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防滲排水布置相關規定?
2、土基上泵房基底防滲長度不足時,可結合出水池底板設置鋼筋混凝土鋪蓋、垂直防滲體(鋼筋混凝土板樁、水泥砂漿帷幕、高壓噴射灌漿帷幕、混凝土防滲墻、土工膜垂直防滲結構等)或兩者相結合的布置型式。鋪蓋應設永久變形縫,且應與泵房底板永久變形縫錯開布置。
前池、進水池底板上可根據排水需要設置適量的排水孔。在滲流出口處應設置級配良好的排水反濾層。
當泵房地基為中壤土、輕壤土或重砂壤土時,泵房高水位側宜采用鋼筋混凝土鋪蓋。
當泵房地基為粉土、粉細砂、輕砂壤土或輕粉質砂壤土時,泵房高水位側宜采用鋪蓋和垂直防滲體相結合的布置形式。垂直防滲體宜布置在泵房底板上遊端。在地震區粉細砂地基上,泵房底板下布置的垂直防滲體宜構成四周封閉的形式。粉土、粉細砂、輕砂壤土或輕粉質砂壤土地基除應保證滲流平均坡降和出逸坡降小於允許值外,在滲流出口處(包括兩岸側向滲流的出口處)必須設置級配良好的排水反濾層。
當防滲段底板下采用端承型樁時,應采取防止底板底面接觸沖刷和滲流的措施。
3、鋪蓋長度可根據泵房基礎防滲需要確定,壹般采用上、下遊最大水位差的3~5、倍。
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鋪蓋最小厚度不宜小於0.4m,永久變形縫縫距可采用8~20m,靠近翼墻的鋪蓋縫距宜采用小值。縫寬可采用20~30mm.用於鋪蓋的防滲土工膜厚度應根據作用水頭、膜下土體可能產生裂隙寬度、膜的應變和強度等因素確定,但不宜小於0.5mm.土工膜上應設保護層。
在寒冷和嚴寒地區,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鋪蓋應適當減小永久變形縫縫距。
4、當泵房地基為較薄的砂性土層或砂礫石層,其下臥層為深厚的相對不透水層時,可在泵房底板的高水位側設置截水槽或防滲墻。截水槽或防滲墻嵌入相對不透水層的深度不應小於1.0m.在滲流出口處應設排水反濾層。
當泵房地基砂礫石層較厚時,泵房高水位側可采用鋪蓋和懸掛式防滲墻相結合的布置形式,在滲流出口處應設排水反濾層。
當泵房地基為粒徑較大的砂礫石層或粗礫夾卵石層時,泵房底板高水位側宜設置深齒墻或深防滲墻,在滲流出口處應設排水反濾層。
5、當泵房地基的下臥層為深厚的相對透水層時,除應符合本規範的規定外,尚應驗算覆蓋層抗滲、抗浮穩定性。必要時可在滲流出口側設置深入相對透水層的排水井或排水溝,並采取防止被淤堵的措施。
6、當地基持力層為薄層粘土和砂土互層時,除應符合本規範的規定外,鋪蓋前端宜加設壹道垂直防滲體,泵房低水位側宜設排水溝或排水淺井。並采取防止被淤堵的措施。
7、巖基上泵房可根據防滲需要在底板高水位側的齒墻下設置水泥灌漿帷幕,其後設置排水設施。
8、高揚程泵站的泵房可根據需要在其岸坡上設置通暢的自流排水溝和可靠的護坡措施。
9、所有順水流向永久變形縫的水下縫段,應埋設不少於壹道材質耐久、性能可靠的止水片(帶)。垂直止水帶(片)與水平止水帶(片)相交處應構成密封系統。
10、側向防滲排水布置應根據泵站揚程,岸、翼墻後土質及地下水位變化等情況綜合分析確定,並應與泵站正向防滲排水布置相適應。
11、具有雙向揚程的灌排結合泵站,其防滲排水布置應以揚程較高的壹向為主,合理選擇雙向布置形式。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