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野螟是什麽?
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又名豆莢野螟、豇豆莢螟、抹花蟲,屬鱗翅目,螟蛾科。我國華北、西北及南方各省區都有分布,是綠豆、小豆、豇豆、菜豆等豆科作物重要的花莢鉆蛀害蟲。
為害狀
幼蟲葉絲卷綴葉片取食葉肉,造成孔洞或缺刻,蛀食花蕾和嫩莢則造成花蕾及幼莢脫落,後期豆莢被蛀形成蛀孔,外排蟲糞。莢內豆粒被害,嚴重影響產量和質量,常造成減產15%~30%,甚至50%以上。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5毫米,灰褐色,翅展24~27毫米。前翅土色,從外緣向內有大、中、小白色透明斑各1個;後翅外緣為暗褐色,其余為白色,並有若幹波狀斑紋。卵扁平橢圓形,卵殼表面有六角形網紋。成熟幼蟲長12~18毫米,黃綠色,腹部各節背面有4個黑色毛片,排成方形。蛹長約12毫米,體外被白色薄絲繭。
發生特點
豆野螟喜歡高溫潮濕的條件,世代數因地而異。陜西及華北地區年生4~5代,南方6~9代。成蟲晝伏夜出,卵散產。幼蟲3齡後多蛀入莢果內取食豆粒,並有轉莢為害習性。非越冬代老熟幼蟲常在葉背主脈兩側吐絲做繭化蛹。末代老熟幼蟲在土表或淺土層內結繭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與禾本科作物輪作1~2年;選用表面多毛的抗蟲品種,如綠豆品種ML194高抗豆野螟;定期清除田間落花落莢及枯葉,減少幼蟲數量。
(2)藥劑防治。在幼蟲3齡前(蛀莢卷葉之前)或豆類初花期至盛花期施藥,每667平方米用80%敵敵畏或50%殺螟松(殺螟硫磷)或40%氧化樂果或2.5%功夫乳油劑1000~1500倍液50~70千克噴霧,采收前10天停止施藥。
(3)燈光誘殺。在大面積連片種植豆類的地方,在成蟲盛發期用黑光燈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