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來》讀後感
《雨季不再來》壹書的作者是三毛。該書以三毛的生命歷程為主題,記錄了三毛17歲到22歲的成長過程,真實呈現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 篇1《雨季不再來》這本書主要收集了三毛從孩童到青年這段青蔥歲月的文章。照三毛的原話是講述了二毛變成三毛的心路歷程。這段陽光爛漫又偶有烏雲飄過的時光是那麽的珍貴,讓我們認識了壹個鮮活的三毛。
三毛小時候就表現出對文學藝術的癡迷,她對美有著天然的敏感,性格有些叛逆。對課堂不大感冒倒是嗜書如命。家庭熏陶加上自身大量閱讀這對於今後的文學底蘊打下了深厚基礎。也許同樣是因為細膩敏感再加上外界的因素,三毛壹度患了自閉癥。父母想盡辦法也無法打開她的心門,直到遇到恩師顧福生,開始學習美術。三毛慢慢走出了雨季的泥濘,開朗起來。長大些,三毛開始了留洋求學之旅。從文章中能看出她求學的艱苦和讀書的刻苦。
我印象比較深的兩篇文章,壹篇是《紫衣》。講的是作為家庭主婦的母親滿心期待準備去同學會的郊遊,然而最後因為天氣突變最終未能趕到集合地點而錯失了這場聚會。
三毛那是雖小但也感到了母親從接到同學會郊遊通知單後心態的變化。那個往日操勞持家的母親突然表現出了少女般的神態,開始叨了起學生時代,難得的快樂和輕松。是啊,母親也是有過青春啊,她上過學,讀過書,有同學,也愛美。只是結婚生子後的那個女人因為有了需要照顧的家而放下了曾經的天真幻想開始學習柴米油鹽醬醋茶,變的懂事,任勞任怨。為了這次聚會,母親沒少下功夫,給“我”和“姐姐”做新衣服;自己也穿上了平日舍不得穿的深紫色旗袍,擦了香水;前壹夜,還為同學們煮了壹鍋紅燒肉和壹鍋羅宋湯。然而天公不作美,趕車的中午天空下起了雨,母親壹邊看表壹邊焦急的讓姐姐和“我”禱告上帝。
最後,望著那輛大軍車緩緩開走的背影,母親瘋狂的放聲狂喊著同學們的名字,整個人像瘋了壹樣,那是“我”從沒見過的樣子。等回過神來,母親帶著我們姐倆往回走,她忙著給我們擦去臉上的雨水,卻忘了自己。回到家中,母親又變回了熟悉的她。多年後,我再問起母親這段往事,母親卻說記不起來了。”我“想再跟她講,跟她講講那第壹件新衣,講當年她那年輕的容顏,講日本房子窗外的紫薇花、眼神、小弟、還有同學的名字。母親心不在焉的淡然,聽著聽著,突然說:“天明和天白咳嗽太久了,不知好了沒有——。”她順手拿起電話,按了小弟家的.號碼,聽見對方來接,就說:“小明,我是阿娘(註:祖母)。妳還發不發燒?咳不咳?乖不乖?有沒有去上學?阿娘知道妳生病,好心疼,好心疼……”
讀到這裏,我覺得挺心酸的。那次的同學聚會母親壹定是特別想去,那是她為數不多能重溫往日青春年華的時刻,結果錯過了,是多麽的遺憾。她為人妻為人母已經夠辛勞了,然而這最後的幻夢也破滅了。我想她並沒有忘掉那壹天,可是她選擇了刻意遺忘,讓自己的心不再抱有幻想,也就不會那麽痛吧。由她,我想到了自己的媽媽還有千千萬萬的普通女性。為了家庭奉獻了自己的壹生,她們甚至甘願犧牲自己的感受。當妳看她臉上爬滿皺紋時還能想到那個當年風華正茂時美麗的容顏嗎?當妳看到她手上的老繭時還能想到當年這雙纖纖玉手也曾翻過書頁,摘抄過詩詞?實在不易啊,有了平凡而又偉大的女人,家才變得溫馨,井井有條。現代的女性比原來選擇的空間更大了,雖然大部分還是主內的傳統分工角色,但至少可以有壹份自己的工作,經濟自立,從而人格上還保持著獨立。
另壹篇文章是《西風不相識》。說的是三毛去西班牙留學,父母臨行前叮囑她出門在外壹定要秉持著謙讓的傳統美德。最初三毛也確實照做,落得好人緣。然而,這種“老好人”的行為並沒有讓外國同學和老師對她壹樣尊重,而是不放在眼裏。有壹天,壹大幫人在三毛宿舍瘋鬧,老師跑來竟然大罵壹頓三毛,這讓她再也無法抑制怒火,壹下子爆發了。同學老師們都驚呆了,從那以後沒有誰再敢招惹三毛。三毛像變了個人,開始我行我素,不再過得戰戰兢兢,生怕被疏遠。有趣的是,這幫洋人們反倒開始尊重起她來。真應了那句,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有些人不能理解別人對妳的忍讓是為妳著想,以為好欺負呢。而受氣久了,心理領域被嚴重侵犯,早晚壹天也得崩潰,要不就得爆發。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從小聽孔融讓梨長大,被教育忍壹時風平浪靜,退壹步海闊天空。然而,看看中國近代歷史便知,被列強大肆侵略卻無力反抗。做人也如是,其實,每個人都是平等獨立體,我們有權利爭取屬於自己的權益。首先,我們要在意自己,這是人能站立的根本。如果妳自己都不把自己當回事,能指著誰尊重妳呢?其次,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強大就欺負別人,也就是說不要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做到這兩點了,就算有人指責我們種種又有何妨呢?我問心無愧。隨著年齡增長,我慢慢了解到了壹件事,誰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別人的批評也好建議也好,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讓自己好過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書名壹樣,雨季不再來。我們終將成長,走過雨季。希望未來的生命也多壹些陽光,少壹些雨水。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 篇2室內的暖氣開地太足了,整個人好像受到了巨大的壓強壹樣,安靜地仿佛在等待壹根針的墜落。驀然,仿佛聽見了壹聲從遠方來的吶喊,澄澈,幹凈。
昨夜的雨,淅淅瀝瀝,打在窗上,躺在床上,睜著眼,讓目光四處遊離。下雨了,我的雨季是不是該來了?告別了純真年代,走進了豆蔻年華。
很及時的,在大年三十的早晨,在壹個正確的時間,翻閱完了《雨季不再來》。我想,我不僅僅是讀完了壹本書,更是經歷了壹個成長的過程……
安靜的筆調是令人沈醉的,描述了壹個又壹個場景,置身於室內,隨著三毛的長大,當三毛還不是三毛的時候,她反抗,叛逆,播種下了壹個又壹個美麗的夢想,思想上流露出的卻是青澀,莽撞,迷惘和那壹份真實的傷感,三毛的心境如同渺渺清空,浩浩大海,平靜,安詳,淡泊。人之所以是可貴的是他們能因時光,環境的改變從而在生活上得到長進。
歲月的流逝,固然是無可奈何的,而人們的逐漸改變,卻脫不出時光的力量。
我想我應該珍惜我所謂的叛逆期,也許,這壹段時間或是長,或是短,我可以無限散發我那可憐的小自尊,可愛的小任性,不用考慮任何自己所做事情的後果,可以很自然地做壹個敢說敢做的真實的人。
時代不同,人接觸的社會環境是不同的。我其實很慶幸自己能夠活在這個年代,當我看到三毛的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在她的臉上畫上兩個鴨蛋時候,她沒有哭,也許是內心深處自尊扞衛著自己的最後尊嚴吧。她難受,但是面對不公平,人是必須要學會忍受的……成長的過程是壹個改變的過程,我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離別的傷感,人世間的每壹種心情都是成長必須經歷的。說不定經歷完了,妳就長大了,這是壹個艱辛的過程,似乎是壹場苦苦的長征。
歲末年端,站在時光的長河裏,壹切都是淩空綻放的唯美,壹切像是緊緊地握住水,然後看著它順著手的掌紋,壹點壹滴流淌幹凈。不僅僅是水,以及那些我們念念不忘的事情,或者開始漸漸斑駁不清的臉。上帝,是殘忍的,叫我們抓住壹切,然後讓我們眼睜睜的看著我們抓緊的東西被偷走。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留住青春,有壹日,要這麽自然地消失過去。”
我的骨子裏面有風,我不知道上帝給我的眷顧還有多少,只是知道在雨季時,盡情的揮霍,燃燒,只因為雨季不再來。
《雨季不再來》讀後感 篇3這段時間莫名對非洲這塊神秘的大陸特別感興趣,想去肯尼亞看動物大遷徙,想看地球的傷痕———東非大裂谷,想看看乞尼馬紮羅山頂終年不化的積雪,想見識撒哈拉沙漠壹望無際的黃沙,想到達大陸的盡頭———好望角。決定去借壹本關於非洲的遊記,可是圖書館書架上所有的遊記都是寫歐洲、日本、韓國的,抱著寧缺毋濫的心理,我放棄了借壹本遊記的想法,走到文學區這壹塊,被三毛的《雨季不再來》深深地吸引住了。
翻開書的第壹章看到了壹句特別吸引我的話“人之所以悲哀,是因為我們留不住歲月,更無法不承認,青春,有壹日是要這麽自然地消失過去”。想想自己,總是覺得自己還小,不願意正視困難,可是轉眼壹想,自己都23歲了。所有認識我的人給我的評價都是“不成熟”,什麽是不成熟?難道不成熟還有壹個固定的標準嗎?
抱著這個疑問,我去查“不成熟”到底是什麽意思:當壹個人的行為心智低於其在社會普遍認知下該年齡階段所應有的行為表現與意識的心理水平,展現出的明顯差異或矛盾時,我們通常稱之為不成熟。這樣壹看倒確實比較符合,我自己總結出來造成我不成熟的主要原因是“拒絕長大”。
我不想長大,總覺得只要自己不長大,爸媽就不會變老,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可以壹直照顧我,甚至還可以永遠保持著壹顆童心,想要什麽就不計後果的去爭取。可以不去了解那些黑暗的事情,這些不好的事情也永遠不會發生在我的周圍。
曾經在《孤身絕壁》裏面看到壹句特別好的話,“壹些人可能會指責我拒絕長大,總是想活在童年裏。但是往好的壹方面說,童年都是跟探險聯系在壹起的,爬的最快爬的最久壹直是童年的夢想,無論妳是否快要30歲”。
在很長的壹段時間裏,我都為自己拒絕長大的心理而沾沾自喜,直到有壹天實在無聊,我把“拒絕長大”四個字打到百度詞條裏,結果隨後出來的就是“拒絕長大是壹種怎樣的心理疾病?”當時就被嚇了壹跳,這麽嚴重?於是我馬上點開了熱心網友的評論
“長大以後要面對太多的麻煩,顯然不長大的生活更愉悅些。她的狀態是逃避,壹種很常見的心理狀態,這說明她的環境條件對她長大這件事的要求足夠寬容(比如家庭條件、外界期許、自身要求、周圍環境等等),等到條件不允許的時候,自然不得不面對,不得不長大。”
突然覺得特別有道理,以前在家裏的時候,被爸媽保護的特別好,我所接收到的東西都是他們願意讓我看到的,都是積極向上的,等我來到了公司,同事們也很照顧我,有問題都會幫我解答,即使是工作中出現了錯誤,也沒有狠狠的批評我,而是告訴我下次要註意。每次媽媽給我打電話,都叮囑我在公司要收斂壹點,東北人特別兇,小心他們打我。可她根本不知道,我就壹直在這裏肆意妄為,倒成了壹個小霸王。
驚奇的發現,23歲的我,在用壹種近乎可怕的方式拒絕做壹個成年人,固執的認為自己可以不必長大。任性、不懂事、不靠譜、情緒化、說話不經過大腦、缺乏耐心、得過且過,自己想想都覺得討厭。現在別人會縱容我、原諒我,可是很怕有壹天,我會把周圍所有人對我的耐心都透支完。
我可以試壹試,在逃避了這麽久以後,鼓起勇氣,學著開始不再拒絕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