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關於東莞的評價,感覺越來越不敢去了。東莞的治安就那麽值得大書特書嗎?莫非這真是東方的巴格達
“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國際花園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東莞,被人們形象地稱為“創業的熱土、生活的樂園”,當妳踏上這片土地,就會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年輕與活力,被這座城市的向上精神所吸引。
從壹個農業縣,升級為地級市,東莞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2007年,東莞GDP超過3000億,正式挺進GDP“3000億俱樂部”。而壹個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是取得這壹成就的基本保障。
文明的提升也正是根植於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這塊基石之上。實施“依法治市”、建設公平公正的法制環境,東莞用實際行動展示著自己的決心。
東莞的法制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即廣泛細致的法制宣傳,和風細雨的法制教育,文明公正的執法作風,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執法宗旨。
城市治安從社區抓起
家住南城勝和社區的劉鵬舉如今睡覺安穩多了,因為他所在的出租屋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他所在的社區入選了全市首批平安社區大名單。
劉鵬舉頗有感慨地說,自從開始創建平安社區,無論在白天還是晚上,他所在的社區都有民警或是治安隊員進行巡邏,出租屋內也安裝了視頻探頭,整個社區的治安環境明顯改善。
“社區是社會的‘細胞’,如果社區治安搞好了,整個社會的治安就好起來了,就好像壹個人,如果身體各個部位控制不出毛病,那人自然就會健康。”壹位“老公安”形象地說。創建平安社區活動,也是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礎防範工作的有效載體。
今年初,市政府向市民許下承諾:今年內創建100個平安社區,新建120個社區警務室;4年內,全市597個社區中的90%社區創建成平安社區,同時將創建平安社區被列為今年市政府的“十件實事”之首。目前,全市已建成507個社區警務室,推進了警力下沈,使全市基層所隊壹線警力達到8318人,占總警力的88.3%。
同時,東莞還成立了國內首個為外來人口而設置的行政機構(正處級)——新莞人服務管理局,從各方面關心新莞人,為新莞人提供服務。
立“軍令狀”保莞邑平安
建設壹個人人安居樂業的城市,首先必須有壹個穩定發展的環境。
2006年,面對嚴峻的治安形勢,東莞毅然“亮劍”整治治安,市委市政府立下“軍令狀”:年底社會治安不明顯好轉,將向全市人民道歉。全市上下立即掀起整治社會治安行動高潮。“鐵腕”、“粵安”、“秋風”、“颶風”、“粵鷹”、“治摩風暴”等行動壹波接壹波,2006年底,媒體調查顯示:86%的市民對社會治安滿意,東莞市委市政府兌現了承諾。2007年,東莞社會治安又實現進壹步明顯好轉。
“打擊黃賭毒,東莞壹定要高調!在打擊方法上,既要堅持重拳出擊,又要堅持精確打擊。”在今年初的全市政法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誌庚強調。
據了解,我市社會禁毒預防教育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效果。2007年,莞籍戒毒人員月均在戒155人,占月均總人數13%,對比2006年同期下降49%;2006年至2007年,全市***偵破毒品案件469起,抓獲毒品犯罪嫌疑人1465名,摧毀販毒團夥85個,毒品合成工場3個、毒品加工工場7個,繳獲毒品海洛因25千克、冰毒(含冰毒片劑)116千克。
在打擊販毒取得戰果的同時,我市的禁吸戒毒工作的力度和效果明顯提高。全市現有兩家對吸戒毒人員進行治療的門診,已治療吸毒者421人。此外,對化學品、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的管理明顯加強。
市政法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東莞是以“無毒社區”為創建載體,促進禁毒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僅2006年壹年就表彰優秀“無毒小區”14個,無毒社區101個。
足不出戶就能享受法援服務
“老板說我們上交身份證後才能上班,這樣可以嗎?”
“這是不行的,任何人都沒有權利隨意扣留公民的身份證,建議妳先跟工廠負責人協商,如果有需要可再聯系我們。”
這是東莞法律援助熱線“12348”的壹個記錄。該熱線每天會接到關於法律咨詢的電話超過20個,全年接到的該類電話數超8000個。
東莞近千萬的人口中絕大部分是外來人口,受文化素質偏低、法律常識缺乏的影響,他們對法律援助的需求越來越重。據悉,早在1999年,我市就開通法律服務專線,當時的號碼是2490148,2003年4月,為方便市民記憶和撥打,東莞又著手建立“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由市法律援助處負責接聽及解答。其中,2006至2007年度,***接聽“12348”法律咨詢熱線13073人次,日均接聽來電19人次,平均接線率100%。多年來,東莞市委市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及制度上給予全面支持和充分保障。
1999年12月,我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東莞市法律援助辦法》,這是廣東省首部由地級市人大通過的法律援助規範性法律文件。法律援助經費列入市財政預算,財政撥款從最初的19萬元上升到458.8萬元,為東莞法律援助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了有力保證。
目前,市法律援助處已在全市32個鎮(街),依托當地司法所設立了法律援助辦事處。法律援助熱線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得到法律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及時化解社會矛盾。
另外,市普法辦還組織“送法進企業”,開展普法宣講活動;通過設立“東莞普法網”,開展“城市暖流”活動,同時在全民普法、行政執法、公正司法、依法治理、法律監督等法治建設的各個環節做了大量工作,全民法制宣傳教育的普及率達到95%以上。
制定政策保障見義勇為者
“東莞只有1萬多警力,要管理1000多萬的人口,難度可想而知。然而警力有限,民力卻無窮,東莞要積極探索調動社會力量抓治安的機制,真正形成社會治安社會管的局面,讓廣大群眾都來關心這個問題。”為維護社會穩定,動員更多的力量參與治安防範,劉誌庚如是提出。
近兩年來,為實現社會治安社會管的局面,東莞積極籌建東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起草《東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章程》和《東莞市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辦法》,對在我市獲得“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稱號的人員,頒發不低於10000元獎金。
今年初,有關部門又印發了《關於準予被評為“東莞市見義勇為好市民”的新莞人入戶的實施意見》,為符合條件提出申請的新莞人辦理了入戶手續。
劉誌庚也表示,讓見義勇為的新莞人入戶,將他們納入了政府的醫療保險中,政府為見義勇為者報銷醫藥費,讓他們養好病,要讓他們在經濟上有實惠,政治上有榮譽,社會上有地位。
相關鏈接
等紅綠燈市民日漸增多
闖紅燈者屢見不鮮
紅燈停,綠燈行,按信號燈指示行駛,遵守交通規則。如今,在東莞的各大路口,遵守交通秩序已漸漸成為東莞市民的出行習慣,而這壹良好習慣的養成,背後卻有著壹堂讓人難忘的“教育課”。
冼明,現為南城壹地產公司職員。3年前,他來到東莞開始了職業生涯,東莞交通秩序的不斷變化,對冼明的觸動不小。他說,3年來,由於自己職業的需要,東莞的32個鎮(街)全都跑遍了,過去,闖紅燈、橫穿馬路的人很多,行人不讓機動車,機動車更不會禮讓行人,人車混戰的情況屢見不鮮。
文明出行市民日漸增多
“紅燈亮,東莞交警提醒您註意安全,綠燈亮,東莞祝您壹路順風。”如今,帶有語音提示的交通信號系統已經走上了崗位,隨著東莞在交通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財力的不斷投入,市民的交通意識不斷提高。
“現在走在大街上,很多重要路口都能夠看到執法人員在執勤,行人與機動車搶道的現象也越來越少,自覺等紅綠燈的人也在增多。”冼明說。行人與機動車各行其道,交通暢順了很多,整個城市看起來也更舒服。
市公安局副局長盧偉琪曾多次上街勸諭行人,對於改變行人的交通違法行為,盧偉琪認為,行人良好的交通習慣需要交警部門多去幫助培養。
多年來,東莞在宣傳交通安全方面確實下了壹番力氣,如制定《東莞市交通安全宣傳量化考核標準》,對各鎮街的宣傳工作從機制建設、基礎建設、五進工作等方面進行考核;同時,緊密結合全市開展“三有序”活動,組織民警深入校園開展“公***交通禮讓有序”宣傳活動,在全市中小學校、企業、社區、村等單位進行巡回演講,在城市公交、客運出租行業開展“倡導文明行車,構建和諧交通”為主題的宣教活動。
構建文明城市感言
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陳波:
為見義勇為者辦理入戶手續,為見義勇為的市民辦理入戶,可以在醫療等各方面給予幫助,讓見義勇為的市民沒有後顧之憂,這是壹件對全社會都有意義的好事。
點評:為見義勇為的新莞人入戶,體現出來的是東莞城市的包容精神,也是城市文明的壹個體現。
市公安局副局長盧偉琪:
經過幾年的努力,機動車違法的現象現在東莞已經很少見了,遵守交通秩序的人越來越多,整體交通環境明顯改善。
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警方仍然抽調了大量警力充實到路面,現在人流量較多的路口,都有執勤交警,我們特別要求每個執勤交警必須嚴格管理、加強教育。
點評:改革開放三十年,東莞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大量的人口也為東莞的交通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但是,經過長期不斷的努力,東莞的交通環境明顯改善。市民良好交通習慣的養成是壹個長期的過程。
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秘書長李燦林:
“東莞見義勇為基金會”采取了多種措施募集見義勇為專項資金,降低獎勵門檻,拓寬獎勵面,加大獎勵力度,使見義勇為基金真正發揮作用,幾乎每壹次發放見義勇為獎金,都得到了媒體的大力支持,形成了較好的社會效應。
點評:見義勇為基金,沒有讓英雄的血白流,這也是東莞對見義勇為者的關懷,體現出整個城市的關愛。
市交警支隊支隊長唐耀文:
現在越來越多的交通參與者遵守交通秩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身邊隨處可見,交通事故四項指標的下降也受益於這壹改善。
點評:這是壹項長期的工作,只有逗號,沒有句號,東莞交警將繼續加強對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勸諭和管理,讓好的交通習慣繼續保持下去。
法制大事記節選
1 1999年開通法律服務專線(2490148),2003年4月建立“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臺。
2 1999年12月市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東莞市法律援助辦法》,這是廣東省首部由地級市人大通過的法律援助規範性法律文件。
3 2006、2007年度,***承辦刑事指定辯護案件3782宗,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532宗,接待來訪群眾13481人次,***為困難群眾節省法律服務費1594.2萬元,辦案質量保持零投訴。
4 2006年,東莞“亮劍”整治治安,並立下年底社會治安好轉的“軍令狀”。
5 2006年12月27日,東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正式成立。
6 2007年,莞籍戒毒人員月均在戒155人,占月均總人數13%,對比2006年同期305人下降49%。
7 2007年11月,廣東省政府正式批準東莞市新莞人服務管理局成立。
8 2008年3月,在全市政法工作暨維護穩定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上,劉誌庚第壹次提出要解決見義勇為者的入戶問題。4月21日,東莞市黨政領導班子聯席會議討論決定,被市綜治委評為“東莞市見義勇為好市民”的新莞人準予入戶東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