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艾利斯簡介及詳細資料

艾利斯簡介及詳細資料

人物評價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埃利斯受聘於卡倫·霍妮學院,與C.R.赫爾伯格合作。在1949-1953年間,通過實施精神分析,他對精神分析的有效性開始產生懷疑,並由此成為反對精神分析的主要人物之壹。在1953-1955年間,他曾嘗試過各種其他方法,用以取代精神分析,終於,在1955年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論體系,那就是在咨詢和治療領域影響極大的合理情緒療法,簡稱REBT。有人稱埃利斯是自S.弗洛伊德以來唯壹創建具有了自己理論體系的心理治療學派的心理學家,還有人稱埃利斯為"認知-行為"治療之父。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診斷埃利斯無非是取人之長、略加綜合而已。盡管褒貶不壹,但他所倡導的合理情緒療法卻是得到壹致推崇的。

研究領域

艾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學觀點與講究實效的行為主義結合起來創建了合理情緒療法(情緒ABC理論)。雖然這種療法起初遭到幾乎所有治療家的激烈反對,但埃利斯通過不懈的努力,堅定地捍衛了合理情緒療法,並使該療法在實踐中獲得巨大成功,最後使其反對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事情發生的壹切根源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壹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如果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還會引起情緒障礙呢。情緒 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壹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壹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麽事就引起了什麽情緒體驗。然而,妳有沒有發現同樣壹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壹個人無所謂,而另壹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麽?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壹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壹試,考不過也沒關系,下次可以再來。另壹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麽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麽用啊,人家會怎麽評價我。於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逕庭。

埃利斯信奉的哲學觀點是現象主義哲學、實用主義哲學和人本主義哲學,他把這些哲學觀點與行為主義相結合,提出了合理情緒療法的依據。該依據認為人們是由於那些不合理的思想才導致心理障礙的。因此,如果使患者認識到這些不合理思想,並使其轉達化為合理的思想,就能取得有效的治療結果。

埃利斯曾出版過許多富於創造力的、很受歡迎的論著,尤其是在本世紀60年代,他有好幾本著作例如《性無罪》等的銷售量高達幾百萬冊,從而使他的合理情緒療法得以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