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被指涉嫌25篇論文不端是怎麽回事?
海外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近日曝出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涉嫌論文“造假”。在詹啟敏遭到質疑的25篇論文中,大體可分為三類:實驗圖像重復,違反動物實驗倫理以及實驗結果或存在常識性錯誤,還有個別為引物無效或缺失。
25篇論文中有兩篇被指違反動物實驗倫理的文章,尚未得到詹團隊的回復,均發表於詹啟敏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副校長期間。其中壹篇文章於2010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研究協會主辦的《臨床研究雜誌》上。
在PubPeer上,留言中貼出了論文中壹幅有6只實驗鼠的圖像,並發問稱,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獲得的腫瘤大小?這些符合您所在機構的動物道德準則嗎?這篇論文詹啟敏為通訊作者。
這25篇論文發表時間橫跨1998年至2019期間,貫穿詹啟敏任職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癌癥研究所高級研究助理到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期間,論文發表在《自然通訊》、《遺傳與基因組學雜誌》《細胞死亡與疾病》《臨床癌癥研究》等雜誌上,多數期刊影響因子為10以內。提出質疑者,除了其中壹篇為知名打假人畢克之外,其余24篇主要由兩個匿名賬號所為。
擴展資料
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也曾被質疑:
今年5月起,PubPeer網站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董晨署名的24篇論文存在壹圖多用和重復使用等問題。
對此,董晨回復《中國新聞周刊》稱,他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0名前博士生和博士後對自己擔任通訊作者的20篇論文進行了審查,並在壹周內,對Pubpeer網站上每個受到質疑的問題進行了詳實回答。董晨強調說,從他們的調查和解答中可以明確表明, 這些論文沒有造假,不存在學術不端。
在對受到質疑的壹篇論文的回應中,董晨表示,“我們歡迎旨在提高科學質量和嚴謹性的建設性批評。
然而,這些質疑表現出對該領域、主題以及業內普遍接受的原理缺乏了解,因此大多數批評都沒有科學價值。作為PubPeer論壇的忠實支持者,我們不希望PubPeer這壹專業的科學交流平臺被某些匿名質疑者利用,分散科學家進行日常科研活動的精力,這將與平臺的初衷背道而馳。”
鳳凰網-北大副校長詹啟敏被疑25篇論文造假,海外打假網站頻出手是否“自身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