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世界上全年溫差最小的地方

世界上全年溫差最小的地方

世界上全年溫差最小的地方在哪裏呢?我帶妳壹起去感受,走進這座城市。

終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14℃,年最高和最低氣溫僅僅相差0.4℃。這是位於南美洲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下面我為妳簡單介紹壹下這座城市。

城市地處位置

基多位於西經78°30′,南緯0°13′處,是世界上距赤道最近的首都。處於安第斯山脈的基多盆地西緣,海拔達2818米。

基多,厄瓜多爾首都,位於國境北部,平均海拔2852米,雖然臨近赤道,但因地勢高峻,所以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基多原本是基圖印第安人的中心,“基多”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有人居住的地方”,是印加帝國北部疆土的首都,城市建設與自然環境巧妙地融為壹體,1979年被聯合國 教育 、科學及 文化 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名錄。厄瓜多爾 的首都和皮欽查省首府,全國經濟、文化中心。在赤道以南安第斯山區皮欽查火山東南麓的谷地中。根據2001年的人口統計,基多總人口1,839,853人。海拔2,850米,是離赤道最近的首都。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14℃,為世界上溫度年較差最小的地點之壹。原為古老的印第安人城市。1533年為西班牙殖民者侵占。1830年厄瓜多爾獨立後,成為首都。曾多次遭地震破壞和重建。全國重要工業中心,有紡織、食品、石油提煉和石油化學、金屬加工、制藥、制革、木材加工等工業,並以金銀工藝品、象牙和木器 雕刻 著名。交通中心,鐵路通瓜亞基爾和東北岸的聖洛倫索,附近有蘇克雷國際機場。旅遊業甚盛,市內多教堂、廣場、紀念碑、博物館、天文臺、大學等著名建築,反映出南美洲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城北24公裏處建有赤道紀念碑。基多市分為新城、舊城兩部分。西南部是舊城區,許多地方保留了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建築風格。新城坐落在北部。城區東西兩側的皮欽查火山(Pichincha),海拔4790米,峰頂長年積雪。基多市內***有大小教堂、修道院87座,著名的有聖弗朗西斯科教堂(Iglesias de San Francisco)、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ia de Jesús)等。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被視為巴羅克式建築風格的傑作,是西班牙--美洲宗教建築的典範之壹,它由壹座大教堂、幾座小教堂和眾多的回廊組成。教堂內珍藏著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的繪畫和雕塑名作。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

基多城市交通圖-最新erlinyou版建於1722年至1765年間,教堂正面拱形大門上、四周墻壁以及天花板上鑲嵌有精美的金葉圖案,富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城市南端的面包山 (Panecillo),海拔183米,山頂上有壹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Monumento a la Virgen de Quito),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征。山腰有壹座古老的印加神廟(Museo Templo de la Patria),現已成為博物館。

人文歷史

由印第安人始建於11世紀。15世紀末成為印加帝國的都城(另壹資料說該城是16世紀在印加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盡管經過1917年的地震,這裏仍然是拉丁美洲保存最好、變化最小的歷史中心。1830年厄瓜多爾***和國成立,基多定為首都。基多市內***有大小教堂、修道院87座,著名的有聖弗朗西斯科教堂(Iglesias de San Francisco)、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Iglesia de la Compañia de Jesús)等。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被視為巴羅克式建築風格的傑作,是西班牙--美洲宗教建築的典範之壹,它由壹座大教堂、幾座小教堂和眾多的回廊組成。教堂內珍藏著印第安人、西班牙人的繪畫和雕塑名作。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建於1722年至1765年間,教堂正面拱形大門上、四周墻壁以及天花板上鑲嵌有精美的金葉圖案,富有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基多的舊城區在城南部。因為城裏遺留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而被譽為“安第斯大博物館”。這裏的教堂、修道院、赤道紀念碑不管是在建築上,還是在美學史上都具有較高價值。基多包括新城區和舊城區。城區位於南部,迄今這裏還保存著古老的街道、房屋和教堂,這些具有西班牙和印第安建築風格的建築,極具藝術魅力。主要建築有弗朗西斯大教堂、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和聖多明各修道院、拉孔帕尼亞大教堂等。

基多城市南端的面包山 (Panecillo),海拔183米,山頂上有壹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Monumento a la Virgen de Quito),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征。山腰有壹座古老的印加神廟(Museo Templo de la Patria),現已成為博物館。始建於1550年的弗朗西斯大教堂完美地融合了波斯、阿拉伯和摩爾的建築風格。這個教堂的回廊由灰壘砌而成,高圓頂閣則以綠瓦鋪蓋,室內的裝飾物全用金箔鑲嵌。外墻也用金箔鑲嵌著城市創建者的姓名,圍墻內是厄瓜多爾解放者蘇克雷將軍的墓地。教堂內還 收藏 著壹些印第安人和歐洲人的雕塑,因此使這裏成為美洲“基多藝術學派”的寶庫。聖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是南美最古老、最宏大的宗教建築物,這個修道院包括壹座大教堂、幾座小教堂和幾條回廊,修道院被稱為厄瓜多爾的“藝術寶庫”,裏面珍藏著貝爾納多·德雷加達爾的雕塑、薩馬涅夫的繪畫作品、卡斯皮卡拉的木刻精品。著名的梅爾世教堂也位於舊城區,在這座教堂內珍藏著基多最古老的鐘。位於城北24千米處的赤道紀念碑是基多最為著名的壹個景觀,此碑通高8米,用棕色花崗巖制成。碑身四面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壹個南極朝南、北極朝北的地球儀擺放在碑頂,壹條白線代表赤道環繞在地球儀的正中間,把地球分成兩部分。

 對外交往

友好城市美國路易斯維爾西班牙馬德裏美國聖保羅美國加勒爾蓋布爾斯

對外關系1.與中國關系1980年1月2日同中國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系發展順利。

兩國政府、議會、政黨等方面的交流不斷增加。1984年5月、1994年3月和1999年8月,厄總統烏爾塔多、杜蘭-巴連和馬瓦德先後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1992年5月,副總統帕羅迪訪華;1995年4月、1996年5月和2000年5月,莫埃列爾、阿拉爾孔和龐斯議長相繼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1997年10月,阿亞拉外長訪華。中方重要往訪有:國務委員兼外長吳學謙(1987年6月),外交部長錢其琛,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王漢斌(1991年7月),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羅幹(1996年3月)、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陳慕華(1996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隗福臨(1998年6月)、中國政府特使、外經貿部副部長張祥(出席厄瓜多爾總統權力交接儀式,1998年8月)、外交部副部長楊潔篪(1998年10月)和農業部長陳耀邦(1999年2月)。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00年,兩國貿易額1.5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8%,其中中國出口7487萬美元,進口8013萬美元。2007年11月20日下午,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與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舉行會談。雙方就發展長期穩定、平等互利、全面友好的中厄關系深入交換意見並達成廣泛***識。2007年11月21日下午,全國人大會委員長吳邦國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同日,中***中央政治局李長春也會見了厄瓜多爾總統科雷亞。2.同拉美國家的關系發展與拉美國家,特別是同鄰國的關系,是厄對外關系的重點。主張在拉美實行“真正的壹體化”。近年來,厄同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等安第斯國家的經貿關系發展較快。1992年~1996年,杜蘭-巴連總統先後訪問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墨西哥、巴西、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等。巴拉圭、哥倫比亞、阿根廷等國總統訪厄。1997年,阿拉爾孔總統訪問巴拉圭、烏拉圭和智利。同年9月,哥倫比亞總統桑佩爾訪厄。1998年2月阿拉爾孔總統訪問哥倫比亞;1999年8月,智利總統弗雷訪厄;10月,古巴外長佩雷斯訪厄;12月,秘魯外長德特拉塞格涅斯訪厄。2000年8月,諾沃亞總統訪問哥倫比亞;9月,哥總統帕斯特拉納訪厄。3.同西歐、日本的關系西歐和日本是厄所需資金、技術的重要來源,又是厄傳統出口產品的重要市場,相互間簽有多項經貿和科技合作協定。厄向歐盟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12%。厄外債中10%的債權屬日本商業銀行。1991年,厄總統訪問法國、瑞士和比利時。1993年,德國總統訪厄。1995年,厄總統出訪荷蘭、德國和梵蒂岡。1997年10月,阿拉爾孔總統以安第斯***同體總統委員會主席身份訪問比利時、盧森堡、意大利和梵蒂岡等國。1999年3月,厄外長阿亞拉訪問日本;6月,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訪厄。2000年10月,諾沃亞總統訪問意大利、德國和梵蒂岡。4.同東歐國家的關系厄與東歐國家保持正常的外交和貿易關系,政治交往不多。1991年12月,匈牙利總統訪厄。1993年1月,厄宣布同捷克***和國和斯洛伐克***和國建交。1998年1月,厄先後同波黑和格魯吉亞建交。2000年6月,厄同馬其頓建交。5.同秘魯的關系厄秘兩國邊界線長達1600公裏,兩國自獨立以來壹直對邊界劃分存在爭議。1941年,厄秘發生邊界戰爭,厄戰敗。1942年1月經美國、阿根廷、巴西和智利調停,兩國在巴西裏約熱內盧簽訂“和平、友好和邊界議定書”,厄割讓大片領土。60年代以來,厄多次宣布議定書無效。80年代初,兩國發生過邊界武裝沖突,經美洲國家組織調停實現停火。1995年1月,厄秘發生大規模邊境武裝沖突。在裏約議定書四保證國調停下,雙方於2月簽署《伊塔馬拉蒂和平聲明》和《蒙得維的亞聲明》,基本實現停火。1997年1月,布卡拉姆總統訪問秘魯,成為歷史上第壹位正式訪秘的厄總統;同年4月,厄秘兩國在巴西利亞就邊界問題舉行實質性談判;11月26日簽署《巴西利亞聲明》。1998年8月,馬瓦德總統執政後,把最終實現厄、秘和平作為首要目標,多次與秘總統藤森就遺留的孔多爾山脈劃界問題進行談判;10月26日,馬瓦德總統和藤森總統在巴西利亞簽署“全面和最終和平協議”,結束了厄秘領土爭端。1999年5月13日,兩國完成樹立界碑工作,結束劃界。1999年8月和10月,馬瓦德總統和藤森總統實現互訪。

旅遊景點

基多位於厄瓜多爾的北部,離赤道僅24公裏,為厄瓜多爾的首都,是世界上距赤道最近的首都。因地處高原,海拔高度2852米,是僅次於玻利維亞拉巴斯的世界第二高首都。基多地勢高峻,所以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是理想的避暑勝地,深受世界旅遊 愛好 者的歡迎。基多市分為新城、舊城兩部分,西南部是舊城區,許多地方保留了印第安人和西班牙人的建築風格,197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新城座落在基多的北部,壹片繁華景象,城區東西兩側的皮欽查火山非常具有名氣,海拔4790米,峰頂長年積雪。基多***有大小教堂和修道院87座,著名的有聖弗朗西斯科教堂、孔帕尼亞耶穌大教堂等。聖弗朗西斯科教堂被視為巴羅克式建築風格的傑作,是西班牙--美洲宗教建築的典範之壹。基多南端的面包山,高約200米,山頂上有壹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征。在面包山山腰有壹座古老的印加神廟,現已成為博物館。赤道紀念碑由於基多的地理位置優越,1735年,法國的科學家在這裏進行了壹系列有關

基多赤道紀念碑

地球體的研究和測量,證實了牛頓關於地球偏平線的計算 方法 ,並於1744年在這裏建造了第壹座赤道紀念碑。1978年,基多被聯合國宣布為世界文化遺產,基多政府也於當年決定在基多城北24公裏、海拔2400米高山上的赤道0°所在地再修建壹座赤道紀念碑。這座赤道紀念碑高30米,碑身為方柱形花崗石,四周鐫刻著曾到此進行科學考察的科學家的名字。碑頂部拱托著壹個直徑為4.5米的用青銅鑄成的地球模型。地球模型上劃有壹條象征著赤道的白線,順著碑體、碑座壹直延伸到廣場。在紀念碑前方,有壹條石砌的長長的通道。通道兩旁矗立著壹些石雕群體。凡到基多的遊客,都要踏上赤道紀念碑前這條“神秘”、“莊重”的石路,並喜歡雙腳分踩象征赤道的白線兩側,照相留念。到這裏遊覽的人們還可以得到管理部門簽發的壹張 證明書 ,證明其某年某月某日曾到南北半球的分界線壹遊。

面包山女神石雕像

面包山女神石雕像城市南端的面包山,海拔183米,有盤山公路通向山頂,頂上有壹座大型基多女神石雕像,被譽為基多人民爭取獨立自由的象征。山腰有壹座古老的印加神廟,站在這裏俯視全城,基多美景盡收眼底:皮欽查火山雲霧繚繞,白雪皚皚,絢麗多姿;基多市區塔樓、尖頂建築同附近丘陵、山峰相互映托。基多的名勝古跡反映了拉美不同時代的發展特色,被列為世界文物重點保護城市之壹。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獨立廣場是基多市的中心地帶,在這座正方形廣場四周,聳立著壹座座富有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藝術特色的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為兩層,配有精雕細刻圖案的石門。廣場南端的天主教堂,始建於1550年,完工於18世紀,綠瓦圓頂,灰白色圓柱支撐門廊,是阿拉伯、波斯和摩爾人的建築風格的混合體。外墻上有用金葉鑲嵌的基多城奠基者姓名,院內有蘇克雷將軍的陵墓。教堂對面是大主宮,廣場西北角是雄偉壯觀的政府宮。城東南的聖多明各廣場,亦稱劇院廣場或蘇克雷廣場,廣場中央豎立著蘇克雷將軍的雕像,東端聳立著以收藏豐富的木雕聞名的聖多明各教堂和修道院。這裏的聖阿古斯丁古堡是蘇克雷將軍親自簽署厄瓜多爾獨立 協議書 的地方,迄今保存著當年的原貌。廣場附近是羅恩達大街與瓜亞基爾大街的交匯處,街道狹窄古老,店鋪鱗次櫛比,行人熙來攘往,是基多繁華的商業區。廣場不遠處的阿拉梅達公園,是基多著名旅遊區,公園內溪泉淙淙,小橋飛架,曲徑通幽,鳥語花香,園內建有南美洲最古老的天文臺和西蒙·博利瓦爾紀念碑以及美術學校等。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城海拔2850米,是16世紀在印加城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盡管經過1917年的地震,基多仍然是拉丁美洲保存最好,改變最小的歷史中心。聖弗朗西斯修道院和聖多明各修道院,拉孔帕尼亞的教堂和耶穌會學院,連同這些建築華麗的內部裝飾都成為了“基多巴洛克風格”的純正典範,將西班牙,完美地融合了意大利,摩爾,佛蘭芒和當地藝術的精華。城內保留著若幹幢白房子,矮矮的,房頂蓋著因年久而褪色了的紅瓦。每幢房子都有壹扇鐵木結構的大門,通向寬敞的內院,院內的噴水池周圍用灰色鋪路石嵌入黃色牛骨組成各種幾何形圖案。從市中心起到近郊四野,沿著該城不拘壹格的輪廓線,壹條條窄窄的街道,兩邊布滿幢幢小屋,像叉開的手指那樣,曲曲彎彎伸展開去,直達幾近3000米的雲端高處。也許是空氣稀薄的緣故,才使基多人采取了那種慢節奏,給人留下了那麽閑暇的時間感。基多的舊城區在城南部,因為城裏遺留著許多著名的歷史建築,而被譽為“安第斯大博物館”。這裏的教堂、修道院、赤道紀念碑不管是在建築上,還是在美學史上都具有較高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