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這句話的意思為:清晨妳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妳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妳膽寒。
出處:唐·李白《蜀道難》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雲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白話釋義:
駐守的官員若不是自己的近親;難免要變為豺狼踞此為非造反。清晨妳要提心吊膽地躲避猛虎;傍晚妳要警覺防範長蛇的災難。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獸殺人如麻即令妳膽寒。錦官城雖然說是個快樂的所在;如此險惡還不如早早地把家還。蜀道太難走呵,簡直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與長嘆!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對《蜀道難》的創作背景,從唐代開始人們就多有猜測,主要有四種說法:甲、此詩系為房琯、杜甫二人擔憂,希望他們早日離開四川,免遭劍南節度使嚴武的毒手。
乙、此詩是為躲避安史之亂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勸喻他歸返長安,以免受四川地方軍閥挾制;丙、此詩旨在諷刺當時蜀地長官章仇兼瓊想憑險割據,不聽朝廷節制;丁,此詩純粹歌詠山水風光,並無寓意。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
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壹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
章仇兼瓊鎮蜀時壹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壹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可能是天寶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回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也有學者認為此詩是開元年間李白初入長安無成而歸時,送友人寄意之作。
文章賞析:
整體評這首是襲用樂府舊題,意在送友人入蜀。詩人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展開豐富的想象,藝術地再現了蜀道崢嶸,突兀,強悍、崎嶇等奇麗驚險和不可淩越的磅礴氣勢,借以歌詠蜀地山川的壯秀,顯示出祖國山河的雄偉壯麗。
至於本詩是否有更深的寓意,歷代有各種不同看法。然而就詩論詩,不壹定強析有寓意。但從詩中,“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看,卻是在寫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時,告誡當局,蜀地險要,應好好用人防守。
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烈,壹唱三嘆,回環反復,讀來令人心潮激蕩整體把握這首詩大約是天寶。
這首詩作於天寶初年。李白雖然托題古調,但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式都是創新的。全詩寫出奇險壯麗的景象,將歷史、現實、神話交織在壹起,縱橫捭闔,句式也隨著感情的變化參差,充滿極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通篇緊扣壹個“難”字,瑰麗而又神奇,怪不得詩人初入長安,賀知章壹讀此詩就大為贊賞,稱之為“謫仙人”。
這首詩,大約是唐玄宗天寶初年,李白第壹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並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