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怎麽稱呼皇帝
明朝對皇帝的稱呼是以“萬歲爺”為主。
在中國的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歷史上第壹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
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
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壹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運作。
但同時由於中央政府長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權力可能過重,有可能威脅皇帝的權力,甚至通過政變自己當皇帝,比如王莽攝政、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皇帝的逝世叫駕崩。
擴展資料:
其他國家對帝皇的稱謂:
1、朝鮮
朝鮮曾經是中國明清兩朝的藩屬國,其君主只能稱國王(謚號大王),級別低於中國的皇帝。1897年李氏朝鮮宣布脫離清朝獨立,由王國改為帝國(大韓帝國),其國王李熙(朝鮮高宗)也正式稱帝,傳子純宗皇帝(朝鮮純宗)。至1910年日韓並合後取消帝號。
2、越南
越南在歷史上長期是中國的藩屬國,在丁朝、前黎朝、李朝、陳朝、後黎朝、莫朝和阮朝,其君主對內和對其他東南亞國家時自稱“大越皇帝”,對中國則稱“安南國王”。
3、日本
日本於公元7世紀中葉開始以天皇稱呼最高君主。之前日本統治者的稱號都是治天下大王,第壹位用天皇稱號的是天武天皇。
在古代日本,實際掌握政權的治天君、關白、將軍為了不影響本國皇族的情緒,而通常使用國王和大君作為與中國和朝鮮進行外交時的自稱,以表示沒有對天皇形成僭越。
19世紀中葉,天皇成功從武士手中收回權利,因而與外國進行建交時,以天皇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