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ir換硬盤
先說感受,我是直接購買了惠普1T的固態硬盤,裝上後重裝系統搞定的,但系統運行情況並沒有因空間變化而好轉,該慢還是慢,該燙還是燙?,想來,我的電腦緩慢可能跟儲存空間較小關系不大,什麽原因我也不好說,不過好在現在我擁有了壹個怎麽也用不完的超大儲存空間(自我安慰)。
如果上天再給我壹次選擇新電腦的機會,我會購買能力範圍內的頂配,不用再受頻繁換機之苦。
如果再給我壹次選擇新硬盤的機會,我會選擇壹個500G的,現在1T的實在太浪費了?,我電腦肯定都堅持不到用完500G的時候。
純小白硬盤擴容步驟,供有需求的小夥伴參考:
先確定好自己的電腦硬盤支不支持更換,mac電腦近兩年的機型大都是把固態硬盤直接焊在主板上的,導致無法更換硬盤,壹些比較舊的機型支持更換,這個網上很多資料可以查到。我是在網上看了好多大佬的經驗分享,確認可以更換(Macbook Air 2017款 A1466)。
確認後,就可以開始準備工作。購買硬盤、轉接卡、拆機工具,準備空白的超過電腦已用容量的儲存卡。
硬盤建議500G左右即可,足夠日常使用,我購買的是HP EX900 1TB SSD 固態硬盤 M2接口。下面是bilibili大佬分享的蘋果電腦支持的硬盤型號,部分硬盤裝上後不適配會導致壹系列問題。
轉接卡選擇M2接口轉2017款蘋果接口,京東店鋪名稱WDKST旗艦店,可以直接搜“蘋果轉接卡”,按需選擇。
拆機工具是我家裏換表帶的工具,使用型號 CR- V 5角 1.2的頭,直接搜“螺絲刀”會有很多。
儲存卡我準備了128GB的,我的電腦已用的空間是90G左右,足夠使用。
準備工作做完後就可以在電腦上操作了。
首先使用mac自帶的磁盤工具,把儲存卡格式化,點擊對應儲存卡,點擊“抹掉”,格式選擇“Mac OS擴展”,點擊“抹掉”。
然後使用時間機器,對系統數據進行備份,這樣再次安裝新系統後,可以直接恢復原系統的所有數據,包括壹些習慣的配置,就好像沒更換過系統壹樣。點擊“系統偏好設置”-時間機器-選擇磁盤,對,就是選擇妳剛剛格式化後的磁盤。備份時間壹般會比較長,我的90G數據備份了1個多小時。
備份完成後,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來了,拆機換卡!
先把電腦關機,然後把螺絲擰下來,擺放好防止丟失。
把電腦的電池接口拔下。
在風扇左下角這個位置的就是蘋果的硬盤,這裏是個六角螺絲,需要更換螺絲刀,拆下螺絲,慢慢搖晃拆下硬盤。
來個新舊硬盤的合影。
先把轉接頭和硬盤拼接在壹起,然後慢慢插入,再裝上螺絲,把電池接口裝好,電腦背面螺絲擰好,硬盤就安裝好啦。
我在裝螺絲時候,感覺拼接版硬盤長了1毫米左右,因為螺絲口沒有對很準,但螺絲還是能夠安裝上的(有點難理解,等妳們安裝的時候就知道了)。
接下來就是搞定系統的事了。我買的是空盤,裏面沒有系統安裝包,所以使用的是蘋果在線安裝系統。
系統安裝參考: /HT204904
我是在網上查的重裝系統攻略,但實操沒有成功,所以最後花100元到電腦維修店重裝的系統(囧)。
擴容完硬盤,現在使用了有壹個半月,怎麽說呢,除了獲得了更大的容量,敢裝多壹些軟件,其他沒什麽變化,還是會卡,開機後沒用壹會就開始發熱。各位想要擴容的小夥伴,參考我的情況,自行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