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禁毒日是?
6月26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禁毒日。今年國際禁毒日的主題是“毒品不是兒戲”。
20世紀80年代,毒品在全球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壹嚴峻形勢,聯合國於1987年6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關於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的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並建議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同 年12月,第42屆聯大通過決議,正式將每年的6月26日確定為國際禁毒日。
聯合國有關禁毒機構將今年國際禁毒日主題定為“毒品不是兒戲”,旨在呼籲國際社會重視對少年兒童的反毒教育,讓他們了解毒品的危害,保護少年兒童遠離毒品,為他們提供健康的成長環境。(據新華社)
世界三大毒梟落網記
隨著6·26國際禁毒日的到來,禁毒又成了壹個輿論關註的中心話題。在這裏,我們想通過盤點幾位世界級的大毒梟的落網過程,回顧壹下全世界在這壹年的禁毒工作中都取得了哪些成果,而這些“重量級”人物的落網也許能給那些仍逍遙法外的販毒分子們敲響壹下警鐘:多行不義必自斃。
9國聯手擒獲超級毒梟
在今年的緝毒行動中,躋身於世界十大毒梟之列的哥倫比亞大毒梟蒙塔尼奧被擒,應該是拉美地區最精彩的壹次聯手行動。拉美9國歷時3年,在整個拉美地區布下天羅地網,終於將此人逮捕歸案。
蒙塔尼奧從事販毒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剛入道的時候,他只是哥倫比亞三大販毒集團之壹卡利集團中的壹名負責運輸毒品的小嘍羅。1998年卡利販毒集團被哥倫比亞警方搗毀,卡利也在向警方自首數月後意外被殺。此後,蒙塔尼奧繼續追隨卡利集團的殘余分子埃雷拉從事販毒行當,直至成為埃雷拉的繼承者———販毒集團壹號人物。
蒙塔尼奧集團的頻繁活動自然引起了哥倫比亞和美國警方的註意,但蒙塔尼奧卻屢屢僥幸逃脫。為了躲避哥緝毒警對他的追捕,1996年蒙塔尼奧逃往巴拿馬定居。2003年他又因躲避巴拿馬警方的追捕而登上了開往巴西的漁船,並搖身壹變成為壹位深居簡出的商人,只從事珠寶業和畫廊等合法經營。2002年,美國警方與哥倫比亞、巴西、巴拿馬等8個拉美國家取得聯系,制訂了壹項“長線釣魚計劃”。他們先打外圍戰,通過販毒分子的壹個個落網,最終釣到了蒙塔尼奧這條大魚。
“新時代”行動抓獲“博士”
去年11月21日,墨西哥國防部長和聯邦總檢察長聯合宣布,墨四大販毒集團之壹、華雷斯販毒集團的頭目加西亞·烏爾基薩被逮捕,這是墨西哥給予華雷斯及其他販毒集團的又壹沈重打擊,也是墨政府為期幾個月的代號為“新時代”的反毒行動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
烏爾基薩行事非常低調謹慎,綽號“博士”,被認為是墨西哥“新壹代”販毒頭目,他負責指揮將哥倫比亞的可卡因等毒品通過快艇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海域,沿途經過厄瓜多爾、中美洲和加勒比壹些國家,最終將毒品運往美國。美國大街上從墨西哥走私來的毒品有15%~20%是通過華雷斯販毒集團得來的。
“輪椅教父”英國被擒
8年前,土耳其男子阿蔔杜拉·巴伊巴森以難民身份入境英國,與其在土耳其販毒的哥哥合作,在英國成立了壹個毒品犯罪集團。該集團成立後發展迅速,在短短8年內便斂財100億英鎊。據悉,由於巴伊巴森雙腿殘廢,英國警方稱其為“輪椅教父”。今年5月,巴伊巴森以藏毒罪被判處22年監禁。
巴伊巴森家族還逐漸將販毒網從土耳其擴展到英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和德國,每年向這些國家輸入價值達數億英鎊的毒品。在英國,90%的海洛因毒品走私案件都與這個集團脫不了關系。除走私毒品之外,巴伊巴森所領導的犯罪集團無惡不作,經常在倫敦北部實施敲詐勒索,暴力搶劫更是他們常用伎倆。在過去幾年時間裏,懷疑已有25人因遭巴伊巴森集團的勒索不成而被殺害。
巴伊巴森販毒集團的惡行暴露後,英國警方立即組織了專案小組,緝拿這個歐洲最危險的大毒梟。但狡猾的巴伊巴森壹次次從警察的眼皮底下溜走。後來,無計可施的警方只能向英國國家犯罪總局求助。
英國國家犯罪總局特工使用攝像頭對巴伊巴森及其犯罪同夥進行了近8個月的監視,並竊聽他們的通話內容,以此收集巴伊巴森的犯罪證據。功夫不負有心人,攝像頭終於逮到了壹個犯錯的小嘍羅被巴伊巴森打罵、威脅的過程。從竊聽電話內容裏,特工得知巴伊巴森將提供毒品給壹名毒犯。最後,特工們通過這條重要線索,在交易的地點將巴伊巴森人贓並獲,從其身上搜出了2.5公斤的海洛因。(李秀琴)
背景資料
世界四大毒品產地
壹、金三角所謂“金三角”,是指位於東南亞的泰國、緬甸和老撾邊境地區的三角地帶。這裏群山起伏,叢林密布,道路崎嶇,且地處偏僻,各國政府鞭長莫及,壹直是種毒、販毒之地。近幾年來,由於國際社會的幹預,“金三角”罌粟的種植面積大幅度下降,當地農民正陸續棄毒從農。但是,“金三角”緬北地區仍是對中國危害最大的境外毒源地,中國查獲的海洛因絕大多數來自該地區,其生產的冰毒也不斷進入中國境內。
二、銀三角所謂“銀三角”,是指拉丁美洲毒品產量集中的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和巴西所在的安第斯山和亞馬遜地區。這壹地帶總面積在20萬平方公裏以上,由於盛產可卡因、大麻等毒品而聞名,所以從上世紀70年代起,被人們稱之為“銀三角”。
三、金新月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交界的三角地帶,該地區有跨越3000多公裏的邊界線,因其形狀近似新月且又盛產鴉片,故被稱為“金新月”。“金新月”雖然是國際海洛因市場的“後來者”,但它壹鳴驚人,由於它所生產的海洛因純度高達80%以上,因此很快暢銷西方毒品市場。
四、貝卡谷地黎巴嫩的貝卡谷地,沃野千裏。然而,隨著國內動蕩局勢的加劇,五顏六色的罌粟花開始在這片千裏沃野上盛開。如今的黎巴嫩,早已由壹個山地小國,躍升為毒品大國。毒品加工廠如雨後春筍般在貝卡谷地成批地出現,毒品壹經出廠就被毒販們源源不斷地沿著崇山峻嶺中的秘密小道偷運出境,通過地中海運往島國塞浦路斯南部後,再轉運到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