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建立支持型師幼關系
試論建立支持型師幼關系
論文摘要: 教師應積極關註每個幼兒,對幼兒的發現、失敗和沖突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給幼兒壹種支持感。活動中,教師應適時、適宜地參與幼兒的活動。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延遲反應,給他們獨立面對問題的時間,同時觀察他們是如何嘗試解決問題的。
論文關鍵詞: 幼兒 科學 教育
在幼兒科學教育活動中,無論是幼兒為自己的發現和成功而喜悅,還是因遭遇困難和失敗而沮喪,教師的支持都將是他們繼續探索的動力。然而,在實踐中,許多教師為幼兒提供的支持,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
壹、教師無效支持的表現
教師的無效支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狀況:
單壹支持:即教師的支持缺乏多樣性。單壹支持包括兩種:壹種是純物質支持,即物質環境和操作材料雖然豐富,但教師與幼兒缺乏情感交流,只是?放手?讓幼兒自由探索,對幼兒的反應大多是消極或中性的;另壹種是統壹性支持,即教師對幼兒既有物質支持,又有情感支持,但在不同時機,對於不同對象、不同教育內容均給予類似的支持。
無意支持:即教師的支持帶有隨意性。由於教師事先不明確支持的目的,在活動中總是忙於應付幼兒各種各樣的要求,誰有要求就支持誰,走到哪裏就支持到哪裏。教師反而成了活動的焦點,這便是所謂的?焦點現象?。
過度支持或相反:即教師的支持未能把握好尺度。主要表現為支持過多、過細、過於集中或相反。有的教師對於幼兒缺乏信心,總是無條件地給予幫助;有的教師則較長時間地把註意集中在某個或幾個幼兒身上,不經意間忽略了其他幼兒的需要,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盲點現象?。那些處於教師視覺盲點的幼兒常常遊離於活動之外,無所事事。
二、教師無效支持的原因
教師提供的支持之所以低效甚至無效,主要是因為:
1.教育行為慣性的影響
盡管教師在活動中試圖扮演支持者的角色,但長期以來教師習慣充當科學知識、技能的傳遞者和幼兒活動的評價者。在新的角色意識形成和內化的過程中,教師必然受到舊習慣的影響。
2.對支持對象的特征不明確
幼兒的科學活動不同於成人的科學活動,它往往是個人的、經驗的、主觀的,並富有童趣和想像。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總會湧現許多新奇的想法和做法,面臨新的問題和困難,產生各種新的需要。如果教師對此心中無數,支持便會無從入手。
3.缺乏支持策略
幼兒科學活動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隨機性,其探索過程具有高度的自主性,這就要求教師給予適時、適宜的支持。但是,由於缺乏支持策略,有的教師不能及時追隨幼兒正在進行的活動,捕捉不到支持點;有的教師雖然抓住了時機,卻不能以恰當的方式提供有效的支持。埃莉諾?杜克韋斯在表達?主動的?課堂的概念時說,?好的教學方法必須包括向兒童提供這樣壹個場合:使他可以親自進行最廣泛的實驗,實驗各種東西以觀察結果,操作各種東西,提出問題並給自己尋找答案,使他某壹次發現的東西與另壹次發現的東西相吻合,把他的發現與其他兒童相比較?。
三、教師提供有效支持的主要策略
根據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特點,筆者認為,要支持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索,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支持策略,其中建立良好的支持型師幼關系十分重要。
(壹)有效的物質支持?材料與工具
教師不可能隨時照顧到每個幼兒,所以要充分發揮隱性教育資源的作用。活動前應充分預知、設計,明確自己將要對哪類幼兒提供哪些支持以及怎樣支持,然後創設具有針對性的環境,使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和準備材料、工具,進行探索和交流。材料最好是常見易得的,使幼兒明白?科學就在身邊?。例如,大班科學活動?聰明的藍精靈?的目標是,讓幼兒通過實驗初步了解?澱粉遇碘會變成藍色?這壹現象。為此,教師不僅提供了米湯、面粉水、碘等主要材料,還準備了幼兒常見的香蕉、蘋果、黃瓜等作為備用品。當幼兒進壹步提出可否用碘來找含澱粉的東西時,教師便鼓勵幼兒從各種材料中自由選擇並制作實驗用的?溶液?(如香蕉汁、黃瓜汁等),以尋找含有澱粉或碘的東西。
(二)必要的方法支持?猜想與驗證
科學探究的方法很多,猜想與驗證是科學探究的中心環節。教師應盡量為幼兒設置適宜的問題情境,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與同伴互相質疑,並在操作活動中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或獨立進行,或與同伴合作,不斷用觀察到的新現象強化、豐富和調整原有認識,逐漸建構起新的知識經驗。
(三)生動的情感支持?認同與驚異
教師應以接納的態度為幼兒創設平等、自由、令人驚異的探索氛圍。壹方面,教師在提供幫助前應向幼兒表示認同和理解,使他們明白教師也曾有過類似感覺,所以懂得他們此刻的感受。另壹方面,教師可對某壹事件表現出驚異,從而引發師幼的情感***鳴和幼兒的'認知沖突,促使幼兒敢想、敢說、敢做。例如?聰明的藍精靈?活動是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澱粉遇碘會變成藍色?這壹現象。教師組織幼兒記錄驗證結果,當幼兒A提出?黃瓜汁遇到碘會變藍?時,有幼兒立刻表示反對。這時,教師表露出很驚奇的神情:?哦?怎麽會有不同的答案呢?這引起了幼兒的議論。壹個幼兒提出:?壹定是哪裏出錯了,再試試吧!?第二次試驗,幼兒A的結果與上壹次大相徑庭。經反復嘗試,他終於找到了原因:?剛才我蘸黃瓜汁的棉簽碰到米湯了,所以遇到碘才會變藍。?
(四)多向的行為支持?關註、參與和交流
教師應積極關註每個幼兒,對幼兒的發現、失敗和沖突都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給幼兒壹種支持感。活動中,教師應適時、適宜地參與幼兒的活動。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延遲反應,給他們獨立面對問題的時間,同時觀察他們是如何嘗試解決問題的。若幼兒對遇到的困難確實力所不能及,教師可及時介入,通過提問、提供類似經驗、提出多種建議等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適當的調整和點撥,或者以活動夥伴的身份進行示範。最後,教師可鼓勵幼兒之間進行積極、充分的言語和情感交流。此時,教師要善於傾聽,真正理解和包容幼兒的不同觀點,並通過及時且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反饋,幫助幼兒理清思路,為幼兒提供壹些新線索,使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思考與行動,保持探索的信心。例如,在討論?恐龍有多大?時,幼兒甲說:?我認為恐龍的腿跟天花板壹樣高。?教師看看天花板,表情疑惑地問:?妳是指所有恐龍還是有些恐龍?幼兒乙看看天花板道:?不可能是全部恐龍,也許只有雷克斯暴龍。?在這裏,教師用極其簡明的頭部動作、眼神和簡潔的問題幫助幼兒反思,使幼兒理清了思路,體會到了科學的嚴謹。
瑞吉歐教育經驗有句名言接住孩子拋來的球?。教師只有在科學活動中處處留心,時時留意,把握幼兒探索的動向,及時捕捉支持點,靈活運用以上各種支持策略,才能準確接住並有效地回應幼兒?拋來的球?,從而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支持型師幼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