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餐廳的起源
追溯起源,這類主題餐廳自上世紀90年代就風靡英國。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楊劍飛介紹說:“作為壹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出現下滑趨勢。當時,人們提出用創新思維拯救國民經濟的策略。”根據英國明泰爾國際集團公司在2001年3月所做的“主題餐廳業調查報告”顯示,英國第壹家主題餐廳(HardRockCafé)於1971年在倫敦開張。20世紀90年代,主題餐廳在英國發展迅猛,營業額占了餐飲業的7%。這類餐館以新、奇、特的概念吸引15~35歲的人群光顧,主題圍繞運動、音樂、影視等。
上世紀90年代,這類餐廳開始流入中國的深圳、杭州、成都,在受到年輕群體青睞的同時,主題也漸漸多元化。 把馬桶引進到餐廳裏面來的創意來自前幾年在巴黎壹美術館參觀時看到的在美術館中間展覽的馬桶。這馬桶應該就是法國藝術家杜尚於1917年送到的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展覽的小便器,題名為《泉》。對於《泉》的意義,杜尚自己在壹篇文章中解釋道: 這件東西是誰動手做的並不重要,關鍵在於選擇了這個生活中普通的東西,放在壹個新地方,給了它壹個新的名字和新的觀看角度,它原來的作用消失了。
美國學者H·G·布洛克在《美學新解--現代藝術哲學》壹書裏則是這樣評價的:
壹個置放在臥室裏的尿盆,並不構成任何評論,而杜尚的尿盆就是壹種地地道道的藝術評論。這種評論是針對著傳統上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分裂而發出的,是對傳統觀點的挑戰和反駁,同時又聲稱自己是與之對抗的另壹種藝術。
自然,林先生沒法和杜尚相比,他的目的在於利用人們天生的好奇心理和現代都市人對刺激與時尚的追求來賺錢,但在客觀效果上,與《泉》壹樣,廁所主題餐廳也為人們提供了壹個新的觀看廁所的角度,並且也是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傳統觀點的挑戰和反駁。其實,把餐館裝飾得跟廁所壹樣,用形似尿盆的容器來盛放食物,供應類似大便形狀的冰淇淋,讓就餐者坐在抽水馬桶上進食也沒什麽,不就是形狀相似嗎?而且,正如杜尚所言,當這些廁所用品放在壹個新的環境,譬如餐廳裏時,它原來的作用消失了。然而,至少在中國,廁所主題餐廳引起很多人的反感,卻是必然的。
首先,人類對自己的排泄物——尤其是糞便,因其氣味的不佳,有壹種天生的厭惡。我們壹想到自己崇拜的聖人也要拉屎拉尿,籠罩在聖人頭上的光環肯定馬上就會散去;西方也不例外,他們聲稱:基督能吃能喝,但不排糞。雖然中國古代的哲人講齊物,但在普通人,究竟不能那麽豁達和釋然,畢竟還是認為用來飲食的上半身比用來排泄的下半身要來得高貴;所以我們的飲食文化很發達,廁所文化卻非常落後。作為被豬八戒先生戲稱為五谷輪回之所的廁所,是文明人用來解決排泄問題的專門場所,自然便與令人不快的排泄物建立了根深蒂固的聯想。其次,在普通國人的眼裏,廁所是臟、亂、臭的代名詞。因為中國的廁所,特別是公***廁所,往往由於經濟落後或國民素質跟不上的原因,衛生條件十分差,恐怕胃口再好的人想起中國廁所的那種情景都吃不下飯來。因此,廁所主題餐廳受到我們壹些國人的批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折射了我國廁所的臟、亂、臭的狀況。
作家何凡先生在他《聯合報》的專欄中說,廁所是估定文明水準的壹個標的物。在今天的發達國家,廁所被看成壹個清潔、衛生、調整精神的方便之處,相應的,其建築考究,給人舒適感、美感,就算在這種廁所裏進食,我相信也很難有什麽引起人惡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