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快遞巨頭全壹落幕:曾有1.2萬名員工,今兩次易主,淪為炮灰

快遞巨頭全壹落幕:曾有1.2萬名員工,今兩次易主,淪為炮灰

近年來電商發展勢頭迅猛,而衍生出的快遞行業更是如日中天,為人們所熟知的幾家快遞巨頭, 順豐以快聞名,三通以穩取勝,韻達便宜,京東物流送上門。

就在各大快遞巨頭為爭奪市場搶占先機而各顯神通時,也有不少在夾縫裏求生存的二三線快遞公司因為無法抵禦欠薪、停擺的寒冬而黯然退出 歷史 舞臺, 快捷、如風達、全峰相繼關門大吉。

也就在不久前,號稱是大陸地區元老級別快遞公司的 全壹快遞也宣告停止運營。 就算是這樣,在全壹快遞成為明日黃花後,看客們對待這家大陸元老級別的快遞公司關停的態度竟是疑惑大於震驚。

看客的疑惑:資歷最老知道的人也最少,全壹到底是何方神聖?

2000年成立的全壹快遞是中國大陸地區最早壹批的快遞公司,作為大陸地區快遞行業第壹批 "吃螃蟹的人" ,全壹快遞坐擁著國內最全面的客戶資源和流通渠道。

原本可以先發制人壹舉做成大陸地區壹線快遞企業,卻壹路走的坎坷而艱辛,始終在二三線徘徊,先後委身於DHL、友和道通以求解決自身困境,最終垂死掙紮也還是沒能抓住機遇發展自身, 成為快遞行業的炮灰。

而就在不久前,全壹發布了 《告客戶書》 ,文中提到全壹快遞即將停止服務並提醒客戶做好將寄件轉投其他快遞企業的準備,在快遞發展勢頭大好的如今,快遞公司倒閉絕對算得上是爆炸性大新聞,然而直到全壹快遞公司停運的消息登上新聞,眾人仍表示從未聽說過這個快遞品牌。

甚至有人打趣, "請問全壹是全峰快遞的兄弟公司嗎?" 也有不少人唏噓,第壹次聽說全壹快遞竟是在它公司倒閉上新聞的時候,而與此同時,落後於全壹快遞很多年後才成立的順豐快遞正如它的名字壹般發展的 "順風順水" 成為快遞行業裏的先鋒。

不得不說,全壹在這些年裏辛苦打下的江山皆因公司的倒閉而全部拱手讓人,頗有些 "身先士卒""替他人做嫁衣" 的蒼涼感。

再回首:在沒落以前,全壹快遞也曾是行業裏的領頭羊

回顧全壹快遞從成立到成為 歷史 ,它竟在我們身邊默默地存在了19年之久,在這19年裏,全壹快遞從壹個由17家小型私人快遞企業合並創辦的整合型快遞企業慢慢發展成壹個 在巔峰時期擁有12000名企業員工的大中型快遞企業。

公司創立之初,電商的嘗試仍處於繈褓之中,而國內的快遞市場也尚不存在激烈的競爭,這便為全壹快遞的發展壯大提供了絕佳的機會,畢竟背後有17位老板的鼎力支持, 全壹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密織了壹道覆蓋全國的營業網, 在這道營業網裏設置了有壹百多個營業網點。

也許在現如今看來這並不是什麽罕見的事,但在十多年前絕對稱得上是快遞行業的大手筆。

經過幾年的發展積澱,全壹快遞的業務範疇不斷擴大, 除去成立之初就有的國內整車長途運輸,國內的快遞業務發展還涵蓋了次日達、國際幹線快遞、零擔速遞等等。

為拓展國際航空快遞業務,全壹快遞公司重金購買了10臺運輸機投入到航空快件的投遞運營中,在國內外的多個壹線城市建立快遞分撥中心和轉運中心,逐漸形成較為成熟的快遞轉投配送壹體化服務網絡,由此全壹快遞在壹個階段內真正實現了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也由此迅速成為了國內快遞行業的領頭羊。

不意外:再強勁的行業對手也比不過漏洞百出的全壹自身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這是時代洪流教會我們的生存法則。強盛壹時的全壹快遞又怎麽可能從壹開始就預知自己行業龍頭也有氣數將盡垂死掙紮的壹天?在全壹快遞的時代,電商的紅利尚未被挖掘,使用全壹快遞的也大多是集團而非個人。

由此看來,全壹快遞不被多數人知曉也就並不奇怪了。但是說起全壹快遞緣何後勁不足走向沒落,剖析其運營模式便可知, 走向沒落的實體無壹例外有著漏洞百出、行差踏錯的自身經歷。

17個股東17條心

前文提到全壹快遞公司是由17家小型私人快遞公司整合形成, 壹個公司17個老板,個個都是公司的股東, 大家都能夠行使決策權,壹塊大蛋糕,分了十七份,尾大不掉,責任和權力分散大大影響了公司上層判斷、決策的精準度。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即便最初,大夥兒奔著壹個目標壹同嘔心瀝血建立了壹家大公司,***苦過後卻是不能同甘的尷尬局面,誰都想分壹杯羹,誰都希望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那麽毫無疑問,在各自喝血吃肉中飽私囊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後,全壹快遞公司本身成為這場權利的博弈裏最無辜的犧牲者。

這17個股東個個兒都是精英的壹把好手, 誰還沒當過老板拿過主意?但就是這樣,本以為全壹快遞能夠在17個風雲人物的帶領下蒸蒸日上,沒成想建成後卻是走下坡路的開始,在公司的運營管理上大家都是各有各的主張,並且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壹言不合就撂挑子不幹。

久而久之, 大家便只想著多為自己撈點油水, 試想壹家公司的高層如果都在想著如何快速收回屬於自己的那份分紅,軍心渙散無法組建壹支核心團隊來***謀企業未來,那麽它離分崩離析已然不遠了。

果然公司成立不到六年,這17個股東裏已然有幾個坐不住了,2004年時, 公司開始整合股東,由原先的17個整合為9個, 然而整合股東並不能夠解決全壹的根本問題,不到兩年,兩個股東就自己在外成立了自己的快遞公司,並將全壹快遞的資產轉移到了自己新成立公司的名下。

所謂墻倒眾人推, 其他股東也紛紛想要撇清自己,開始出售自己手中握著的全壹快遞的股權,偌大的全壹岌岌可危。

缺少發展規劃錯失良機

全壹快遞的高層們糾結於如何為自己攫取更大紅利,而全然不顧公司的未來規劃,公司成立以來最大的決策失誤就在於錯失了抓住電商紅利的良機。在2003年時,馬雲的淘寶網迅速崛起, 電商紅利的潛力不可估量。

而當年極有眼光的三通壹達瞅準了機會牢牢抱住了電商的大腿,紛紛轉向快遞件,與淘寶合作成功走上巔峰日進鬥金,成功在電商快件中紮根,實現飛躍式成長。而此時的全壹深陷股東的利益糾紛分身乏術,整體業務仍停留在整車快件運輸,和普通運輸隊別無二致, 不能怪對手太強大,只能怨自己太掉以輕心。

錯過了電商這班紅利高鐵,全壹快遞每況愈下,在委身於友和道通後再次出現了決策失誤。沒有將企業的基本狀況了解清楚就輕易下定論, 主打高端航空快遞,勢必要同順豐壹較高下, 所謂市場占有率,在這時比的不過是誰更財大氣粗。

顯然,順豐為了實現登頂卯足了勁,仿佛不鬥敗對手就絕不罷休,相比較而言,全壹就沒有那麽樂觀,寄人籬下看人眼色,底氣不足實力不夠,卻硬要打腫臉充胖子, 不比還好,壹比直接沖了家,差壹點就關門大吉。

而直營快遞的定位更是讓全壹吃了大虧,的確直營快遞能夠有效把控服務的質量,但這也建立在資金力量雄厚的基礎之上, 友和道通的盲目決策再次陷全壹於不利。

寄希望於金主來力挽狂瀾

全壹快遞在經歷了股東分家瀕臨破產的噩夢之後,開啟了壹波盲目自救。先是將自己賣給了DHL快遞,作為接盤俠, DHL在接過全壹的爛攤子沒多久就放棄了掙紮, 隨後全壹又委身於金主友和道通,全壹快遞強烈的求生欲讓它不得不放下身段迅速攀附權貴。

但傍身金主也絕非易事,想要得到金主關照的前提就在於妳能為金主帶來多少價值和收益,而全壹快遞顯然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盲目地攀附讓金主不堪重負,兩次易主,自救失敗, 全壹快遞也不得不消逝在時間的洪流中。

全壹快遞的案例引人深思, 壹手好牌被打爛, 原本可以找準定位抓住機遇扶搖直上,最終卻因為種種不得已落得壹個無人問津銷聲匿跡的下場,不得不說,這樣失敗的嘗試當真是得不償失。

壹家企業無論做小做大,首先都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 識時務者為俊傑, 要麽早早找好穩定靠譜的靠山,以最佳狀態被收購以謀求更長遠的發展,要麽立足自身發揮優勢做精服務,形成能被自己所掌控的穩定生態圈,而絕非墻頭蘆葦頭重腳輕落得兩端不討好的下場,最終只能夠飲恨被市場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