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企業服務 -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為何能長期執政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為何能長期執政

考察學習中,最引起我興趣的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從1959年的大選中獲勝上臺後,在至今為止的歷次大選中保持全勝,實現了長期執政。他們是怎樣抓住民心,實現長期執政的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原因壹:有壹個符合國情,合乎人民意願,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國家治理模式。壹個國家采用什麽樣的治理模式離不開地理、社會、文化和歷史背景。新加坡是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人口素質高,居住集中,城即國,國即城,國小、人少,管理層次少,黨和政府對基層的控制力強;新加坡長期受英國議會制和文官制影響,形成了壹個較為完備的法治體系和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新加坡是個移民組成的國家,華人儒家、道家和法家思想為基礎的東方文明和基督教義為基礎的西方文明在這裏相互融合,法治模式和人治模式得到完美結合。新加坡人民行動黨根據本國實際情況,建立了壹整套東西方價值觀結合的***同價值觀,制定了民主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結合的行動路線,確立了議會民主和精英治國結合、法治和德治結合的政治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這樣壹個符合國情的國家治理模式,為人民行動黨長期執政提供了政治制度保證。新加坡是壹個實行議會選舉的民主國家,五年壹次的大選是壹把懸在人民行動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失去政權的危險,使他們壹直充滿著危機感,督促他們時刻不忘記人民,使他們有了為民服務的內在永久動力。原因二:有壹群樂於奉獻,心系社會,具有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精英。人民行動黨的壹個重要特點是它的國會議員是黨的最重要的幹部。議員的能力素質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水平,議員的這種重要地位決定了黨的幹部隊伍建設首先是挑選高素質的黨的議員。人民行動黨納賢的對象主要是醫生、律師、會計、大學教授、企業家、銀行家等有能力、有品行的各行業社會精英,如果發現合適人選,他們就千方百計把他們吸納到人民行動黨。為了保持黨的活力和競爭力,每次大選時,人民行動黨都要推出20%—30%的新議員人選。因此在每次大選中,人民行動黨總能把最優秀、最合適的人選作為選區議員候選人,通過他們獲得大選的勝利。在現任的84個議員中,82個是人民行動黨議員,其中包括政府總理、副總理以及15個部的部長、政務部長、政務次長。正是這些議員,壹方面在國會議政,把黨的意誌轉化為法律,轉化為國家意誌;另壹方面又在政府中領導公務員隊伍,把黨的理念轉化為政府的政策、措施,從而實現對社會的高效管理。人民行動黨通過其有效的執政行為提高公***服務的績效,以舉世公認的執政業績贏得人民的心,這是其聯系群眾的最根本的方法,也是它獲得群眾支持的根本所在。人民行動黨的壹個重要經驗是建立了壹套完善的議員聯系群眾制度。人民行動黨議員兼任選區黨支部的主席,黨支部下設支部秘書和委員,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協助議員接見民眾,搜集民意,密切與群眾的聯系,在大選來臨時,爭取選民的支持。人民行動黨的議員是壹群能讀懂新加坡人民心的政治家,他們善於做群眾工作,知道群眾想什麽、需要什麽,敢於面對群眾,有能力、有辦法幫助群眾解決問題。人民行動黨議員每周晚上要接待選民,接待場所在租用的幼兒園、活動中心等公***場所。在任期內,每個議員對選區居民家庭至少拜訪壹次。人民行動黨議員通過為選區爭取各種援助金、政府撥款,為選民解決實際問題,贏得選民的支持、認可,樹立自己在選區的威信。人民行動黨把與選民接觸作為其最直接的聯系群眾的方法,也是它獲得群眾支持的重要所在。原因三:有壹個網絡健全,覆蓋面廣,具有較強組織動員能力的社會基層組織。新加坡的社會基層組織結構的壹個特點是社會團體、非政府組織比較發達,社會基層組織的觸角深入到社會的每壹個角落,他們中的領袖基本上又都被吸納到由人民行動黨直接或間接控制的協會和組織中。因此,這些社會基層組織都掌握在人民行動黨的手中。國會議員既是選區黨組織的支部主席,又是社區基金會的主席,也是人民協會的顧問。就是說,所有“為民服務”的好事都由黨的國會議員和由人民行動黨控制的基層組織包攬,在這裏,沒有黨的領導,只有黨的服務,沒有黨的形,只有黨的神。社會基層組織是人民行動黨聯系群眾的紐帶,也是它獲得群眾支持的有效手段。人民協會和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發揮了重要作用。人民協會是新加坡社會青年與體育部下設的法定機構,是社會團體和社會基層組織的管理機構,由國家總理李顯龍擔任協會主席。人民協會是政府和群眾溝通的橋梁,是龐大的社區網絡的主管機構,是人民行動黨的得力助手。它的宗旨是通過公民咨詢委員會、民眾俱樂部、居民委員會、鄰裏委員會等社會基層組織,組織和促進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文化、教育、體育活動,為各種協會、社會人群提供不同的服務和關懷,促進種族和諧,增加社區凝聚力,拉近人民與政府的距離,把行動黨的理念和主張轉化為民眾的具體行動,成為國家對全國進行控制的最基本的組織網絡。人民行動黨社區基金,是壹個非贏利的社會福利機構,是人民行動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途徑。社區基金總部與人民行動黨總部在同壹所建築中,聯系密切,這既保證了基金運作的通暢,又樹立了黨的親民形象。它主要為社區提供壹些政府基層組織所不及的服務,在社區開辦行動黨幼兒園、托兒中心、兒童圖書館、電腦輔導班等,還為選區提供壹些福利如保健計劃、學生獎學金等。每個組屋區都有壹所行動黨的幼兒園,目的是從幼兒開始培養對行動黨的認同,也是為了爭取家長選民的支持。社區基金還協助居民委員會為居民提供各種服務,這些都為人民行動黨爭取了民心和選民。人民行動黨的執政信念是以民為本,心系群眾,關懷草根,黨的幹部(幹部黨員、國會議員、黨的社區領袖等)是貫徹黨的理念的最堅強的、最有力的主體。在新加坡,政策的制定、執行和反饋形成了壹個良性循環,國會議員發揮了關鍵作用,每壹個環節都離不開他們。他們通過社會基層組織聽取民意,把脈民生,了解人民所需、所想,提煉人民的意願和主張,成為黨和國家制定各項政策的參考和依據。然後通過控制的政府部門形成各項惠民的政策、措施。社會基層組織在這個循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是黨和政府政策的宣傳者,是民意的搜集者,是社區活動的組織者,有了他們,社區就在人民行動黨的引導下開展工作。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鬥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並長期執政的黨。我們要從革命黨意識向執政黨意識轉變,從建黨思路向黨建思路轉變,從側重於發展黨員、建立組織,增加數量、提高覆蓋面,向註重質量、發揮作用,提高基層組織的社會影響力、整合力、動員力轉變。學習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就要學習他們的執政理念,包括政黨理念、政府管理理念、社會發展理念,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解放思想,不斷探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新途徑、新方式。得人心者得天下,民心穩則天下穩。社區作為群眾生活居住的場所,是黨和政府了解民意、贏得民心的重要場所,也是群眾了解政府政策、反映訴求的重要渠道。因此,加強社區黨建、社區建設,要從政府層面和社區層面兩個方面考慮:黨和政府要成在社區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黨委和政府要發揮宏觀規劃、組織協調、政策引導作用,把服務群眾、爭取民心作為工作的立足點,在今後領導班子和班子成員的考核、測評、評議中,更加科學合理的增加民生指標,延伸考察範圍,把社區作為了解考察對象的壹個重要方面,引導領導幹部更加關註民生、民心。要以群眾的呼聲為風向標,在人、財、物、制度多個方面提供保障,圍繞醫、食、住、行、學、工等各個方面,搞好民心工程,進壹步增強黨和政府的在群眾中的威信。政府要把社區服務中心作為服務群眾的平臺,在硬件設施、服務項目等方面進壹步改善提高,使服務中心集社會事務辦理、娛樂、培訓、黨群活動等為壹體的綜合功能體。圍繞理順管理體制,突出社會管理和公***服務功能,進壹步轉變街道職能。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作為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它執政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黨委、政府的形象。目前,街道職能定位不夠合理,導致公***管理和服務職能缺失,削弱了自身在基層的影響力。要逐步取消街道辦事處招商引資等經濟管理職能,賦予街道辦事處更多統籌、協調、監督的職能和權利。強化社區公***服務,把幫助居民就業、實施居民保障、完善居住環境、解決居民生活困難、提供居住安全、做好民政救助、負責民事調解、搞好居民文化娛樂等全方位服務作為主要職能;強化社區管理職能,在社區生態環境、醫療衛生、文化建設、治安管理、物業管理、綠化保養等方面實行網絡化全履蓋的社區管理。基層組織要成在社區建設中發揮領導作用。要以擴大基層黨組織影響力為關鍵,進壹步提高黨在基層的領導核心作用。基層黨組織要以地區性、群眾性、社會性、公益性工作為重點,努力把黨的工作滲透到社區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等各個方面,提高在基層工作中的整合力、動員力、影響力。要探索黨員幹部、兩代表壹委員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新方式,通過他們了解民情、參與民生、反映民意、爭取民心、關懷民需,更好地擴大黨的影響力,提升黨的形象。要以服務群眾為重點,進壹步健全社區各類組織。要在社區大力發展具有非政府、非營利,自治性質的各類草根性社區團體和中介組織,促進社會團體、政府和社區居民建立合作夥伴關系,有效實現社區資源的內在整合。社區居委會要克服行政化傾向,對居委會職能事務進行相應剝離,突出群眾自治性的居民組織的作用,將原本由社區居委會承擔的壹些公***職能,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給社會團體和社工機構承擔,使社區居委會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服務群眾,進壹步增強社區居民的社區歸屬感、認同感,提高社區凝聚力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