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經商失敗經驗
姚明經商失敗經驗
姚明投資的巨鯨音樂網近日傳出即將關閉的消息,瀕臨倒閉邊緣,即使是姚明的光環,也無法拯救這個網站了。姚明從退役前就壹直在致力於從球星到商人的轉型,進行了壹系列投資,但其中罕有成功例子。
"名即是財":姚餐廳初嘗成功
體育明星退役後二到三年其影響力和關註度將直線下降,是個正常周期。姚明不是例外,退役之後,關註點各方面都不能免俗地有所下降。維持,並利用他的影響力來開拓更新的事業,是姚明轉型的關鍵點。姚之隊不是泛泛之輩,在姚明登陸NBA之初,就將姚明定位為?壹個球技精湛、朝氣蓬勃並且有社會責任心的中國新青年?。姚明的商業之路便就此定調。
姚明加入NBA第3年便初涉商海,在休斯敦繁華的韋斯特漢姆街上經營?姚餐廳?,首戰告捷,甚至吸引了美國前總統和壹眾NBA球員到此大快朵頤。對這項投資,姚明其實並沒有投入很大的精力,壹切由創業夥伴搞定:姚明父母、父母的前籃球隊友和美國連鎖中餐老板。姚明自己沒有出壹分錢,餐廳招牌上的三個字母 ?YAO?以及以漢字?姚?為主體的中國印就是餐廳資產與價值所在。然而,當姚明宣布退役之時,開在上海的另壹家?姚餐廳?已經關門歇業。在國際風味隨處可拾的上海,這家主打美國菜肴的餐廳最終沒能獲得青睞。
興趣投資換不來回報
姚明的投資,大概可分作兩類,壹類是純粹的商業投資,另壹類則完全處於興趣,姚明的投資裏,更多的是後者。在那些非常詳盡的項目分析報告書面前,他更偏愛自己所了解和感興趣的。於是2005年,姚老板豪擲300萬美元投資巨鯨音樂網理由僅僅是他喜歡音樂,而且支持正版。自此巨鯨就和姚明二字緊密聯系在了壹起,姚明也在多個場合提到過這個他所投資的音樂網站,關註度倒壹度頗為可觀。
今年4月伊始,這個熟悉的網站卻打不開了,長期籠罩在姚明光環下的巨鯨音樂網,能說服股東的投資,卻不能說服消費者對正版的支持,終於傳出了即將關閉的消息。壹頭擱淺的?巨鯨?,壹次頗為輕率的決定,讓姚明的300萬首輪投資與數百萬追加投資成為了他商業生涯中尷尬的壹景。
然而姚明賬簿上最大的黑洞是他曾經的母隊:上海東方大鯊魚俱樂部。自姚明涉足CBA投資以來,這已經讓他虧損了數千萬元。盡管姚明對球隊的規劃堪稱壹流,但這個完全職業化的俱樂部卻在半職業化的CBA聯賽面前被狠狠挫敗。?鯊魚?也掙紮無力。加之近年來眾多CBA燒錢大戶均不惜重金加大投入,動輒五六千萬煞是驚人,沒有任何實業的姚明,無法實現滾動發展。故此他投資CBA最大的弱勢就在於這點其他俱樂部均有實體產業依托,而姚明卻沒有,在CBA中,姚明成了突出的異類。
投資自己的母隊,與其說是興趣性投資,不如說是感情性投資,就算再虧損,也擋不住姚明對母隊傾註的感情。?我們依然認為,我們的投入都擁有足夠的回報,每壹筆開銷都是值得的。?上海大鯊魚總經理、姚之隊負責人章明基坦言:?姚明從未拒絕過俱樂部花錢的提議。?
觸角太廣難以面面俱到
球隊之外,姚明的投資壹度曾涉及健身俱樂部、酒店等,但投資收益均不樂觀。其中最引人關註的,莫過於姚明於2011年宣布成立納帕谷姚家族葡萄酒公司,開始大舉進軍葡萄酒產業。葡萄酒是個頗為講究的老牌傳統企業,想?撈快錢?實屬大不易,從栽種葡萄到獲得品質較佳的葡萄酒通常耗時需長達10年以上,投資回報周期漫長,要達到盈虧平衡需要長時間投入,姚老板要想在短期大幅獲利,顯然是個並不現實的期望。
還是出於?興趣加熟悉?,2011年,入股北京合眾思壯科技公司是姚明的又壹次試水。他表示:?從體育到音樂到空間信息科技,都是新興產業,是我所喜歡的領域,也因為喜歡而了解而熟悉。?然而自2010年上市之後,合眾思壯每個季度都出現同比下滑,以姚明目前持有的股份來看,縮水比例高達76.24%。姚明在高科技產業上的初次試水,暫時來看,也是難言成功。
金融業對姚明也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011年,姚明參與了黃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籌建。這是壹家以體育產業為主要投資方向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隨後,姚明又接手了弘遠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二次進軍私募股權投資領域。這家公司的投資領域要更為寬泛,所以外界普遍認為這是姚明深層次介入金融行業的壹個信號。對於正趨於燥熱的國內PE業,姚明能否穩妥發力,也是未知數。
怎樣保證面面俱到,是姚明與姚之隊的當務之急。人們目前看到,除了在北京和上海的房產投資有較大幅度的升值外,現在的姚老板在投資領域的業績並不突出,至少姚之隊也還沒有準備好。若連姚明的投資架構都風險重重,中國又有幾個姚明能經得起這樣的商業巨耗呢?
盤點:運動員經商的成與敗
成功案例壹:李寧
李寧被公認為中國體操歷史上最輝煌的明星。1990年他退役後投入商海,在不到10年時間,他創造了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諸多奇跡,以其名字命名的系列體育產品,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名牌。如今走國際化路線的李寧名下,已經有伊辛巴耶娃、奧尼爾、西班牙男籃等壹批在國際體壇名聲在外的球員和球隊,他的成功模式是眾多欲從商的運動員崇拜的典範。
成功案例二:李小雙
李小雙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聲名鵲起,在體操賽場上摘金掛銀,收獲累累,直到1997年的踝傷讓他提前離開了賽場。退役後的李小雙選擇了經商,和哥哥李大雙***同投資成立了北京李小雙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營服裝、鞋、器材等體育用品。從只有12名追隨者的創業者到擁有300名員工的領導者,這壹對曾在體操賽場上創造輝煌的雙胞胎兄弟,在經歷了180度職業轉彎後,已穩穩走向了新的征程。
失敗案例壹:範誌毅
當年叱咤足壇的範誌毅是數壹數二的富翁,在上海申花隊,他的年薪高達數百萬元,在英格蘭水晶宮隊,他的周薪達1.2萬英鎊,他還先後為阿迪達斯等數十家大公司代言廣告?可如今的範誌毅卻錢緊了。
範誌毅做生意的過程中頻頻上當受騙,甚至搭上了老本。2005年,他曾經抵押房產給朋友提供貸款擔保,沒想到他的房產和其他財產全部被凍結,資產超過 1000萬元,他無法從任何銀行取得貸款,甚至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2006年,範誌毅興致勃勃參與創建了壹支乙級隊:蘇州趣普仕隊。不料,僅壹年,他便被老板開除,原因是沒有完成當初承諾的招商任務,俱樂部拖欠球員、教練工資8個月之久。範誌毅承認自己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在生意場上被騙得壹幹二凈的他,最終還是回到了足球場做教練。
失敗案例二:熊倪
?跳水王?熊倪家喻戶曉,可是在熊倪的`老家長沙,這個名叫?熊倪牌?的休閑服裝卻並不叫好。?可能是我不適合,幹體育的人說壹是壹說二是二,特別直率。? 熊倪在回憶道,?商場中卻不是這樣真誠的,充滿了很虛的東西。?於是,不到兩年的時間熊倪就又回到了體壇,並發誓再也不下海經商。
姚明經商 路在何方
說起姚明,人們都記得那個曾經在NBA叱咤風雲的中國大個。作為NBA歷史上最成功中鋒之壹,在涉足NBA9年期間,姚明曾經打過8個賽季,場均得分為 19分,搶得9.2個籃板球,8次入選全明星陣容。這樣的運動成績讓所有中國人都引以為豪;在國際上,他是中國的代名詞。退役後的姚明,開啟了壹條作為商人的投資、管理之路。相對於賽場上的風光無限,姚明在商業上的投資則鮮有亮點。
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姚明投資的領域涉及餐飲、房產、音樂、股票、籃球俱樂部、電影、購物網站等行業,可謂十分廣泛。如今直接參股甚至發起PE基金管理公司,姚明已完成從做單壹項目直接投資者到成為合夥人身份的轉變。如果單從收益的結果來看,姚明在投資方面,似乎處於壹種迷茫、困惑的狀態。廣泛的投資卻沒有給姚明帶來廣泛的收益。
對於失敗的投資,姚明坦言是因為自己經驗較少。在2012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他說:?之前投資的這些項目,我本身還處在運動員的階段,管理得比較少,而且沒有專門的時間去學習,肯定會造成壹些挫折。?姚明的投資主要分為兩大類,壹類是興趣愛好的投資,另壹類是純商業投資,姚明曾坦言自己目前多為前者。他賬面上最大的黑洞是來自於他的興趣投資:上海東方大鯊魚隊。自從2009年成為球隊主人後,姚老板每年都得自掏腰包2000萬元左右。
到目前為止,姚明經商顯然沒有像他打籃球那樣成功。涉及的領域過多,很多是他不熟悉的行業,哪裏熱就往哪裏走,顯然,這在商業上是行不通的。
姚老板還是需要先從自己熟悉的行業做起。姚明在籃球界具有較大的影響力,而NBA又是中國青少年最喜歡觀看的賽事之壹,去年,姚明與NBA中國就進行了首次合作。2012年10月11日和14日,邁阿密熱火隊與洛杉磯快船隊在北京和上海進行NBA中國賽。值得壹提的是,本次比賽有?姚之隊?的身影。籃球運動員出生的姚明,顯然對於自己熟悉的行業更加得心應手。
?姚之隊?對於姚明的品牌塑造堪稱是成功的典範,但在姚明商業價值深度開發上還需下工夫,明確姚明的真正價值所在。同時,姚明應當專註於最熟悉和最有可能成功的行業,並不能按興趣廣泛撒網,切勿草率進入陌生行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