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公布虎門大橋渦振原因
這不能怪專家,專家是根據數據分析問題,人家問了妳這個有沒有問題,妳都說沒問題,排除法。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到現場親自排查的。
調查的專家們必須實事求是更要有虛心和耐心,任何事都馬虎不得。更不要讓橋的設計師蒙受壹些不必要的質疑。各相關部都要重中之重引起重視,大橋是祖國的門面,也是中國最賺錢的橋。美國歷史曾經出現過著名的鋼索吊橋因壹定風力產生振動與橋體特定結構的頻率相吻合,而毀滅的事故,側風與壹定結構的橋體會產生特定流體現象,這類現象有電視專門節目播過。本次事件,鋼索腐蝕也是必然現象,只是監管或維護是否及時的問題,少數鋼索出現問題,在強度設計上絕對不會有任何不足,但可能影響大橋振動頻率,再加上水馬和特定風速,必然造成振動。
什麽水馬影響?指東瓜畫葫蘆。車流量遠超設計能力,每日每時超負荷運行,鋼索嚴重疲勞,個別索條出現了松馳,造成受力不均勻,才造成了抖動搖擺。要進行全面更換鋼索才是根治之本。
主纜松弛是關鍵問題,吊索下沈,安現這個思路推斷的話,橋箱下沈就成路面擠壓狀態,只有處理伸縮縫中間的雜質,清理好之後調整拉緊裝置,使橋箱變短,沒有了拱力,橋面舒展來了,就不會有波動力產生,也就控制住了波動效應。調查結論似乎沒有兩三天就出來,我看那些專家都是關在房間裏面的,不知道有沒有到實地去考察,請把那些給出結論的專家的名字公布出來,這麽不負責任。
靠鍍鋅起不了防腐作用,鋼繩熔煉過程中沒有加入微量抗腐防銹元素,可能繩芯沒有含油芯,海水汽化、空氣含二氧化硫,遠是鋼纜質量問題,日本人講了不買日本人鋼繩(中國建不了大橋),日本人的鋼纜貴很出奇,努力研究綱纜成份。
虎門大橋發生波浪形的上下抖動,專家說是?水馬?影響風流所致,當時本人不敢茍同此說法。我不是橋梁專家,但目睹過壹些橋梁病害或缺陷。人類對某個事物的認知是不斷發展的,永遠不會停留在壹個時間點上,工程構築物設計也是壹樣。很多先進橋梁設計是從西方引進的,有些可以直接?拿來?,有些就不適合中國國情了!比方說中國行車制是?右行制?,多車道?單室箱梁?的設計引起的病害明顯可見。這次虎門大橋的鋼箱梁波浪式抖動的原因,看似?水馬?是誘因,根本原因應該是懸索或吊索。大橋已使用23年了,很難保證懸索和吊索中間的某些鋼絞索還仍保持設計要求,由此引起的懸索幾何坐標是否偏離了原設計值?
唯壹百年不腐的防腐方式被中國高鐵攻克了!中國高鐵接觸網金具及立柱(鐵塔)全部采用滲鋅防腐工藝,任何情況下可以保證100年。 各位專家可以借鑒壹下。 但造成虎門大橋鋼纜銹蝕的根本原因是施工作業人員工作不認真,不規範造成的。工作人員工作不認真首先是向他們的領導學的,總之最終原因是建設單位單價低了,施工單位單位沒法,只能偷減工藝,導致提前銹蝕。
專業的事還是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懸索橋的鋼纜腐蝕壹直都是世界性難題!以技術相對比較先進的日本來說,它的懸索橋鋼纜壹樣會腐蝕,它的應對方法就是兩樣,壹是改進防腐塗層,二是除濕,在鋼箱梁加裝除濕機,在主纜上每120米裝壹臺除濕裝置,根據應用這種方法的橋梁(到目前只有20年)來看,效果很好,可以在橋梁全壽命期無需更換主纜。水份才是懸索橋腐蝕最大的因素。
中國近幾年的產品防腐蝕性能大降,可能與這些年成本上升快,行業環境競爭力大,質量審核不嚴有關。但虎門大橋是九幾年建的,那個時候的防腐性能絕對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可能性還是維護的代替品不達標。這也是國情,妳的汽車過了保修換配件,比原件絕對差多了。
橋梁按現有理論,設計是不會有問題的,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在客觀的變形量面前,是理論應當修正,而不是專家解釋,壹方面專家應拿出補救措施,解決已出現的變形過大問題,如排除水馬,迅速維護,全面仔細檢測,嚴控超負與超載,堅決降低車流量,在今後類似橋梁設計中,適當減少跨度,增加安全系數,多考慮太陽風暴,海水腐蝕,臺風沖擊,尤其長期使用,金屬疲勞,局部應力集中在特定環境下的過度變形,從設計,材料,生產,施工,安裝等等方面保障安全,安全是最大效益。讓鍋振悲劇勿現險情!
交通部專家組的分析仍然不足,沒有證據證明,沒有實驗數據驗證,說服力不強。我國橋梁工程的權威性大學是浙江大學和李國豪教授,還是要把問題搞清楚再說吧!不要急於開通!處理方案也得放壹放!根本不是水馬的問題。如果橋上出現擁堵,停滿了車輛,是不是也會發生震顫呢?汽車更高更重,對風的阻擋作用遠大於水馬,是不是沒有風,橋上車多的時候就會發生震顫呢?所以應該是橋的結構和吊索有問題。結構有損傷和吊索松動是大橋震顫的原因。
所有鋼索的拉力值要調整好,拉線長度調好,甚至部分更換,伸縮縫結合處,拆開調整到位。全面查腐蝕,嚴重的立即更換,壹般的做好更換計劃,備料。 螺栓力矩檢查。潤滑及防腐檢查保養。根據編號記錄。
請國家有關領導多方面征求有關專家意見,包括網上非常好的關註留言,非常專業。還可以發文面向全世界廣泛征求處理意見,然後研究決定處理意見,修復完工後再進行嚴格檢查驗收,然後再恢復通車。決不能草率決定通車。追責!追責!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