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戎鹽有什麽功效?

戎鹽有什麽功效?

中藥裏面有很多種類型的藥物,比如有我們比較常見的植物藥,還有動物藥,其實還有很多礦物藥,都是壹些比較常見的鹽類,當然也有其他的種類,比如戎鹽就是壹種礦物藥,壹般主要用於各種清熱藥當中。那麽,壹般戎鹽都有哪些功效呢?

1、別名異名

胡鹽(《名醫別錄》),禿登鹽、陰土鹽(《唐本草》),石鹽、寒鹽、冰石(《石藥爾雅》),羌鹽(《日華子本草》),青鹽(《本草圖經》),巖鹽(《地質礦物學大辭典》),大青鹽(《中藥誌》)。

2、藥理作用

本品具有抑制細菌和利尿作用。

3、加工炮制

本品為石鹽,采得後,揀凈雜質,簸凈灰沙,備用。

4、性味歸經

性味成,寒。

歸經入心、腎、膀胱三經。

5、功效主治

1、涼血明目戎鹽味鹹性寒,成可入血、寒能清熱,故能清血分之熱面涼血,血涼則目明,用於治療血熱所致目痛不明;或心虛而邪熱所客的心愎疼痛;血熱所致的吐血,舌齒出血,尿血等癥,《名醫別錄》曰:“主心、腹痛、尿血、吐血、齒舌出血。”此正合《內經》所雲:“熱淫於內,制以成寒”之義。

2、滋腎利下:本品味鹹,入腎經,成可入腎,而益水臟,鹹主潤下,寒可清熱,入膀胱經,可開癃閉而利水,清膀胱而泄熱,《金匱要略》仲景用茯苓戎鹽湯,治淋病脾胃已虛者“小便不利”之癥。此取其滋腎潤下之功。《本草備要》:“堅骨固齒,明目烏須。”

3、鑒別應用:戎鹽與齒堿,同為鹽類結晶,性味相似,均可治療風熱赤眼,但戎鹽又可涼血止血,滋腎潤下,而齒堿可去五臟腸胃結熱,治大熱,消渴,喘滿等癥,二者用法各異。

6、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1、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揩牙或水化嗽口,洗目。

7、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

配伍應用

1、配茯苓:泄熱利尿,茯苓甘淡性平,功長利水去濕,補脾益胃;戎鹽鹹寒,滋腎潤下,利水泄熱。二者相配,既可滋補脾腎之虛,又可清熱利水,用治療淋癥之小便不利等癥。

2、配桑葉:涼血明目。桑葉味苦、甘,性寒,善祛風熱之邪,並有明目,涼血之功;戎鹽功長涼血明目。桑葉得戎鹽,其涼血之功增強,戎鹽得桑葉,具祛風熱之邪之力,二者相須為用,治療血分有熱的丹赤腫痛,吐血等癥。

8、冬天養生需知

1、養陰註意多喝水

幹燥的秋冬季每天通過皮膚蒸發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補水必不可少。壹個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證肺和呼吸道的潤滑。

雖然為了健康、減肥、美容等推薦每天多多飲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況下,壹次性飲用大量的水,違反生理需求,就會造成反效果,水分超越身體必要量,細胞中水分含量上升膨脹,最壞的結果會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確的飲水量要根據個人每天的日常活動量進行調節,正常情況下,每天至少飲用1.5~2L水。每次的飲水量控制在1~2杯。

2、穿衣註意保暖

有些人比較粗心,天冷了沒有及時添加衣服;有的人為了漂亮,本來穿得就少,還不扣外套。壹早壹晚天冷風大的時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虛寒的女性,壹旦遇到天冷,就會肚子疼、拉肚子,這是胃腸道的壹種自然反應,最好最省事的辦法就是多穿點,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嚴實點。

選擇冬裝的首要標準就是保暖。在眾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綸、腈綸、蠶絲、醋脂粘膠棉保暖性最高,而錦綸、丙綸、滌綸的導熱性較高,不太適合用於禦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氣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織物和蠶絲含空氣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3、朝喝鹽水晚喝蜜

入秋後會經常覺得口渴,光喝白開水,不能抵禦秋燥。人體水分,很快會被蒸發或排泄出體外,所以,應該“朝朝鹽水,晚晚蜜湯”。就是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壹舉三得。

鹽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清晨起床後空腹喝壹杯淡鹽水,有利於降火益腎,保持大便通暢,改善腸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補中、潤燥、止痛、解毒的作用。每天睡覺之前取蜂蜜10~20毫升,用溫開水調服,不僅可以健脾和胃、補益氣血,還有鎮靜、安神、除煩的作用。此外,鹽水和蜂蜜水還有防止血壓升高的效果。鹽中含有大量的鈉,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而蜂蜜中鉀含量較高,有助於排出體內多余的鈉。

4、飲食註意預防秋燥

多吃壹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還可適當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潤或具有降肺氣功效的果蔬,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秋分養生雖然以多吃“辛酸”果蔬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飽太撐,以免造成腸胃積滯。值得提醒的是,秋分後寒涼氣氛日漸濃郁,如果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水果吃多了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

對於運動者來說,每次鍛煉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比如梨、芝麻、蜂蜜、銀耳等,能有效預防秋燥。若出汗較多,還可適量補充些鹽水。秋分的藥膳可善用百合,比如:百合蓮子羹、百合蓮子瘦肉湯、銀耳百合羹等。

5、洗澡時間不要太長

秋冬季洗澡的時間不要太長,這樣會使皮膚表層的油脂失去保護,讓皮膚更加的幹燥瘙癢,嚴重還會引起皮膚發皺、脫水。建議盆浴時間20分鐘最好,淋浴的話3至5分鐘即可。很多人很喜歡熱水澡,尤其有些雞皮膚的妹子,有“滾燙的水能洗去雞皮膚”的心理。但是其實水溫過高也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讓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的幹燥。建議洗澡水溫在24度至29度最佳。

秋冬季洗澡不要太勤快,很多人認為洗多了身體才會越來越幹凈,其實這樣做只會讓皮膚越來越幹燥,反而會加重皮膚瘙癢的問題。導致表皮變弱,受到細菌和真菌的侵入,造成其他皮膚感染。

6、多睡壹小時

中醫認為,秋冬為陰令,秋時陰收,冬時陰藏。故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養收之道也;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養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養生,註重陰之收藏及睡眠質量提高,則事半功倍。“秋季早臥早起,冬季早臥晚起”是此時主要的睡眠養生之道。具體睡眠時間,建議每晚亥時(即9點-11點)休息,爭取在子時(11點-1點)入睡。因為子時是陽氣最弱、陰氣最盛之時,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

正常人睡眠時間壹般在每天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頭北腳南定位準確。人體隨時隨地都受到地球磁場的影響,睡眠過程中,大腦同樣受到磁場幹擾。人睡覺時采取頭北腳南的姿勢,使磁力線平穩地穿過人體,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地球磁場的幹擾,使睡眠更加香甜。睡覺姿勢張弛有度,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側臥負擔輕。

7、多運動防秋乏

要避免中午感覺疲乏,讓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數健身教練的建議是多做些中等強度的鍛煉,也就是讓心跳達到目標心率70%至80%的運動。專家說:“要傾聽妳身體發出的聲音,如果妳處在壓力很大的工作環境中,那麽劇烈運動或許不能讓妳感覺更舒服。做修復瑜伽效果可能會更好,這樣妳的大腦能夠放松下來。”

健身專家稱,理想的安排是壹周進行兩到三次高強度鍛煉,並加入瑜伽、健走或負重訓練等強度較低的項目。即使在不疲勞的時候,有意識地伸幾個懶腰,也會覺得舒適。伸懶腰時可使人體的胸腔器官對心、肺擠壓,利於心臟的充分運動,使更多的氧氣能供給各個組織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