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回憶童年的雪糕

回憶童年的雪糕

小時候我愛吃雪糕,雪糕是分檔次的。

最便宜的就是冰棍兒,吃過五分錢的,壹毛錢的、兩毛錢的。有白色,還有橘色的為多。還有壹種特別的冰棍叫雙棒,就是左右各壹個雪糕棍,吃的時候可以兩邊硬掰開,變成兩個。無論是自己吃還是和家人壹起,我都要把這雙棒兒掰開,也有失手掰完大小不壹的情況,但樂此不疲。

再高檔點的就是三毛到五毛之間的本地雪糕。縣城裏第壹個雪糕廠是媽媽單位郵局的三產,那會兒都興企業辦廠,郵局開了雪糕廠,我還專門去冷庫裏參觀過,覺得很是開眼界。

雪糕廠第壹個爆款叫冷狗,就是壹個長條奶油雪糕裏面加了些葡萄幹,但是比現在的雪糕硬了很多。大人小孩們也在壹起奇怪為啥雪糕叫冷狗,明明是給人吃的啊,然後內部消息傳來說外國有壹種東西叫熱狗,大城市裏專門聘來的雪糕師給雪糕起的名叫冷狗,我們都用腦殼想著熱狗到底是什麽東西呢?是熱的雪糕?還是熱的狗肉?

第二個爆款叫順美可樂,是可樂色的奶油雪糕,那會兒可樂也剛剛興起,於是全城各個雪糕廠都出了自己家的招牌可樂

。最長壽的壹款雪糕叫北冰洋,是壹家叫北冰洋的雪糕廠出品的壹個奶油雪糕,三毛錢,比之前的冷狗那些雪糕柔軟,易化,奶味足。這家雪糕廠在本地其他雪糕廠都落寞關門的時候壹直生存。

雪糕是隨著冰箱的普及興起的,之前吃雪糕只能在騎車子的賣冰棍老頭或者門口小賣部買。有了冰箱,家家都可以存雪糕。批發雪糕就成了壹個挺重要的事,去雪糕廠批發與零售是有差價的,而且買多還有額外贈送,買五送壹之類的,生活剛剛變好的人們對價格還是敏感的。我還記得三年級我剛學會騎車子,我和爸爸壹人壹個自行車,壹起從南向北穿過小城城區,專門去批發雪糕。雪糕廠有個小窗口,我要著每樣幾串,常吃的要壹些,新品也得嘗壹嘗,每個雪糕廠不停的推陳出新,吸引著人們的口味。回來再把家裏冰箱很不大的冷凍室堆滿的時候都是很開心的。吃上半個月,下次再去買。

現在想起那穿過大半個縣城批發雪糕,真的很感慨從前慢,也覺得買雪糕也要是滿滿的儀式感的回憶。

大約到了96、97年,我小學生活的末期。小城裏的雪糕廠就都漸勢微,取而代之的沈陽雪糕。沈陽雪糕的壹般都壹塊錢,比我們之前吃的雪糕都軟糯,香甜,不費牙不說,還入口即化了。雪糕還上了沈陽電視臺做廣告,現在我還能想起來的德式恐龍蛋、小紅帽。口味也豐富起來,玉米味、紫薯味、綠豆味、果醬味、白巧克力脆皮的、黑巧克力脆皮的,各種果味夾心的。比起現在不太讓孩子們吃雪糕,怕傷脾胃,那會兒的家長們還不太認識到這個問題,牛奶還沒普及到縣城,我小朋友的媽媽說雪糕裏都是牛奶,對身體好,我媽也不攔著我吃雪糕,大概也這麽認為的。我們不再去雪糕廠買雪糕了,我們去專賣沈陽雪糕的批發部。裏面好幾臺大冰櫃。再後來出了壹個比沈陽雪糕還貴的雪糕,叫伊利苦咖啡,是的沒喝過伊利牛奶的時候,伊利在我們印象中是做雪糕的。在中央臺電影頻道打廣告,廣告語是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巧克力脆皮裏是咖啡味的雪糕,裏面有來自大草原的牛奶。伊利苦咖啡簡直太好吃了,除了比沈陽雪糕還貴,要壹塊五,別的缺點壹點沒有!

再後來,也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買雪糕就不那麽重要的事情了。先是不需要傳過城區去批發雪糕了,之後冰箱大了,冷藏室裏卻不需要囤雪糕了,在往後也不記得哪個雪糕是哪個雪糕廠的,也不記得價格了,到了現在連哪個雪糕好吃也不知道了。但是想起童年的雪糕還是童年的味道,它們壹並留在童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