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和牡丹很像但沒有香氣的花是什麽
芍藥花學名:Paenoiaalbiflora 英文名:monPeony別名:沒骨花、婪尾春、將離、殿春花科名:芍藥科 形態特征:多年生宿根草本,具肉質根。
莖叢生,高50cm-100cm。
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小葉通常3裂,長圓形或披針形,葉脈帶紅色。
花單生於莖頂,花梗長,花色有白、粉、玫瑰等色,少有淡綠色,花形變化多。
繁栽要點:繁殖以分株為主,於秋季9月-10月上旬(白露至寒露間)進行。
播種多用於育種及培養根砧時用。
耐寒,北方可露地過冬,而地上部於10月下旬於11月上旬枯死,次年又生長開花。
喜向陽,但稍予庇蔭,開花也佳。
喜沙壤土,喜排水良好,故低窪及鹽堿地均不宜栽種。
栽培簡史與花文化:中國傳統名花之壹,具悠久的栽培歷史,與牡丹並稱“花中二絕”,自古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說法。
《詩經.鄭風》(公元前2000年-前1500年)中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記栽。
作為觀賞植物栽培,最早見於晉代(公元265年-420年)崔豹的《古今註》中,已有重瓣品種。
隋代已有園藝栽培,經唐至宋代栽培日盛,品種增多,宋代以揚州栽培最盛,元明時期栽培稍衰,至清代又盛,陳子的《花鏡》記載了88個品種。
1949年後,各地栽培漸多,品種達200余。
歐洲的芍藥栽培,是從中國引進栽培品種後開始的。
古代男女交往。
以芍藥相贈,表達結情之約或惜別之情,故又稱“將離草”。
唐代詩人柳宗元及宋代詩人陳師道均譜寫過生動的、讓人回味的詠芍藥詩篇。
由於芍藥適應性強,管理粗放,各地園林中普遍栽培,或形成專類的園中園,或用於花境等自然式花卉布置,又適於作切花。
室溫18攝氏度-28攝氏度條件下,水養可維持4天-7天。
如含苞待放時切取,置5攝氏度條件下,可保持30天,成為當今普遍應用的切花之壹。
根可入藥。
芍藥花花語:依依惜別,難舍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