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職初教師站穩三尺講臺的三個法寶
今天上午,我到雨外小南站校區組織開展本區“能力羅盤:小學數學學歷案教學研討活動”,這是該系列活動的第三場,工作僅壹、二、三年的職初教師陶然、金寶萍和陳明悅分別上了匯報課,南站校區的滿斌主任作了題為《深思 篤學——小學數學職初教師專業成長》的微型講座。
課後點評,我結合課作了《三個法寶讓新教師站穩三尺講臺》的即興發言。
法寶壹:轉換“兩生”——讓學生爭當小先生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啟發我們,教師的責任在於“教自己的學生做小先生”。無論是陶先生的“小先生”制,還是瑯小的“三個小主人”都清楚地告訴我們,課堂中孩子才真正是學習的主人。職初教師陶然在教學《認識1元及1元以內的人民幣》特征時,讓孩子們4人壹組,在組長的組織下,自由地在老師提供的材料中,選取自己認識的人民幣,有紙幣,有硬幣,有用元作單位的,有用角作單位的錢,還有用分作單位的錢,教師引導孩子找出這些人民幣的特征,激勵孩子們人人爭當小先生,在小組裏說特征,搶著走上講臺當小老師,向全班介紹自己認識的人民幣。小先生們在認人民幣、給人民幣分類、以及拿人民幣、換人民幣、用人民幣購物的學習歷程中,當了小老師,作了小先生,非常高興,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在成功的體驗中成長。
我想,讓學生當小先生,有助於職初教師盡早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自己的教學設計,把從以教為主的教案變成以學為主的學案,從而把能力羅盤指引下的小學數學學歷案的實踐研究落在實處,讓職初教師更加關註學的引導與專業支持,站好三尺講臺。
法寶二:突出“兩點”——讓亮點聚焦於要點
金老師執教的不連續退位的《三位數減法的筆算》,重點是理解三位數減法(不連續退位)筆算的算理,難點是百位上退1表示的是10個十,關鍵點是“退1表示的是10個幾”,這些教學的重點、難點以及關鍵點,匯集成教學的的要點。教學中,教師結合情境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在分析數量關系的基礎上,列出算式215壹93。怎樣筆算215—93呢?教師借助兩位數退位減筆算知識的遷移,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十位上“1“減“9“不夠減,怎麽辦?結合課件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從百位上借1當10個十,與十位上的1個十合起來,即用11個十減9個十,得2個十。這種數形結合的方式,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算理,為掌握算法也掃清了障礙。
作為職初教師,課堂上就應當在知識的要點處花功夫,在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的指導上作出亮點來。只有堅持聚焦要點,組織孩子開展學習活動,職初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施能力才會越來越強,三尺講臺也會越站越穩。
法寶三:踐行“兩學”——讓學會變成會學
陶行知先生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可見,孩子會學比學會重要得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努力幫助孩子從學會走向會學。
陳老師在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時,提出驅動問題,妳會幾種方法比較0.8和0.6的大小呢?圍繞問題設計了促進孩子會學的錨基任務:用畫示意圖、線段圖,或用文字說明的方法,將妳的想法記錄下來。這樣的教學,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的學習歷程,讓思維看得見了。於是,課堂上有的學生畫硬幣圖比較大小,有的學生畫方塊圖比較大小,還有的學生借助十分之幾的分數畫出線段比較大小。在圖形表征的基礎上,教師啟發學生在比較上述方法後思考:“0.8和0.6比大小,為什麽只需要比較8和6就可以了?”從而歸納出比較的方法,整數部分相同,看小數部分,小數部分哪個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職初教師是教師隊伍中的壹個特殊群體,他們在專業成長的初期,會存在不少的困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指導幫助。
作為職初教師,要想站穩三尺講臺,就要努力做到腦中有標,心中有人,胸中有數,手中有寶,既要做到“慎思篤行”,更要做到“創新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