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多點指導,少壹些指責

多點指導,少壹些指責

有壹次周末,孩子拿著跳躍球相互比賽,玩的非常高興。天黑了,孩子們帶著還未玩盡性的遺憾回家。孩子們洗完手,我倒洗完的水。在旁邊的房子門前放著紅色的跳躍球。我很生氣,回到房子開始質問孩子,自己的玩具自己收拾好,為什麽還有紅色的跳躍球在外邊?孩子低著頭,知道犯了錯誤。

我心中生氣的原因,是我要求玩具玩後要放到原來的位置。孩子違背了我的意願。生氣的目的並不是解決孩子不收拾玩具,而是威嚴受到挑戰。玩具只是壹個導火索而已。認識到生氣的根本目的,內心瞬間沒有了火氣。我還想到了壹個有趣的問題,如果這是大人沒有收拾東西,我會用什麽語氣和態度去提醒?我會怎麽做?也許,我回收拾好東西,友好的提醒沒有把東西收拾。絕對不會生氣。這個問題,反應出從思想上並沒有平等對得孩子,始終把孩子做為壹個附屬品,隨意發泄著情緒。看來,平等對待孩子是壹個空話,是在我們所謂家長權威不受挑戰的情況下,才會有平等。

後來,孩子們說起沒有收拾跳躍球的事件。她們說,當時這個紅色的跳躍球是媽媽玩。她們壹直用另壹個壹直玩。玩的高興,忘記了紅色的跳躍球。這是責任分散,誰也沒有放到心上。孩子感到委屈,明明是媽媽玩的,她沒有拿回來,讓她們挨批評。媽媽認為,她玩結束後,兩個小孩還在玩,就放在原地。這種責任分散,容易出現玩具或物品沒有人收拾。這個事情經驗教訓就是,不要相互靠責任,用完壹定要打招呼,把責任傳遞給別人。每次結束後,壹定檢查自己物品收回沒有,有沒有遺失?每個人對自己的物品負責。

從孩子角度看,玩具到處亂放,這是他們的天性,是註意力發生改變的有力證據。面對亂放的玩具,不要生氣。而是把孩子領上,告訴孩子,玩具應該放在什麽地方?我們現在壹起來擺放。可能,有的家長可以堅持壹兩次,心平氣和的告訴孩子把玩具該放到什麽位置?次數壹多,就會把這個問題上升到孩子的品格問題,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的標簽。甚至會有這個問題延升到孩子的壹生,恐懼這樣以後怎樣生活?問題被無限擴大。問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不收拾,亂擺放,而是品格。家長會采取升級的懲罰措施,而且始終擔心孩子不長記性。家長會有意把註意力放在孩子的不收拾,亂放東西這個問題上。越關註,發現問題越多。就形成了壹個死循環。只有打斷壹個鏈接,才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亂擺放,不收拾,這只是壹個簡單的小問題,我們沒有必要給孩子貼標簽,上綱上線的解決問題。發現了問題,和孩子壹起去做。做的過程,不僅教會孩子做的方法,也讓孩子知道家長關註的是問題的解決。對事不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