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分為內部和外部原因:
壹、外部原因有:
1.開關接觸不良導致電路不通。
2.電源開關沒有合上,線路沒有電。
3.線路接觸不良(燈口接線松動或氧化)。
4.電路電壓沒有達到燈泡的額定工作電壓。
二、內部原因有:
1.燈絲因振動過大斷開。
2.燈頭引線開焊。
3.燈頭有雜質或焊錫高度不夠和燈口內彈片接觸不良。
檢修方法與技巧
1、 電源進線無電壓,壹方面檢查壹下電源線路是否停電,另壹方面查找系統線路停電的原因,並加以處理。
2、 觀察燈泡已斷絲,應更換新的燈泡;如果燈絲斷絲不明顯,可用萬用表測燈絲電阻來確定,若燈絲電阻值無窮大,應及時更換燈泡。
3、 去掉燈泡,打開燈頭觀察接線,如脫落應重新接好。
4、 如果掛口燈頭,應去掉燈泡,修理彈簧觸點使其有彈性,或更換新燈頭;若是螺口燈頭,在去掉燈泡後,將中間的銅皮舌頭用電筆頭向外勾出壹些,使其與燈泡接觸更加牢靠。
擴展資料:
燈泡發黑
在技術上雖已采取了阻礙鎢在高溫下升華的措施,但事實上鎢還能在高溫下升華,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熱的鎢蒸氣遇冷後又凝華為固態晶體附在燈的內表面上。所以燈泡會發黑變暗。
另外,升華和凝華的結果使得燈絲變細,由公式R=ρ(電阻率)L/S(π r?) 可分析得到,半徑r變小,燈絲電阻R變大,而燈兩端的電壓不變,P=U?/R ,所以燈的功率變小,亮度變暗。
燈的損壞
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和溫度有關。壹般金屬材料的電阻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燈絲鎢也具有同樣的性質。
開燈的瞬間,燈絲溫度低,電阻小,所以燈絲易出現過熱而熔斷。工作壹段時間後,燈絲溫度升高,阻值附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燈的電流和功率接近額定值,因而難損壞。壹只“220V、60W”的白熾燈由公式R=U?/P計算得到的熱態電阻是807歐,而不工作的冷態電阻實測值是63歐。
燈泡是根據電流的熱效應原理制成的。燈泡接上額定的電壓後,電流通過燈絲而被加熱到白熾狀態(2000C以上),因而發熱發光.從而在工作時,將電能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而光是能量的壹種形式是由原子釋放出來的。它是由許多微小類似粒子的小團組成的,這些類似粒子的東西有能量和動量但沒有質量。
這些粒子叫做可見光子,是光的最基本單位。當電子受到激發的時候原子就會釋放出可見光子。如果妳已經知道原子是如何工作的話,那妳也就知道電子是圍著原子核走來走去的負極電荷粒子。
原子的電子有著不同等級的能量,主要取決幾個因素,包括它們的速度和離原子核的距離。電子不同的能量等級占有不同的軌函數和軌道。通常來說,有著大能量的電子就會離原子核更遠當原子得到或失去能量的時候,是以電子移動表示變化。
當有某些東西將能量傳到原子的時候---以熱量為例子-電子可以暫時被推進到壹個更高的軌道(遠離原子核)。電子只是在這壹軌道位置停留極短時間:幾乎馬上就被退回到原子核,到達它的原始軌道上。這時電子就以光子的形式放出額外的能量。
發光的波長取決於有多少能量被釋放出來,這也就取決於電子所在的軌道位置。因此,不同類的原子就會釋放出不同類的可見光子。換句話說就是光的顏色是由受激發的原子種類決定。
燈泡的保養方法主要有:
1 不要過於頻繁地開關燈的電源。
2 不要讓燈泡連續發光太久。
3 不要在接線板上並聯過多的電器。
4 不要在燈開著的時候插拔電源,甚至擰下燈泡。
5 不要把發熱的燈泡馬上拿到冷環境,反之亦然。
燈泡發黑
在技術上雖已采取了阻礙鎢在高溫下升華的措施,但事實上鎢還能在高溫下升華,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熱的鎢蒸氣遇冷後又凝華為固態晶體附在燈的內表面上。所以燈泡會發黑變暗。
另外,升華和凝華的結果使得燈絲變細,由公式R=ρ(電阻率)L/S(π r?) 可分析得到,半徑r變小,燈絲電阻R變大,而燈兩端的電壓不變,P=U?/R ,所以燈的功率變小,亮度變暗。
燈的損壞
導體的電阻與導體的材料、截面積、長度和溫度有關。壹般金屬材料的電阻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燈絲鎢也具有同樣的性質。開燈的瞬間,燈絲溫度低,電阻小,所以燈絲易出現過熱而熔斷。
工作壹段時間後,燈絲溫度升高,阻值附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燈的電流和功率接近額定值,因而難損壞。壹只“220V、60W”的白熾燈由公式R=U?/P計算得到的熱態電阻是807歐,而不工作的冷態電阻實測值是63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