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成功,具有什麽樣的意義?
CNMD(中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簡稱),又成功了,為什麽說又?因為這是第五次成功了,其他四次試驗分別在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2018年2月6日、2021年2月4日進行,而且都成功了,這是百分百的成功率啊。而且,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國和美國掌握。中段攔截可以說是此反導攔截技術的天花板,妳說意義大不大?
其實看到這則消息大家應該能想到其中的意義,因為字數太少了:2022年6月19日晚,中國在境內進行了壹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這壹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所謂字越少,事越大,就這麽壹段話,足以說明其對我國的重要戰略意義。
前兩天003航母下水大家也都知道了,這讓咱們的進攻能力提升了壹大截。19號陸基中段反導試驗又成功了,防守能力又得到很大的提升。進攻,咱們有乘波體高超音速導彈,防禦,咱們有CNMD導彈防禦系統,地球上最犀利的矛和最堅固的盾咱們都有了。
下面具體和大家聊聊這個技術到底有什麽意義。
壹、咱們國家真正擁有了反導能力
為什麽這麽說,中段反導攔截系統壹般是攔截中遠程乃至洲際彈道導彈,在中段飛行過程中將其攔截。
我們來看看彈道導彈飛行的三個階段:第壹階段,導彈從發射到飛出大氣層的過程,這時在大氣層內飛行,壹般稱為上升段;第二階段,導彈飛出大氣層,在大氣層外飛向目標區域這個過程,壹般稱為中段;第三階段,導彈到達目標區域上空,又回到大氣層,接著命中目標的過程,壹般稱再入段。
如果想成功攔截,第壹階段壹般不考慮,壹方面導彈可能還沒有離開對方領土,而且距離很遠。第三階段導彈進入沖刺階段,其軌跡傾角大、速度更快,反導系統想捕捉非常困難。而且就算成功攔截了,彈頭也可能掉到本國。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這就像別人往妳扔裝滿水的氣球,第壹階段難度大就不說了,還相當於主動打人,而且妳不知道他是不是往妳這邊仍。第三階段是這個氣球快砸到妳了,妳壹巴掌拍爛氣球,雖然成功了,但很險,自己也會被嚇壹跳。第二階段最好了,在空中仍壹只飛鏢把氣球戳破,這是最安全的,但成功率需要多次實驗。
所以,在導彈攔截技術上,第二階段攔截效果最好,此時彈道相對平穩和固定,反導系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計算,可以準確攔截壹次或多次。如果及時的話,殘骸也不會掉入本國。可是中段的技術要求是最強的,這個時候導彈是飛得最高的壹段,只有大推力陸基導彈才有可能進行中段攔截,陸基中段反導系統試驗成功的意義不言而喻,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反導能力。
二、再壹次證明了我國的太空技術
前面也說了,初段攔截基本不現實。末端攔截的加速度非常快,而且壹些如變軌、誘餌等防護措施,這個時候都會生效,就算成功了,距離太近,對我方不利。只有靠中段攔截最有效,而其難點在大氣層之外,想要把導彈成功摧毀,超強的導彈技術是必須的,同時還要有頂尖的太空技術,所以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成功,也是對我國太空技術的又壹次證明。
三、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威脅力量
現在反導所用的技術逐漸升級,戰略防禦和戰略進攻兩者已經相輔相成了,幾乎沒什麽界限了,壹旦發生戰爭,戰略防禦武器就要立刻轉入戰略進攻狀態,成為非常重要的戰略威脅力量。不誇張地講,中段反導技術試驗成功的戰略意義不亞於此前的“兩彈壹星”工程。
關於這則消息有壹點很有意思,那就是發布時間,大家註意到沒,是深夜近12點發布的,這幾年大家也能看到,西方國家不斷挑釁咱們國家,選擇這個點發布或許是在“警告”西方,畢竟這個點西方國家還是白天。而且還強調,這項技術只來防禦,不針對他國家。咱們不會主動進攻,但妳要威脅到咱們國家,這項技術就是為妳準備的。可以說,其威懾力極強,我能打妳,妳打不到我。
那些西方國家應該也意識到了,中國國防的重要領域已經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想挑刺中國,先看看手裏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