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花之人,也必愛生活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送走了11月,迎來了12月,也意味著“嚴寒”將離我們不遠了,希望它只是表象的寒。
每每深冬,最讓我們留戀的,除了皚皚的白雪外,便是這令人起敬的 梅花了。
百花爭艷,我卻獨愛梅花。小時候,我紅,黑毛筆下畫的最多的便是梅花了。
後來,讀了王安石的《梅花》,便對梅花多增添了幾分敬佩之情。
不畏嚴寒,獨自綻放。
像極了危難中求生的人們。用它們來歌頌舍己為人的戰士們,是恰到好處的。
梅花,中國名花之首,它與蘭,竹,菊,壹並列為四君子。
與竹,菊並稱為“歲寒三友”。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梅花以自己的高尚純潔,堅強,謙虛的品格,激勵世人奮發圖強。
故,被眾人偏愛,尤其古代名家們,詩人畫家多為梅花所折服,為其留下佳作。
我們耳熟能詳的詩句便有很多:
壹束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西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為銷。
《早梅》唐 張謂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白梅》元 王冕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憶梅》唐 李商隱
每壹首詩,都是古人對梅花的敬畏,歌頌它的孤芳自賞,不與百花爭艷的品格。
就像梅花的花語:淩霜鬥雪,迎春開放,堅強,高雅,風骨俊傲,不屈榮利。
有關梅花的故事,也是神奇的,更願意被世人接受:
相傳,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傳說是由梅花精靈投胎轉世成人的,因而被譽為梅花的花神。
壹天,她在宮中的梅林賞梅時,倦意襲來,便睡了壹會兒。
恰時,有朵梅花飄落了下來,落在了她的額頭上,留下了淡淡的五瓣梅花的痕跡。
醒來後,原本就嫵媚動人的壽陽公主,更添姿色,愈加的美艷了。
後來,女子們便紛紛效仿,把梅花的樣子印在額頭上,被稱為“梅花妝”。
可見,世人對梅花的獨寵。
壹支紅梅雪中來,不畏嚴寒獨自開。
白雪皚皚銀裝裹,仰望前方壹點紅。
《紅梅》自創
寫著寫著,靈感湧上心頭,可見我對梅花壹樣的獨愛。
對於梅花的愛,道不盡,言不清,只因像極了自己的性格,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末畏嚴寒,末畏未來。
勇敢前行,前方的路不是路,是通往未來的希望。
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也意味著梅開,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