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皮革手套
皮革的認識、鞣制、種類及特性 1.什麽叫皮革 壹般消費者都習慣地把“皮革”聯在壹起,不加區別地稱呼。皮鞋導購人員要對“皮革”有壹個全面的認識。其實“皮”和“革”是不同的,它們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嚴格的區別。“皮”是指各種動物的皮(即生皮),它在經過了壹系列的物理與化學加工鞣制後轉變成壹種固定、耐用的物質,稱為“革”。未經物理與化學鞣制過的生皮,幹燥後特別硬,但浸泡在水中又變軟,且易腐爛。經化學鞣制後,由於鞣皮劑與生皮中的蛋白質纖維牢固結合固定,就使動物皮變成了具有柔軟、堅韌、遇水不宜變形、幹燥不宜收縮、耐濕熱、耐化學藥劑作用等性能,且有透氣性、透水性和防老化等優點的革。 “皮”和“革”的另壹個顯著區別是:大多數的動物皮在40攝氏度的溫水中浸泡就會開始卷縮,而經過鉻鹽鞣制過的革,即使置於100攝氏度的沸水中也不會發生變化。皮革有這樣的性能,除作為日常皮革制品,尤其是皮鞋用外,還廣泛用於工業生產中,成為壹種常用而不可缺少的原料。此外,它也是軍事裝備和設施方面壹種不可缺少的的材料。例如軍用靴鞋、航空衣帽、槍套、彈盒、武裝帶以及馬鞍馬具都用皮革。 2.皮革的制作過程 生皮經過化學處理,使它具有了柔軟、強韌、耐磨、透氣、抗水、耐熱和富有彈性等性能後,才能制造皮鞋和各種革制品。這種將“生皮”加工成“熟皮”(即皮革)的工藝過程就叫“鞣革”,或稱“制革”。 制革工藝生產必須經過準備、鞣制和整理三個過程。 a. 準備工序有洗清、浸水、去肉、浸灰、脫毛和脫灰等工序。剝下來的生皮或幹板皮經過清洗和浸水就可以除去皮上粘附的泥沙和各種汙物,恢復原來柔軟的狀態。然後刮去附在皮上的油脂和爛肉,浸泡在石灰水裏,讓皮上的生膠纖維適當的膨脹,再除去表皮和鬃毛,使皮面潔白,富有彈性。最後脫灰是用酸來中和滲入皮裏的堿性石灰水。 b. 鞣革工序是生皮制成革的主要過程。將鞣劑與生皮放入木轉鼓內,有規則地、勻稱緩慢地不斷旋轉,使生皮不斷地翻動,促進鞣劑滲透進生皮,與皮的蛋白質纖維結合固定,變成壹種不溶解於水的物質——革。這樣制成的革幹燥後不會發粘,不再腐敗。鞣制皮革的方法,可分為植物鞣革、鉻鞣革、油鞣革和鉻植結合鞣革等。鞣制用的鞣料有礦物質鞣料(為鉻礬、紅礬等)和植物鞣料(如鞣酸)兩種。鞣料不同,制成革的用途也不同。皮鞋用面革,要求耐曲折,柔軟而富有彈性,大多采用礦物質鞣料;皮鞋底的底革,要求既耐曲折、抗強力,又牢固而富彈性,故壹般采用植物質的鞣料。 c. 皮革整理則是修飾和裝潢的意思。其目的壹是提高產品質量;二是美化商品,使皮革制品色 彩艷麗,深受消費者的喜愛。通過精心整理可以彌補皮革上的不少缺陷。整理壹般包括凈面、染色、伸長、幹燥、磨平、熨燙、上油、揉軟、噴色、打光等工序。通過這些工序的連續加工,可使革具有彈性、豐滿、柔軟、延伸、抗水、透氣、和吸濕的性能,同時使皮革表面達到粒面細致平滑而清晰,色調和光澤均壹而美觀。 3. 皮革的種類 皮鞋導購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和認識、掌握皮革的特性,才能使推銷效果事半功倍。 皮革的種類很多,制革所用的原料是生皮(下同),主要來自哺乳動物綱中的有蹄目,絕大多數是家畜皮,如豬、牛、羊、馬、騾、驢、駱駝、家犬等飼養牲畜;其次來自野生動物,如鹿、麂、野豬、黃羊、羚羊等。這些野生動物皮是制革工業中的上乘原料皮,大多可以制成高檔皮鞋(或皮革制品);再次,還有海豹、河馬、江豚、鯊魚、鯨魚、蛇、蟒、蜥蜴、鱷魚、鴕鳥等動物,都可以制成各種具有特殊性能的優質皮鞋或其它高檔革制品。 4.天然皮革的特性 皮革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豬皮革、牛皮革、羊皮革和馬皮革。動物皮的質地和性能不僅由於動物品種、產地、飼料、水質等不同而有所差異,而且還受到動物性別、年齡的影響而有差異,例如黃牛皮較水牛皮好,同樣的黃牛皮雌性的的較雄性的細,輕壯牛的皮較老年牛的皮細柔。蘇(州)、錫(無錫)、常(州)的豬皮毛孔粒文細致,外表皮紋清晰;長春、沈陽、大連的豬皮毛孔粒大外表皮紋粗糙,皺褶長深。內蒙古的綿羊皮毛細而軟;四川的綿羊皮毛粗而硬,但皮質較優良,富有韌性,身骨(板)厚實,名列世界良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