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油畫要註意的事項?
《油畫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材料介紹》
為什麽亞麻是油畫布的首選材料?
16世紀以後,畫布成了油畫的主要依托材料,在眾多的麻、棉織物中,純亞夏布是最理想的優選畫布。
(1)除合成纖維外,亞夏布是紡織品中最結子的壹種。其纖維強度高,不易撕裂或戳破,可任由調色刀在上面刮、壓。
(2)由經緯線交叉編織而成的密實亞夏布,有著良好的著色機能。
(3)亞夏布是經亞麻撚成線織成的,表面不像化纖和棉布那樣平滑,具有生動的凹凸紋理,畫家經常利用亞夏布這壹微妙有趣的材質美感。
(4)亞夏布與亞麻仁油取自統壹植物,有著相同的化學特性,能相互支持。
(5)亞夏布有單線織(SW)和雙線織(DW)之別,易於處理成不同厚度、不同粗細、不同紋理的多種規格。粗紋理亞夏布適適用大筆、刮刀作畫,是呈現大馬金刀、暢快淋漓筆意的理想畫布。中密度亞夏布平整,紋理平均,最相宜寫實風格中揉搓罩染的表現方法。細紋理亞夏布多用小幅作品,適於細密繪畫風格。
(6)在保留和修復方面,布面油畫優於其它支承物上的油畫,其中亞夏布居首位。亞麻壹般生長在陰冷濕潤的天氣前提下,比利時和愛爾蘭等於亞麻的主要產地。成熟後的亞麻從根到葉完整地收割,讓其腐爛,留下堅實的纖維,然後紡織成布。因為紋理和厚實程度不同,出售的亞夏布從幅寬壹米左右到三米多不等,特制品幅寬達四米多。
純亞麻價格較高,因此有半亞麻和棉麻混紡等廉價品種。因為棉和麻隨濕度變化而漲縮,因此,混紡織品不適合做大幅畫布。
32.如何鑒定亞夏布的質量?
市場上出售的優質純亞夏布價格較高。價格也能體現亞夏布的質量。廉價的亞夏布大都以麻絮織成,纖維較短。個別商家把半亞夏布、棉夏布混同亞夏布出售,我們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加以區分。
(1)透光檢看經緯線的粗細是否平均。假如經緯線過於平均,可能是棉類織物。
(2)拉緊布紋檢看編織的密實度。
(3)優質原色亞夏布呈棕色,有光澤感,吸水平均。麻質不好,被處理成和婉纖維的亞夏布,吸水不平均,弄濕後會變黑。
(4)外精紡亞夏布,表面毛絨越少越好。
(5)半亞夏布的縱橫松緊度不同。
(6)扯壹根線頭,假如兩端有彎曲和分叉現象,該線為棉線。被扯斷的亞麻線,兩端應是平滑的,否則不純。
(7)如把燒堿水塗於畫布,那麽亞麻會呈現棕黃色,棉布呈淺黃色。
33.畫布為什麽要做底子?
以亞夏布等紡織品作畫布,必需經由預先處理方能使用。所謂“處理”就是“做底子”。理由是:
(1)填充紡織物紋理之間的孔隙,創造壹個既節省顏料又相宜繪畫的紋理表面。紡織物孔隙多,對於較精致的繪畫作品來說,直接在上面作畫,既鋪張時間又鋪張材料。只有在做好底子的畫布上作畫,才能有效地控制油畫顏料的使用。
(2)使支承材料與顏料色層隔離開,以免顏料中的油腐蝕纖維,同時防止色層受到從畫布後面滲透滲出潮氣的損害。油畫顏料中的酸性物質能使畫布變臟,而潮氣又會氧化色層中的油分子,使之老化。所以畫布底子的處理與作品的壽命是非有直接關系。
(3)良好的畫布底子,能保證著色層的明亮度與鮮艷度。分歧格的底子或沒有做底子的畫布,著色後會使畫面昏暗。
(4)亮底子能夠進步畫面顏色的光鮮度。(詳見“底色對畫面有哪些影響?”)
(5)做過底子的油畫或坦培拉繪畫壹旦支承材料遭到侵蝕,可以通過“換背術”,將色層從舊支承材料上移植到新的支承材料上去。
34.做油畫底子的材料有哪些?
(1)膠類
用於制作畫布底子的膠類有:動物膠(骨膠、皮膠等)、植物性樹脂乳膠、白乳膠等合成膠。
(2)油類
用於制作油質畫布底子的油類有:松節油、亞麻仁油、上光油等媒介劑。
(3)支承材料
軟支承材料:純亞夏布、半亞夏布、棉布帆布等。
硬支承材料:木板、膠合板、纖維板、紙板、金屬板等。
(4)填充材料
大白粉,又稱白堊粉、西班牙白、巴黎白、白土等,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市場上出售的大白粉為60%碳酸鈣與40%碳酸鎂的混合物。做底料時只能與膠結合,若與油結合會變成油膩子。可用大理石粉替換大白粉。
鉛白粉(碳酸鉛):中國古稱官粉、胡粉。古代歐洲畫家多用它制作底子或白顏料。因有毒,現代畫家已很少使用。
石膏粉(硫酸鈣):做底子多用自然的水合地石膏或熟石膏。比白堊密實、明亮,但柔韌性差。在木板等硬質支承材料上做石膏底子效果更佳。
鈦白粉(二氧化鈦):有較強的籠蓋性,常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立德粉(硫化鋅與碳酸鋇):學名為鋅鋇白。有的材料專家不主張單獨使用立德粉,可與大白粉混合使用。
(5)GESSO成品底塗料
“GESSO” 意大利語意是灰泥或熟石膏,是成品底塗料,可直接塗於繃好的畫布上。傳統的GESSO由兔皮膠、大白粉與白顏料(鈦白或鋅白)混合而成。現代合成膠(丙烯類)與填充材料合成的丙烯GESSO,既可以用於丙烯畫,也可以用於油畫。它幹得快、不開裂,操縱簡便。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有白色、土紅色和銀灰色。
(6)輔助材料
甘油式蜂蜜:添加少許能增加粘合劑的彈性。
明礬:壹公斤膠液中加入10克明礬,能防潮。
甲醛:用4%的甲醛溶液噴塗畫布的兩面,能防腐、防蟲、抗濕。
35.古典油畫的底子類型有多少?
古典油畫不管在木板或畫布上作畫,都需要進行塗刷底子,底子使用的材料有粘結材料和填充材料兩類。根據不同的材料,古典油畫有八種制底方法。
(1)膠底。古代巨匠常使用動物膠,如骨膠、兔膠等。最好的是羊皮紙膠,可用凈水浸泡、加熱熔化。
(2)白堊底子。白堊(碳酸鈣)粉、鋅白粉、膠溶液各壹份混合而成。
(3)半白堊底子。白堊粉、膠溶液各壹份混合。再加入半份熟亞麻籽油,使用這種底料之前,先用7%的水膠塗底層。
(4)酪素底子。自古代有美術記載起,畫家就使用酪素。酪素是壹種易碎而柔軟的物質,作底子時需要用水稀釋,並溶入少量碳酸銨。
(5)雞蛋底子。雞蛋黃能增加底子的柔軟性。蛋黃底作為最後塗層使用時,可以產生最好的結果。蛋清蛋黃都可以作白堊底子的添加劑。
(6)石膏底子。石膏(硫酸鈣)也稱輕晶石。通常在木板上作底子使用。具有異常的明度,制法與白堊底子方法相同。
(7)油性底子。跟制作半白堊底子壹樣,只是增加了油的含量(兩份熟亞麻籽油)。
(8)有色底子。在已完成的白堊、半白堊和油底子上,根據畫家的需要,薄塗各種透明色來制作色底子。魯本斯曾把木炭、白顏料、結合劑混合後塗在石膏底子上做成銀灰底子。
36.如何使用乳膠做底子?
乳膠有植物樹脂乳膠和合成樹脂乳膠兩類。以水作溶劑,幹後膠膜有彈性且透明,是制作畫布底子的合格材料。目前商店出售的白乳膠屬合成樹脂乳膠——乙烯膠。最相宜作繪畫材料的白乳膠為聚醋酸乙烯乳液,這種膠濃度高,幹後膠膜光亮,透明度高,有韌性,不開裂。
乳膠的質量對於畫布底子至關重要。膠底幹後,用手在畫布背面按壹下,若有開裂聲,說明乳膠質量不好。購買乳膠時,應打開盒蓋察看其濃度,濃度越高越好,兌水的乳膠不易保留。若盒蓋的邊沿有幹透的乳膠皮,檢查其透明度和柔韌性,堅硬易斷者不能使用。
使用乳膠做底子的常見方法有:
(1)若畫幅較小,用刮刀將未兌水的乳膠在畫布上刮兩遍即可使用。或者先用兌水的膠液刷壹遍,略幹後再刮壹遍純乳膠。
(2)先用兌水較多的淡薄膠液塗第壹遍,幹後多加膠少兌水(以能在畫布上拖動刷子為準)塗第二遍。塗第三遍之前用細砂紙將布面打磨壹遍,清除掉突出的線頭。這樣塗刷四五遍即可。反復塗刷膠液是為了減少畫布的松弛度。但用膠不能過多,只要確認布孔全都填充為準。用膠過多會影響畫布著色。
(3)粗紋理畫布不能單純刮膠,必需在塗刷第二遍膠液時加入大白粉或立德粉,水、膠、粉的比例約等量。用平等比例的膠粉液刷第三遍。其間用砂紙對表面稍作修整。最後用稀釋過的膠再塗壹至二遍。不管粗紋理畫布、中密度畫布仍是細紋理畫布,都可以用上述方法來做白色底子。在做白色底子時,專業畫家習慣於將大白粉與鈦白粉按等量混合使用。由於大白粉易於畫布吸收(填孔),鈦白粉能進步明度。
塗膠液的工具壹般為寬板刷,上下或左右刷到邊,不要用力過大。除板刷外,畫家常使用刮板(裝修工具)來刮膠。刮板有塑料和金屬二種,在塗膠粉混合底料時,使用不同的工具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刮出來的底子較平滑,而刷更能體現畫布的紋理特質。
為了長久保留,壹般以為繃裝在內框上的畫布周圍應塗上膠液。但膠幹後,周圍的畫布會粘在木框上,不利於拆卸,因此不主張在周圍刷膠。
37.膠質底子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如何?
膠質底子的制作,用料與程序都較簡樸造價底,所需時間短,著色牢固,柔韌性強,最適於表現性較強的厚塗畫法。膠底畫布是現代畫家寫生與創作的理想材料,它不僅適於油畫,也適合坦培拉、蠟畫、丙烯以及其它混合媒介繪畫。曾風行於古典透明油畫技法時代,後來又被印象派畫家所采用。
膠質底子的缺點是不抗潮,在濕潤的環境下,畫布易松弛;不具備石膏底子那光鮮、耐久的白色;不及純油底子有彈性。
古代歐洲畫家采用動物皮膠(兔皮、羊皮、鹿皮等)。皮膠須用冷水浸泡,然後加熱溶解。動物膠液的濃度可根據加水的多少來調整,用於作底的膠液壹般采用45~80克動物膠加壹升水。
現代畫家多用乳膠作底膠,使用方法詳見“怎樣使用乳膠做底子”。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成品底塗料(GESSO)均為膠質塗料,可直接塗底作畫。
除動物膠、乳膠外,還有少數畫家使用工程用膠,但不能含酸性物質,不能有侵蝕性、白色立邦漆作為膠質漆也可以做底子。
專業畫家在制作底子上各有自己的習慣和方式,這與畫家的作品風格有關。下面先容幾種中國油畫家制作膠底子的方法:
(1)畫家楊飛雲使用中密度亞夏布,將乳膠用水稀釋,用板刷在布面上刷壹遍作為底層,幹後再用乳膠加水和大白粉刷二遍,幹透之後用細砂紙稍作打磨,平整布面,最後用乳膠加水稀釋薄塗壹至二遍,布面底子呈亞光效果。
(2)全山石先生使用的是粗紋理亞夏布。先用牛皮膠刮底層,再刮壹層魚皮膠,第三層是上底色(立德粉+膠),壹般至少刷五遍。這種膠質底基本不吸油。
(3)畫家朝戈使用中密度亞夏布。因為布紋不是很粗,經幾遍膠粉薄塗之後呈半吸油狀態,露出亞夏布紋理。假如表層有顆粒,將畫布靠在平地上,取硬物從背面頂壹下即可。不要用砂紙過多打磨布面,以免使畫布表面過於光滑妨礙用筆。
(4)畫家韋爾申選用“4215”型工程用膠(用於粘陶瓷、木板、石板等材料)刷底子。他通常用刮刀將膠在畫布上刮壹遍即成。若布面縫隙太大,則需在膠中加水用板刷再刷壹遍。
(5)畫家何多苓常選用中紋理化纖布。先用膠液塗刷底層,再用GESSO塗第二遍。
(6)畫家劉小東習慣用粗紋理亞夏布。先用白乳膠壹份,加水三份薄塗底層,幹後按上述方法多加些乳膠再刷壹遍,隔天用細砂紙收拾整頓布面,將線頭顆粒磨掉,接著用GESSO塗料加水稀釋薄刷二遍。布面呈亞光效果,半吸油狀態。
(7)羅爾純先生通常選擇粗紋理亞夏布。先用乳膠加水薄刷,幹後用砂紙略作修整,再用立德粉加膠加大白粉加水刷壹至二遍,最後薄塗壹遍膠液。
38.油質底子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如何?
油質底子的歷史最為悠久,也最為普及,它主要用於畫布,但也合用於木板等。油質底子基本上由膠底和油料層兩部門組成。傳統的底料為動物皮膠(多為兔皮),底塗料為油性塗料(亞麻仁油15克+松節油15克+鉛白25克)。制作方法是:將皮膠兌水加熱熔化,趁膠液溫熱時塗於畫布,涼幹後再塗上白色油質底塗料。底塗料中的油要盡可能少才能保證隨後的著色層牢固。塗壹層底塗料,畫布就能使用,但若需要較平滑的表面,畫布就要抹平,所以底塗料要塗二至三遍。作好油質底子的畫布需放置數月才能使用,且時間越長越好,最理想的時間為半年。
油質底子屬於弱吸收性底子,表面細膩,彈性強,耐撞擊,耐濕潤。缺點是缺乏滲透滲出性,沒有膠質底子著色力強,年久會失去彈性,色層因脆化而龜裂,甚至脫落。另外油質底子易變黃。
自合成膠產生之後,現代畫家多用白乳膠作底膠。作法是:將乳膠加水稀釋後在畫布上塗二至三遍,再用乳膠加少量的水,加立德粉(還可以在裏面加上調色油),攪拌平均後塗或刮於畫布上。待幹後,用油畫顏料(通常用白,也可以加少許群青、土紅等調成灰色)薄薄地刷上壹層即可。
克勞德·依維爾教授曾來我國傳授古典繪畫技法,他采用古典繪畫巨匠的制底方法,詳細做法如下:
第壹步:刮膠底。先用砂紙或浮石將繃緊的畫布稍作修整,然後塗上兔皮膠(膠和水的比例為7~10∶100)。將膠片敲碎,然後在涼水裏浸泡5~6個小時,使其發漲,再用隔水燉的方法使其熔解。或者先用少許涼水浸泡,待其發漲變軟再註入熱水攪拌至完全溶解,在膠液尚溫時(約17℃左右)便可往畫布上塗刮,刮膠時畫布要平放,先倒上膠液,用壹把大刮刀將膠液刮到畫布上。在整張畫布都刮到膠液後,趁其未幹透時將線頭和小結除去或壓平。
第二步:塗紅底色。用黃色氧化鉛(壹氧化鉛)煮過的核桃油研磨赭紅色粉(氧化鐵紅)至適當的稠厚度,在塗過膠的畫布上,用刮刀將顏料刮上去,涼幹後再用浮石打磨壹遍,使畫布表面平滑平均。
第三步:塗灰色底。用壹份核桃油加壹份亞麻油,研磨鉛白粉和炭玄色粉。用硬毛刷把研成的淡灰色薄塗於畫布上。黑白色粉比例隨意。灰底塗得要盡量薄,那樣畫布底子不易裂。不能只塗刷壹次,以免紅色底浮現出來,也不能蓋住夏布的布紋。可先用刮刀刮壹層灰底色,幹透後再用硬豬鬃羊毫塗第二層,然後用獾羊毫將筆痕抹掉。可稍添些土紅顏料而成為淡灰紅色。
39.半油性底子的特點及制作方法如何?
半油性底子又稱半吸收性底子,這種底子通常是用乳劑塗料刷制,故又稱乳劑底子或坦培拉底子。有用動物膠、乳膠、幹酪素膠或蛋黃為乳化劑的多種做法。
(1)使用動物膠的傳統做法:用7∶100膠和水混合溶液刷壹層膠底,幹燥後用壹份大白粉或石膏粉,加上等量的鋅白,再加上等量的膠水溶液充分攪拌,然後加入熟亞麻仁油,其加入量是大白粉量的1/2至1/3。這樣調成的底塗料活動且又粘稠,在塗過膠的畫布上塗刷壹至三遍即可使用。
(2)使用乳膠的做法:用刮刀將現成的乳膠平均地刮到繃緊的畫布上,假如是兌水的乳液要多刷幾遍。待幹後用砂紙輕輕打磨,再用丙烯顏料(多用白色)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畫布。或者在乳膠底層上用白油畫色、立德粉、乳膠混合而成的底塗料塗或刮於畫布上。
(3)幹酪素膠底子:
① 幹酪素膠液的調制:幹酪素50克+溫水125毫升+15克碳酸銨。留意:先用溫水攪拌幹酪素,同時用極少量的水溶解碳酸銨,並把溶解的碳酸銨倒入攪拌中的幹酪素液中。待幹酪素充分溶解之後再加入125毫升溫水攪拌成漿糊狀,然後,加入3克氯化鈉(防腐),同樣先用水溶解,再倒入膠液裏攪勻。
②取合成幹酪素膠液1份+水1~3份刷第壹層膠底。
③待第壹層幹後,再刷塗料劑即成。
塗料劑的配制:1份大白粉+1份鈦白或鋅白粉+1份水+1份幹酪素膠液,再取熟亞麻仁油半份滴入數滴氨水後震蕩成乳狀,然後使二者攪拌混合在壹起即可使用。
(4)雞蛋底子:在膠液中打入蛋黃或全蛋,然後慢慢滴入壹些亞麻仁油,用攪拌法或震蕩法形成“水包油”的粘稠乳液。白粉與水預先調成漿狀,再與含油乳液攪合壹起(可加壹些蜂蜜),在塗過稀膠的畫底上塗二至三層即可。膠液從前多用精制的骨膠或鰾膠,今天可以用乳膠、纖維素膠和107膠等。
目前海內美術商店出售的油畫布,其性質多屬於半吸油性畫布。半吸油性畫布的特性介於膠底與油質底子之間。
40.有色底子的制作及色底對畫面效果的影響如何?
制作有色繪畫底子大概在哥特時代就有了。用紅玄武巖土制作紅色畫布,從16世紀壹直流行到19世紀庫爾貝時代。有的在膠質底子上加塗含油與樹脂的顏色隔離層,有的油質底子在塗最後壹層時加入吸收性強的紅土顏料。這樣做不僅能減弱油質底子的油膩感,有利於色層速幹,更主要的是有利於畫家對畫面整體色調的掌握。
魯本斯曾把硬木炭、白顏料和結合劑(可能是膠)混合在壹起用海綿迅速塗於白石膏底子上,產生壹種帶紋理的銀灰色層,使隨後的著色層呈現輕松、痛快而又布滿活力的效果。
下面先容兩種有色底子的制作方法:
(1)在白堊底子上,用丙烯顏料加松節油和少量調色油塗於白色底層上,所用丙烯顏料根據畫家需要自己配制,常用的有白、褐、赭、土色等。
(2)在油質或半油質底子上,用調色油加速幹劑加少許鐵紅粉(氧化鐵)薄塗壹層或隨意塗壹遍,留存刷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3)在有素描稿的底子上用松節油調油畫顏料薄薄塗壹層與最後色調相反的色層。好比天空是藍色的,可先薄塗壹層土紅色。
有色底子必需是在白色底層上用薄塗罩染的方法制作。目的是為了保證畫面色彩的透明性。不管隨後的著色層有多厚,底色都會對畫面產生影響。
(1)白色底子能夠最大限度地表現顏色的豐碩性,在白色底子上,色彩顯得明確而肯定。各種顏色在白色底子上很難恰當地有機結合,只能靠彼此相調和產生的灰色來調節,所以在白色底子上作畫需要豐碩的灰色。在用色上,冷暖對比要恰如其分,也要避免著色過於冶艷。白色底子適合透明畫法和半透明畫法,運用這種技法可以產生多種“視覺灰色”,這種視覺灰色曾被古代巨匠倫勃朗、凡·代克等畫家采用。這種灰色比調出來的灰色具有更加誘人的魅力。
(2)灰色底子有土壤氣味,常被很多畫家采用,它對人體膚色有不可替換的作用。灰色底能使各種色彩產生和諧、同壹的效果。銀灰色底子介於白色與灰色之間,具有兩種底色的***有特性。灰綠色底能減弱暖色,土紅、赭石色底能使藍綠色調減弱而使色彩趨於和諧。用色與底色形成的冷暖對比可獲得極其微妙的效果。現在很多畫家利用亞夏布原色——淺棕、褐色作底色,減少了做底色的麻煩,利便實用,但僅合用於細亞夏布和中密度亞夏布。粗紋理亞夏布需要填充材料(立德粉、大白粉等)填充布紋孔。
(3)在深色底子上作畫會使畫面產生暗淡的效果。壹切淺顏色都會變暗,所以使用深色底子時要考慮到這壹變化。深色底多為暖色,好比褐色、鐵紅色等。畫家壹般不用玄色底子,但象牙黑加白色的底子常被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