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機是做什麽用的?什麽原理?
(1)錄放原理
磁帶錄音機的錄音和放音是壹個電—磁的轉換過程。錄音時,音頻電信號經放大後送入磁頭線圈,就會在磁頭鐵芯中產生交變的磁通,在磁頭的工作縫隙處形成隨音頻而變化的磁場,當磁帶緊貼著通過磁頭縫隙時,磁力線穿過磁帶上的磁性層,將它磁化,從而便留下了剩磁,隨著磁帶的恒速移動,就在磁帶上留下了極性和強弱隨音頻信號變化的連續性剩磁磁跡),使聲信號以剩磁的形式記錄下來。放音時,當錄有磁跡的磁帶以與錄音時相同的速度通過磁頭的工作縫隙時,由於磁頭鐵芯的導磁率比空氣高得多,磁帶上的剩磁磁場的磁力線將通過磁頭鐵芯而成閉合磁路。因磁帶上的剩磁強度和方向都是隨所錄聲音信號變化的,磁頭鐵芯內的磁通量也相應變化,從而在線圈中便產生對應磁通量變化的感應電動勢。
(2)抹音原理
抹音實際是對磁帶進行消磁,將磁帶上的剩磁去掉。目前較多采用的是交流抹音的方法。交流抹音又稱超音頻抹音。抹音磁頭的基本結構與錄放磁頭相同,只是工作縫隙寬度大約為錄放磁頭的10倍。抹音時,超音頻振蕩器給抹音頭線圈提供超音頻電流,使磁頭縫隙處產生壹個交變次數足夠多的磁場,磁帶上各段在逐漸接近縫隙中心的過程中被逐漸增強的交變磁場反復作用,使剩磁逐漸減小到零。磁帶上原錄有的磁跡完全被抹掉了。另壹種抹音方法是直流飽和抹音法,他是讓直流電流通過抹音頭線圈產生壹個足以使磁帶上磁性材料飽和磁化的磁場。當磁帶通過抹音頭縫隙時,磁帶上所有磁性材料的剩磁都達到飽和。這樣磁帶上各處磁通量壹致,放音時就不可能產生感應電信號了。
(3)錄音機基本結構
錄音機壹般由磁頭、機械傳動(稱為“機芯”)和電路三部分組成。錄音機的磁頭分為錄音磁頭、放音磁頭和抹音磁頭三種,普及型錄音機常把錄音磁頭和放音磁頭並成壹個錄放磁頭。機械傳動部分由驅動機構、制動機構和各種功能操作機構組成。電路部分由錄、放音放大器、超音頻振蕩器和壹些特殊功能電路組成。機械系統雖然沒有直接參與磁壹電轉換,它卻為磁電轉換提供了時間壹空間條件,因而在錄音機中是關鍵部分,錄音機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機芯。
(4)磁帶
磁帶是錄音信號的存儲主體,由帶基和磁性層兩部分組成。磁性層是記錄信號的載體,將磁性物質和粘合劑混合後均勻地塗布在帶基上而形成的。錄音磁帶按外形結構不同分有盤式、卡式和盒式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