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體操的知識
團體賽每隊最多3名運動員參加4項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為10分,總得分最高為120分。總分高者為勝。 個人全能賽每隊最多兩名運動員。團體賽全能成績排位前26名的運動員才有資格參加,必須完成4項不同器械的自選動作,每項滿分為10分,4個項目總得分最高為40分,總分高者為勝。 個人單項賽每隊兩名運動員參加,以各單項的得分評定名次,最高分10分,得分多者為勝。 壹、總則 1、比賽和項目 1.1藝術體操的正式比賽分為個人錦標賽和集體錦標賽。 國際體操聯合會認可的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 世界錦標賽 單數年是個人錦標賽,雙數年是集體錦標賽。如:1999年是個人錦標賽,2000年是集體錦標賽 洲際賽 分為四大洲(美、亞、非及大洋洲)和歐洲錦標賽 世界運動 國內的比賽(每年都有壹次) 全國錦標賽 全國冠軍賽 全國少年組比賽 1.2個人項目 通常包括4套動作,即五個項目(繩、圈、球、棒、帶)中的4項。如2000年是除棒以外的四個項目(因為棒在集體中使用了)。 每套動作時間為1分15秒至1分30秒。 1.3集體項目 由五人組成的集體,包括兩套動作:同種器械和不同種器械,每二年換壹次器械。如2000年的是10棒和二圈三帶。 每套動作時間為2分15秒至2分30秒。 1.4計時 計時表是從運動員或集體隊第壹名運動員開始做動作時計時,當運動員或集體隊的最後壹名運動員完全靜止時停表。 超過或少於規定的時間,每秒扣0.05分(由助理裁判員執行)。不足壹秒不扣分。 2 裁判組 2.1 每個裁判組由兩個裁判小組組成,A組為編排組,B組為完成組。其中編排組又分為A1技術價值和A2藝術價值。A1組評判難度數量和水平,A2組評判藝術編排(音樂、器械的選擇與使用,身體動作的選擇與使用,熟練性與獨創性)。 每個裁判組由壹名裁判員(助理裁判員)協助工作,她將確定分差是否有效,並對出界、動作時間和其他有關紀律方面的問題(器械、體操服、入場等)進行扣分。 3 裁判方法 3.1扣分 3.1.1 根據失誤程度將給予以下扣分: 小失誤扣0.05或0.1分 中等失誤扣0.2分 大失誤扣0.3或更多 3.2分值分配和計算 3.2.1分值分配 A1技術價值:0至最多10分(用叠加法) A2藝術價值:0至最多10分(用叠加法) B完成裁判: 0至最多10分(裁判員公給出扣分的總數 3.2.2分數計算 最後得分的計算是將三個部分的分數相加(即:A1技術價值+A2藝術價值+B完成的得分) 而助理裁判員的扣分只從完成分(B分)上扣分 4場地 4.1場地的規格是13平方米的正方形 4.2出界 個人或集體隊運動員身體任何部位及器械在界外觸地,每次都要0.1分(助理裁判員)。 如果器械出界但沒有觸地不扣分。 運動員必須始終在同壹塊場地上完成每套動作。否則扣0.5分(助理裁判員)。 二、難度介紹 難度的分值:A=0.10 B=0.20 C=0.30 D=0.40 E=0.50 身體動作組: 基本組(適用於難度動作) 其他組(適用於連接動作) 跳 各種移動 平衡 小跳、單足跳 轉體 擺動、繞環 柔韌和波浪 旋轉 跳 所有跳步難度動作必須具備以下基本特點: 跳步要有壹定的高度 空中姿勢固定並且準確 動作姿勢幅度大 跳步缺乏適當的高度,姿勢不固定、不準確,或缺少足夠的幅度,則不算難度,此外還要扣完成分。 確定跳步難度價值的標準 難度價值為A(0.01)的基本難度:跨跳、鹿跳、"哥薩克"跳、結環跳、垂直跳轉體180度、挺身跳和"羚羊"跳。 難度價值為B(0.20)的基本難度:反跨跳(旋轉和跨跳結合)、屈體跳和分腿跳、有轉體的剪式跳、經跨跳起跳的變身跳、團身跳、屈腿垂直跳轉體360度。 每次將下列動作中的壹個單獨動作或壹個聯合動作(由下列動作中的2個或是個動作構成)加到基本難度內,則難度價值可增加0.10分、0.20分或更多。 增加壹條腿的姿勢或者腿部有限的運動:+0.10分。 在垂直跳時,每次增加180度:+0.20分。 繞軀幹垂直軸旋轉,每次增加180度:+0.20分 增加軀幹後屈或腿部大的運動:+0.20分 在非垂直跳時,每次整個身體旋轉180度:+0.30分 若不是基本跳步的壹部分,每次通過跨跳部位:+0.10分 平衡 所有平衡難度動作必須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立踵或者單膝完成; 有明顯的停頓; 姿勢固定並且準確; 動作姿勢的幅度大; 平衡姿勢壹旦形成就要與器械動作結合,根據難度水平,至少做1個、2個或3個器械動作。 任何用全腳或無明顯停頓所完成的難度動作均不算平衡難度。缺少上述要求中的任何壹個,也要扣完成分。 每次將下列動作的壹個單獨動作或壹個聯合動作(由下列動作中的2個或3個動作構成)加到基本難度內,並且增加器械的技術動作,則難度價值可增加0.10分、0.20分或更多: 無幫助的向前或向側高舉腿:+0.20 有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20 無幫助的向後高舉腿或結環:+0.40 2 單膝支撐,高舉腿,同時軀幹後屈:+0.20 軀幹後屈位於水平部位,腿前舉:+0.20 腿和軀幹位於水平部位的向前或向側舉腿:+0.10 支撐腿彎屈:+0.20 支撐腿彎屈,自由腿高舉(無幫助):+0.30 "慢轉"180度:+0.30 支撐腿彎屈"慢轉"180度:+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