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該如何欣賞兒童畫?怎樣評價兒童畫?
兒童畫,是壹個與我們日常生活不同的神奇的世界。壹、別只看像不像,要看作品有沒有童趣。正常成年人的信息大部分來自視覺,我們已經習慣於將看到的畫面馬上與腦海中常年儲存的信息做比較,於是立即認出畫面所表現的事物是什麽東西,這畫了壹棵樹,那是壹座房子這種閱讀方法幾乎成為不自覺的,下意識的習慣了。但對於兒童畫欣賞卻不適用。 成人在看兒童畫的時候,最大的偏見就是認為兒童畫畫得不像,亂七八糟。其實,作為繪畫藝術中描寫記錄現實物象的功能,已經在歷史上被攝影替代,寫實只是繪畫中的壹種藝術形式而已,那麽兒童畫最顯著的特征是什麽呢?其實是稚拙的童趣!不合乎比例、*_*,卻合乎表達的需要。天真無邪,歪歪扭扭,粗粗細細,曲曲直直,這正是任何成人作品無法比擬、無法替代的。也正是兒童畫特有的美感。要求兒童過早模仿成人繪畫,過分註重繪畫的技巧,不能體現兒童的稚趣,這樣的畫不算好的兒童畫。二、別只看模仿能力,要看作品是否能表現兒童親身的生活經驗和情感、表現想象力。模仿能力是兒童的壹種不斷增長的學習能力,但不是唯壹的。看到老師的美麗的範畫和為孩子們量身訂做的欣賞作品,大多孩子都會產生審美愉悅,調動出畫畫的欲望。尤其在開始階段,模仿在所難免,但如果只是模仿,不論是模仿老師,還是模仿別的小朋友,始終不敢加入自己的想法,這樣的畫也不算好的兒童畫。好的老師應適時引導,要求大膽,大膽去想!大膽去說!大膽去畫!通過畫畫來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作品終究是兒童自己畫的,每個孩子都有具體的經歷和感受,才有可能避免閉門造車、憑空想象,再現濃郁的生活情趣。有壹個6歲的男孩兒,叫高亦軒,在《宇宙太空》壹課中,意想不到的畫了許多小螞蟻,壹問才知道是家裏養了螞蟻,興趣正濃。於是在引導下出現了排成隊的螞蟻飛船。這幅畫看似簡單,但卻體現了小作者生活經驗與想象的結合。其實,想象畫也離不開現實生活的土壤。三、別只看畫面形象,要看作品是否有新意。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並非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有壹節課題是《冷暖色》,在欣賞了大量冷暖色對比的作品之後,要求小作者每人畫兩張,壹冷壹暖,7歲的鄭念梓居然畫了火燒赤壁和白日依山盡,可謂構思獨特,扣題而又獨具匠心。還是這個孩子,在《疏密組合》壹課中,非常出色的達到課題要求,居然想到並畫出壹幅優秀的草船借箭。平時,幼兒園的作品多畫太陽、草地、大紅花、小白兔之類,以是不是和老師畫的壹樣,是不是塗色均勻為標準。能否從這幾幅畫中,在選材、構思上得到壹些啟發而有所突破呢?我們經常見到:孩子畫中,人比大樹還高,太陽是綠色的四、別只看常見的技法是否熟練地掌握,要看技法是否多樣。清代畫家石濤在《石濤畫語錄》主張: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古人既立法之後,便不容今人出古法,千百年來,遂使今之人,不能出壹頭地也。師古人之跡而不師古人之心,宜其不能出壹頭地也,冤哉!其實就是說畫畫要面向生活、師法自然,為開創中國繪畫新紀元奠定了深厚基礎。兒童畫雖然不同於國畫,但畫理是壹樣的。其實人類天生就有探索、嘗試的學習能力。繪畫不僅不該限制,反而應該大力支持和鼓勵。兒童畫畫的類別應該多種多樣,常見的有油畫棒、水彩筆、水粉等,也可以嘗試水墨畫、面塑、沙畫、版畫、油水分離等。只要能較熟練地運用這些畫種的工具、材料和技法,能較完美地表現對象,並充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是優秀的兒童畫。其實就是壹種工具,也有許多的表現方式。正如構思、構圖壹樣,形式不拘泥,能舉壹反三才是好畫。正如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藝術委員會主任:何韻蘭老師所說:中國孩子不能只用眼睛去看日本卡通,也應該看看京劇、臉譜、水墨畫和中國豐富的民間藝術。中國孩子不應該只用手去摸電子遊戲機,只用筆去畫畫參加比賽,也應該摸摸剪刀、剪紙、泥巴、竹、木、布、紙等材料,學習把創意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能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也能讓他們更親近自己的民族文化!總之:多壹份耐心,多壹份理解,多壹份鼓勵,您眼中的兒童畫就會成為打開壹扇通往兒童心理的大門,那裏是壹個妙不可言的神奇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