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天下唯庸者不咎無譽是什麽意思

天下唯庸者不咎無譽是什麽意思

天下唯庸者不咎無譽的意思是只有庸常之人既沒有過錯,也沒有稱贊。

這句話出自梁啟超所著《李鴻章傳》。原文(節選):

天下唯庸人無咎無譽,舉天下人而惡之,斯可謂非常之奸雄矣乎。舉天下人而譽之,斯可謂非常之豪傑矣乎。

雖然,天下人雲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壹,以常人而論非常人,烏見其可?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願;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

翻譯:

普天之下,只有庸常之人既沒有過錯,也沒有稱贊。如果有人能讓全天下人都厭惡他,那他壹定是舉世聞名的奸雄。如果有人能讓全天下人敬愛他,那他壹定是非比尋常的豪傑。

但是,全天下的蕓蕓眾是,其中的庸常之輩占了絕大多數,不尋常之人不到百分之壹,用庸常之輩的標準,來評價不尋常之人,能夠看到其中的可行之處嗎?所以被全天下的人都稱贊的,未必就是好人;被全天下的人都誹謗的,也未必不是真偉人。

註釋:

①庸人:庸碌的人。

②咎:過錯。

③譽:稱贊。

④惡:厭惡。

⑤非常:非比尋常。

⑥雖然:但是。

⑦見:看見。

⑧故:所以。

⑨未必:不見得。

⑩謗:誹謗。

賞析:

《李鴻章傳》是由梁啟超所著的書籍,作者仿西人傳記體例,而以太史公《伯夷列傳》之筆法,敘議結合而評論公允,可謂是李鴻章傳記中的經典之作。

本書從李鴻章的早年落拓,寫到他鎮壓太平天國,創辦洋務運動使其聲望達到頂點,再到甲午戰爭撞碎其強國夢,迅速由盛而衰,最後只能周旋於列強的外交舞臺直至死去的悲壯壹生。

針對時人對李鴻章的貶諷,梁啟超用客觀的事實,客觀求實地定位李鴻章,評價李鴻章的歷史功績和歷史地位。選段采用夾敘夾議的寫作方法,氣勢磅礴,情感充沛字裏行間。

作者並沒有將當時的許多責任歸咎於李鴻章,而是從史學的角度來看待李鴻章。

在本書中,梁啟超把李鴻章與曾國藩、張之洞、俾斯麥、加富爾、伊藤博文等人做了比較,指出李鴻章是懷著忍辱負重、死而後已之心的。

只不過他缺少長遠的政治眼光,不懂得為後世立百年大計,也不懂得現代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國民的地位、國民在現代國際競爭中的作用、政府與民眾的關系,因此在國際競爭中處處落於下風,處處受制。

甲午年洋務運動的破產,讓人感到“以壹人而敵壹國”的無望與悲慟,梁啟超也由此發出“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的感嘆。

為此梁啟超還在書中客觀地分析道:“凡人生於壹社會之中,每為其社會數千年之思想習俗所困,而不能自拔。然則其時其地所孕育之物,止於如是,固不能為李鴻章之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