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在楊貴妃手下的梅妃 為何被唐玄宗昵稱“梅精”
女人如花。花如女人。
備受唐明皇寵幸的貴妃楊玉環,猶如牡丹花,國色天香,富貴嬌艷;而在楊貴妃之前,唐明皇還曾寵愛過壹名梅妃,她就像壹枝冷艷俊俏的梅花,即使是“零落成泥碾作塵”,依然“香如故”。
梅妃,姓江,名采萍,莆田(今福建)人。據記載,江采萍出身於書香門第,由於父親江仲遜亦儒亦醫,她年幼耳濡目染,即通曉翰墨,九歲時能誦《詩經》中“周南”、“召南”。她曾對父親說:“我雖是女子,期以為誌。”周圍的青年常念道:“不知誰有福氣,能夠娶到采萍為妻。”十五六歲時,江采萍出落的清秀絕俗,平日素服淡妝,也格外引人註目,加上頗有才華,被受命為玄宗廣選天下美女的高力士看中,應招選入宮中。
入宮後,江采萍命人在她住所周圍栽滿梅樹,成為壹片梅林。每到花開時,江采萍常常獨自漫步於梅花叢中,淺唱低吟。由於她酷愛梅花成癡,性格也如梅花,因而得名“梅妃”。唐玄宗對梅妃十分寵愛,經常於“梅亭”、“梅閣”與之弈棋、鬥茶。梅妃聰明過人,每壹次較量都占上風。而唐玄宗更是甘居下風,還對圍觀的眾臣說:“此梅精也,今日鬥茶又勝我也。”梅妃羞怯答道:“草木之戲,誤勝陛下,設使調和四海,烹飪鼎鼐,萬乘自有心法,賤妾何能較勝負也。”每到這時,玄宗欣喜萬分,越加寵愛梅妃。
壹次,唐玄宗與兄弟宴飲,命梅妃將切好的橙子分給各位諸王。當分到薛王時,他見皇嫂美貌動人,不禁將腳伸出,踩住梅妃的珠履不松開。梅妃見此情景,慌亂中用力掙脫,才擺脫薛王的糾纏。為了掩飾尷尬,梅妃借故離開,壹直也沒回去。玄宗幾次催請,梅妃都找借口搪塞。直到夜深,玄宗回到“梅閣”安歇,見梅妃正裝作縫珠履,並回答玄宗說,是因為鞋珠脫落,縫了幾次,才誤了時間。因為,梅妃知道玄宗與兄第諸王關系壹向很好,她不願意因壹點過隙,傷了皇上與兄弟之間的和氣,所以沒說出實情。不久,這件事還是被傳了出去,壹時成為佳話。
從十六歲入宮,梅妃受到唐玄宗專寵達二十年之久,直到楊玉環出現,她才被冷落。如果將梅妃與楊貴妃作比較,梅妃溫婉柔情,楊貴妃嫵媚矯情;梅妃寬容大度,楊貴妃狹隘妒忌。正因為如此,兩人無論性格還是為人都相去甚遠。盡管在偌大的後宮她們很少見面,但內心卻是水火不容。梅妃認為楊貴妃不過是壹個“肥婢”而已,楊貴妃明裏暗裏也稱梅妃為“梅精”,但不是玄宗所說的“梅精”,而是壹種惡毒的稱呼。唐玄宗是風流天子,自從有了楊貴妃,雖然沒將梅妃忘在腦後,但是在“回眸壹笑百媚生”的楊貴妃面前早已丟魂失魄,絲毫不敢流露出對梅妃的戀情。加上楊貴妃經常在玄宗面前搬弄是非,讓玄宗逐漸對梅妃有些冷淡。
不久,梅妃被逼遷入上陽宮,實際上形同幽禁。打入冷宮中的梅妃想到漢武帝時的陳皇後,也想通過高力士以重金請人寫壹篇如當年司馬相如替陳皇後撰寫的《長門賦》,以情打動唐玄宗。高力士見如今楊貴妃最受寵,哪裏肯幫已經失勢的梅妃,便推脫說如今找不到像司馬相如這樣的人才。無奈,梅妃自己動筆寫成壹篇《東樓賦》,盡訴內心的悲苦。賦中寫道:“苦寂寞於蕙宮,但凝思乎蘭殿。信飄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空長嘆而掩袂,踟躕步於樓東。”《東樓賦》雖然沒有《長門賦》的藝術水平,但卻是梅妃真情實感的抒寫,讀起來還是十分感人。
玄宗得知梅妃寫了《東樓賦》,命人抄來。讀後,甚為感動,難免燃起舊情,於是傳梅妃到翠華閣相見。消息很快傳到楊貴妃耳朵裏,第二天清晨,她以“捉奸”的架勢,氣勢洶洶地來到翠華閣。玄宗與梅妃尚未起床,只聽小太監驚慌稟報:“貴妃娘娘已至閣外,為之奈何?”驚恐中的玄宗與梅妃,手足無措。玄宗連外衣都未穿好,急忙先將梅妃藏在帷幕後面。楊貴妃闖入內宮,醋意大發,當面責問玄宗,追問將梅妃藏在何處。好在為了避免正面沖突,梅妃早已在小黃門的護送下,逃離翠華宮,回到上陽宮,壹場風波才平息下來。不過這次讓玄宗真的有些動怒,下令將楊貴妃送回娘家,想殺殺她的威風。可是,不久在楊貴妃三個姐姐的柔媚攻勢之下,玄宗很快改變主意,宣楊貴妃重入宮。
不過,唐玄宗心裏覺得有負於梅妃,壹次他將異邦所獻珍珠密封壹件,命人給梅妃送去。梅妃見到珍珠,淚如雨下,寫了壹首《謝賜珍珠》詩:“柳葉雙眉久不描,殘妝和淚濕紅綃。長門自是無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並將珍珠退回。
不久安史之亂爆發,楊貴妃死於馬嵬。事件平息後,玄宗回到長安,又想到梅妃。壹次夢中,玄宗夢到梅妃掩面而泣曰:“陛下蒙塵之際,妾死於亂軍之中,哀妾者,埋骨於池東梅樹旁。”玄宗夢醒,出了壹身冷汗,下令於梅樹下挖掘,果然挖到壹個酒槽,裹以錦被,即梅妃屍骸。視其周身,肋下有刀痕,但面色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