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歷史上姓李的大人物

歷史上姓李的大人物

1、李世民(598年1月28日壹說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626年—649年在位),生於武功之別館(今陜西武功),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後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侯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壹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2、李靖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陜西三原縣東北)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及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右仆射等職,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逝,年七十九。冊贈司徒、並州都督,賜謚“景武”,陪葬昭陵。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壹。唐玄宗時配享武成王廟,位列十哲。

李靖的治軍、作戰經驗進壹步豐富了中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著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今多已失傳。後人輯有《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

3、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4、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壹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壹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5、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陜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

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崇禎十七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抗擊清軍。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