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植料裏的白絲絲是蘭菌嗎?有害還是有益?
每到春秋兩季蘭花翻盆高峰期的時候,論壇上就會有人貼出在種養蘭花的過程中,植料裏面生長的壹種白色的絲狀菌體,有的絮狀成團,有的是分枝狀的?有的附著在蘭根上,在這種白絲狀真菌中穿梭的蘭花根有的白凈很健康,有的發黑要腐爛?然後,帖子下面就討論開了:有的說白絲絲是與蘭花壹起生長的***生菌既?蘭菌?,是有益菌;有的說白絲絲是病菌,要腐草,有害。然後各自列舉自己以往的經歷加以證明?我就在那裏看熱鬧,因為他們的討論?毫無意義!
無菌組培的蘭根被蘭菌侵染後明顯變粗
我們先來看看維基百科中這樣的壹段描述:
真菌各門的物種之間不論是在生態、生活史及形態(從單細胞水生的壺菌到巨大的菇類)都有很巨大的差別。人類對真菌各門真正的生物多樣性了解得很少,預估約有220萬-380萬個物種,但目前已發表的僅有12萬種。
所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自然界中,群落成白色絲狀的真菌遠超壹萬種。實驗室裏,正兒八經的鑒定真菌要用到DNA測序的方法,至少也要拿個顯微鏡看看,多少能分辨出壹些常見的真菌種類是不是?然而,蘭花論壇上,透過屏幕,通過網線,看著對方用手機拍的模糊照片,就在那裏討論蘭花植料裏的白絲絲是不是蘭菌?他們是不是認為我國大江南北白色絲狀真菌就只有壹種啊?
從蘭友們反映的情況來看,生長在有這種白絲絲植料中的蘭花,有的長的很健康,有的呈現出病態。僅憑肉眼可見的白絲絲、健康或不健康就對白絲狀真菌作有益還是有害的判決是極其錯誤的?他們是不是認為只有這種白絲絲才會和蘭花的根產生互動啊?
再來科普壹下:農業上的耕作層土壤,平均每壹克土壤中,約有壹億個細菌、真菌、藻類等活物!我們的蘭花盆子裏,整盆植料,有幾百億個細菌、真菌真的不在話下。從種類上講,沒有上千種,也有上百種不同的真菌、細菌吧?
其中,有益的、中性的、有害的、看的見的、看不見的,那麽多,為什麽就只把壹種看的見的白絲絲菌體和蘭花的健康聯系起來?放著剩下的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就不管了?蘭花長的好,難道不可能是某種細菌在起保護作用?長的不好,難道不會是某種看不見的致病真菌?
在蘭花根周圍的?白絲絲?學名叫做?菌索(Rhizomorph):有些高等真菌的菌絲體平行排列組成長條狀似繩索,稱為菌索。
菌索周圍有外皮,尖端是生長點,多生在樹皮下或地下,根狀,白色或其他各種顏色,有幫助真菌迅速運送物質和蔓延侵染的功能,在不適宜的生長環境下呈休眠狀態。請註意上面的描述多生在樹皮下或地下?,所以,這種白絲絲經常在混了樹皮的蘭花植料中可見,只要妳不經常使用殺菌劑灌根,這種菌絲總是會長出來的,在壹定的條件下可能還會有蘑菇長出來。但是,這並不代表能形成菌索的真菌就只有壹種,種類多的海了去了。
讓我們回到標題中的問題:?蘭花植料裏的白絲絲是蘭菌嗎?有害菌還是有益菌??不做實驗,不做顯微觀察,誰能知道?如果有人拿著宏觀世界的照片在那裏對這些菌絲下定論,勞煩妳給他作個揖?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