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

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

古代社會的人們傳遞信息,往往借助特定的肢體動作、有聲語言及紋身、飾物、舞蹈等以身體為傳播媒介或載體的廣告傳播形態來達到目的。身體或肢體是為最原始的廣告媒介,其媒介功能在中國古代社會漫長的歲月裏被不問斷地保留並延續下來。古代社會常用的肢體語言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1.擬態與手勢語。

在語言使用之前,擬態與手勢語是把特定信息傳遞給受眾的最實用、最有效的方式。如原始人在狩獵過程中,當壹個人遇到野牛群時,就立即跑到同部落的人都能望見他的高地上,兩手舉起身上遮體的東西,伸到頭頂,然後再慢慢放下,反復不已。這是動員全部落成員圍獵的信號。原始人狩獵喜歡結伴合作,當獵手們發現獸跡時,需要隱蔽行進,就相互用手勢語交換情況。那些手勢往往都能表現動物最顯著的特征。高舉雙手,食指伸直,表示所見野獸是有壹對大角的大撚角羚;中指彎曲,其余四指伸展,大家明白這是發現了長頸鹿;發現鴕鳥則斜舉手臂,象征其長頸。民族學研究證明,這種擬態與手勢語在古代社會裏是到處存在的,是原始人傳遞信息的重要載體。

2.身體彩繪和紋身。

在身體上塗色彩或畫圖形的裝飾叫做繪身,這種裝飾起源極早。在數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後期遺址中,經常發現有可以作為顏料的赫石。直到近代,許多保持著古老習俗的民族仍喜歡在自己身上繪彩。我國舊俗端午節,不少地區的少數民族都習慣在頭面、手腕等處塗雄黃或畫符,將牙齒染黑色可以說是壹種繪身裝飾。古籍中記載我國東南方有壹個“黑齒國”:“倭國東四千有裸國。裸國東南有黑齒國,船行壹年可到。”我國雲南的傣、基諾、布朗等族,平時喜歡咀嚼檳榔和石灰,久之也能使牙齒變黑。

在人體表面皮膚上刺花的裝飾叫做紋身,這種習俗起源也很早。據古書記載,我國古代江南地方的吳人、越人、楚人崇拜龍圖騰:“文身刻畫其體,內墨其中,為蛟龍之狀,以入水,蛟龍不能害也。”我國包括漢族在內的大多數民族在古代或近代都有紋身的習俗。黎族女子開始紋身的年齡是十二三歲至十六七歲。有了情人就要在手上刺特別的標記,這種標記往往是情人親手給予黥刺的。我國雲南基諾、布朗、獨龍等族,臺灣高山族同胞也有紋身的習俗。……(刪節)由於紋身在原始社會氏族部落之間的交往及原始人的群體活動中具有較強的識別作用,在不同的群體交流、爭鬥及通婚過程中又傳遞著特定的信息,隨著原始群體的遷徙與活動,又在更寬泛的據土範圍內發揮作用,因而也可以視為壹種能夠傳達生活及社會信息的原始廣告媒介。

3.人體飾物。

在人體上加裝飾品,最早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後期。在我國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遺址裏,就發現了豐富的裝飾品。其中有空孔的獸牙、空孔的海蚶子殼、鉆孔石珠、鉆孔小礫石、鉆孔的魚骨和刻溝的骨管等。它們是用帶子串起來套在身上的。人體飾物形形色色,名目繁多,大體上可以分為發飾、頭飾、耳飾、鼻飾、唇飾、頸飾、腳飾等等。人體飾物的配帶,跟不同時代人們的發型、發式密切關聯。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壹般是將頭發盤結成椎形,或結於額前,或結於背後,逢節日往往滿插繁花。廣西瑤族婦女發式因地而異,有頭上插竹箭兩根,約二尺長,分頭發為兩股,左右盤結,繞箭而上,又以紗巾覆蓋,形關如蝶翼雙立。有的則頭戴竹箍,兩端翹起,形狀象牛角,再系以珠子絲綿紮緊。浙江東部壹些地方的畬族婦女,頭飾用竹筒制成,長三尺左右,外面包以紅呢,嵌以銀邊,竹筒前後都釘有壹個銀牌,並掛上白色串珠。根據不同飾物,可以判斷不同族群的生活習慣和特性,可以通過不同飾物的搭配、組合傳遞特定思想或文化信息。在這裏,人體飾物不僅反映著原始人的喜怒哀樂,而且還把這種生活文化信息傳播到族群每個成員當中,甚至傳播到臨近或敵對氏族群體之中,原始廣告傳播的功能也表現得較為強大,具有明顯的廣告“告知”功能。

根據以上材料不難看出,在原始社會及文明早期漫長的歲月裏,包括中國在內的廣大地區的不同人群,傳遞信息的方式在相當長壹段時間都是靠肢體語言進行的,特別是壹對眾、群族對群族之間特定的、具有“告知”和“識別”功能信息的傳遞,都是以這種方式來完成的。肢體語言在這裏成為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廣告傳播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