蠶絲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曬幹,就成了上好的胭脂。
“美人妝,面既施粉,復以燕支暈掌中,施之兩頰,濃者為酒暈妝淺者為桃花妝;薄薄施朱,以粉罩之,為飛霞妝。”從《妝臺論》中對女子曉妝的描述,可見胭脂對女性紅妝是何等重要。東晉王嘉《拾遺記.卷七》中寫魏文帝美人薛靈蕓拜別父母後入宮,壹路上淚下不止,用玉唾壺承淚,到京師時,壺中淚凝如血,這紅淚壹定是因為沾染了臉上的胭脂。胭脂在唐代時尤為盛行,如唐詩有“三千宮女胭脂面”句,王建《宮詞》:“歸到院中重洗面,金花盆裏潑紅泥。”說的是壹個宮女在盥洗完畢後,臉盆中有如沈澱了壹層紅色的泥漿。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楊貴妃紅妝之重,連擦汗的帕子都染成了紅色。雖然在說法上誇張,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濃妝之風,近代出土唐代彩俑和壁畫也印證了這壹點。
以上說的是面脂,口脂也是素來被看重的,戰國宋玉《神女賦》寫“眸子炯其精朗兮,哦嗝藍可觀。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唐岑參《醉戲竇美人詩》中 “朱唇壹點桃花殷。”說的都是女性紅唇之美。《唐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說用來盛口脂的容器是雕花象牙筒,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是多麽被重視和喜愛。唐代人把抹口脂又稱為點唇,僖宗年間,口脂的種類計有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猩猩暈、小朱龍、格雙唐、媚花奴***十六種,並稱為胭脂暈品。
唐代以後,女性的妝飾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胭脂的習俗始終不衰。直到明清時亦然,只是不再象隋唐五代時期那樣誇張了。崇禎皇帝曾賦詩“露宿風餐誓不辭,忍將鮮血代胭脂。”以旌表為國抗敵的女英雄秦良玉,試想若在安穩......>>
問題三:胭脂是什麽東西啊 胭脂亦作“E脂”,亦泛指鮮艷的紅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壹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壹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償)妝飾臉面。胭脂又為作家、小說、電影、音樂專輯、電視劇集、越劇劇目之名。
問題四:家鄉有種藥材叫胭脂是什麽 明朝嘉靖年間,荒村有壹對年輕夫婦,妻子的名字叫胭脂。當時常有倭寇出沒,胭脂的丈夫就被強征入伍,去外省與倭寇抗戰。臨行前,夫妻倆約定:3年後的重陽節之前,他壹定會會回到家中,如果到時候都還不能回來相會,兩人就在重陽晚上壹起殉情自殺。
胭脂每天都在村口等。某日,來了個僧人,送她壹支笛子,吩咐她在重陽吹起笛子,丈夫就壹定會歸來。
重陽之夜,胭脂吹響笛子,壹曲終了,丈夫竟真的回來了。
在他們壹同度過幾天幸福時光後,丈夫突然失蹤了。不久,前方傳來消息,原來胭脂的丈夫在重陽之夜已經戰。原來,丈夫自知回不去,就故意沖在隊伍最前面,以求殉情。而胭脂的笛聲,為丈夫的魂魄指引了回家的方向。
第二個版本:
前面壹樣,但重陽之夜,丈夫只是重傷昏迷,並未戰,而等他回到家鄉時,才知道妻子已於重陽之夜懸梁自盡。丈夫傷心之際,想再看胭脂壹眼,於是開了棺,卻發現屍身還完好無損,屍體旁還有壹支笛子。於是丈夫把胭脂的屍體帶回了家,每日吹響笛子。終於在幾年後的壹個重陽,妻子奇跡般的醒了過來。他們壹起過起了平靜的日子。。。
問題五:胭脂是什麽東西 胭脂 [yān zhi]
基本釋義
由胭脂蟲雌蟲的幹燥身體組成的壹種紅色染料;壹種化妝用的紅色顏料,也用來畫國畫
問題六:胭脂為什麽叫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壹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采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壹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由於胭脂的推廣流行,漢代以後,婦女作紅妝者與日俱增,且經久不衰。歷代詩文中有不少描寫,如“誰堪覽明鏡,持許照紅妝。”“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紅妝束素腰”等等。有關唐代婦女飾紅妝的記載就更多,“青娥紅粉妝”;“對君洗紅妝”;“射生宮女宿紅妝”等等唐代婦女所作的紅妝,在當時的筆記小說中也有述及。如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記:“貴妃每至夏月,常衣輕綃,使侍兒交扇鼓風,猶不解其熱。每有汗出,紅膩而多香,或拭之於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紅也”。說的是楊貴妃,因為塗抹了脂粉的緣故,連汗水都染成了紅色。王建《宮詞》中也有類似的描寫,說的是壹個年輕的宮女,在她盥洗完畢之後,洗臉盆中猶如氽了壹層紅色的泥漿。雖然在說法上有些誇張,但多少反映了當時的情況。 唐代以後,盡管婦女的妝飾風俗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塗抹紅妝的習俗始終不衰。遼代婦女的紅妝,雖不見於文載,但實例卻屢有發現。如考古發掘報告所記,遼寧法庫葉茂臺遼董壁畫,山西大同十裏鋪遼墓壁畫所繪婦女,“雙頰全塗紅粉”,反映了當時的風尚。這種習俗壹直沿續到清朝末年,由於女子教育的興起,青年學生紛紛祟尚素服淡汝,才改變了這種妝飾現象。
滿意請采納
問題七:什麽是胭脂玉 羊脂玉吧?軟玉中質地比較好的,就像羊的脂肪壹樣細膩,產於新疆
問題八:中國最早使用胭脂是什麽時代 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壹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采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另壹說為原產於中國西北匈奴地區的焉支山,匈奴貴族婦女常以“閼氏”(胭脂)妝飾臉面。在公元前139年,漢武帝為了加強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帶回了大量的異國文化,包括西域各族的生活方式和民族風物。胭脂的引進,也在這個時候。
問題九:古代的胭脂的制作過程是什麽? 原來看過壹本書,書名叫做《中國古代婦女化妝》。裏面詳盡的介紹了古代婦女們是如何制造和使用那些化妝品的。我都壹壹試過,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成功。事隔多年,翻出來說說:
首先是用於改善面部膚色的粉,先簡單的說說制造流程:把上好的當年新米,泡在水裏,過個十天左右,等酸味彌漫時,撈將出來,用磨子推成極細的粉末漿。然後澄在壹旁。等到清水跟粉漿分開時,將清水潷出倒掉。當剩下的水分蒸發殆盡後。用竹片刮去表面的壹層比較粗糙的粉末,底下的就是細膩的成品了。
做這個最難的就是我找不到磨子,琢磨了很久,只有用我們這裏的擂缽來代替,這是壹種可以將調料如胡椒、辣椒等舂成細末狀的工具。至於新米我是專程去買的。買了半斤,記得當時還猶豫了很久是不是買泰國大米會更好些。後來想到要忠實於原著才悻悻作罷。
那會兒是夏天,所以新米們才過了五天就全部績酸了,老媽罵罵咧咧的威脅我再不行動的話,她就要進行毀滅性的工作了。所以我不得不放棄了午睡的時間,蹲在烈日下的院子裏面朝黃土背朝天。過程還算順利,就是到最後的時候我找不到竹片,想想也無大礙,所以後來用的是瓷勺。
粉是做好了,聞起來並沒有很強烈的酸味,淡淡的,甚至有點象女人的體香。
我把成品放在蔭涼處,下壹個準備做胭脂。
胭脂有很多種做法,有用胭脂花(東北也叫地蓮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我比較了壹下程序,決定用玫瑰為原料,因為要簡單些。
還是先看過程,先找顏色純正的玫瑰花瓣,要盡量使用色澤統壹的。將花瓣用幹凈的器皿擠壓出汁,然後放入當年(註意:又是當年)的新蠶絲,在此之前,先將蠶絲撕成小片,使之不粘連。當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蠶絲中時,撈出晾上。徹底晾幹後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時候取出壹兩片,放於手心,滴壹兩滴水,用手推勻後拍於雙頰。使之“嫣紅顏色好”。這裏說壹下,這個做法是在清代。
我買的花沒有很嚴格的挑選,因為花是要買的,花很貴。所以只好將就了。我買的這種玫瑰叫做“紅衣主教”顏色深紅,花瓣肉厚多汁,應該是上選。但是這個時候問題又出現了,我沒有蠶絲,也沒有辦法去找到。所以我決定使用棉花。為了找到“當年”的棉花,我跑了很遠的路,才在鄉下得來。
在晾幹浸透了花汁的棉花片時,剛好是晴天,我擡著竹編的扁箕走在陽光下,忽然就覺得身邊滑過了百年的歲月,自己就是壹個希望“容色嬌美,賽鄰家阿巧”的女孩子。
很快,這道工序大功告成,古代可沒有眼影什麽的,剩下的就是口紅和眉筆了。口紅要用花瓣來淘膏子,做法語焉不詳。我只得放棄,還好胭脂也是可以用來擦嘴唇的。那麽就剩眉筆了。
眉筆簡單,用細柳條燒焦成碳,繪之於眉,就可以了。跟前面的相比,簡單得讓人感動到壹塌糊塗。
全部完成以後,剩的就該是往自己臉上招呼了,反復回想,覺得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對身體無害的,應該不會造成面部浮腫和潰爛。所以趁家中無人,試了壹回。
結果當然還不錯。
最後還有壹種方法,是美容的,有點意思:采三月的桃花,曬幹碾成末,和烏雞血塗於面上,三日方洗去。其後容顏絕美,面如桃花?本來想試的,後來考慮到老媽含辛茹苦養我恁大,嚇著了她對我沒有好處。方才作罷。
甚至還有壹種做法是燉了豬蹄,然後連皮帶肉壹起剁碎成膏,用此膏塗面,亦可使面容光潔,肌膚細膩。
我連豬蹄都買回來了,結果朋友打來電話讓出去,回來以後豬蹄已經被老媽鹵在鍋裏了,味道滿好的。
這樣的好,反正不浪費。...>>
問題十:胭脂是什麽意思? 胭脂是古代的化妝品,類似腮紅,口紅之類的。
詩詞中常常用它來代指女性。
因為是女子用的東西,所以很有嫵媚,柔美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