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方帽子店》課件【三篇】
篇壹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7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嚷”。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壹邊默讀課文,壹邊概括段落大意,從而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
2.讓學生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內容是妳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壹成不變的不壹定是的,只有學會變通才是的出路。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讓學生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內容是妳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
教學難點
懂得壹成不變的不壹定是的,只有學會變通才是的出路。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壹、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帽子是戴在頭部的服飾,多數可以覆蓋頭的整個頂部。主要用於保護頭部,部分帽子會有突出的邊緣,可以遮蓋陽光。帽子可作打扮之用,也可以用來保護發型、作為制服的壹部分使用。現在我們看到的帽子的外形,各種各樣的都有,有圓頂帽、鴨舌帽、香蕉帽……可是有壹家店卻只賣方帽子,因此大街小巷都是戴著方帽子的人。小孩子們卻不以為然,他們不喜歡方帽子,於是自己發揮想象做了各種各樣的帽子,並在方帽子店對面開了帽子店。那麽,兩家店誰更受歡迎呢?我們就壹起去課文《方帽子店》中尋找答案吧。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範讀課文中的生字。重點指導翹舌音“櫥”,後鼻音“筒、董”和多音字“嚷、溜”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焦-蕉(香蕉)-瞧(瞧壹瞧)-礁(礁石)
口-扣(扣門)-叩(叩頭)
(2)多音字。
嚷
rāng:嚷嚷別嚷嚷
rǎng:叫嚷嚷叫
溜
liù:溜縫眼尖手溜
liū:溜冰溜之大吉
辨析:“嚷”只在“嚷嚷”壹詞中讀rāng,其他情況讀rǎng,如“叫嚷”“嚷叫”。
“溜”表示“急流”“順房檐滴下來的水”“屋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長水槽“時,讀liù,如”大溜、檐溜“;表示”滑行“”溜走,趁人不見走開“”沿著,順著“時,讀liū,如”溜達、溜邊兒“。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麽內容?
明確:
講述了壹群孩子因為方帽子戴著不舒服,而發明了各種形狀的帽子,並受大家的歡迎,讓之前大家都習慣戴的方帽子變為”古董“的故事。
2.課文可以分成哪幾個部分?每部分的內容是什麽?
明確:
課文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第壹部分(1~10):寫小孩子們覺得方帽子不舒服,做了圓帽子。
第二部分(11~15):寫大人們對圓帽子的看法。
第三部分(16~21):寫新帽子取代了方帽子。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學習第壹部分。
(1)第2自然段的省略號的作用是什麽?
明確:
用於列舉的省略。表示還有很多頂帽子也是方的。
(2)從第3自然段帽子店的回答中妳知道了什麽?
明確:
“從來都是做方帽子“說明他們壹成不變,不知變通,”方帽子才是好帽子“是他們壹直以來對帽子的看法,”不能改“更說明了他們不知變通的性格。
(3)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人們戴方帽子並不舒服?
明確:
他們圓圓的腦袋藏在方帽子裏,緊的地方太緊,寬的地方太寬,冬天戴著不太暖,夏天戴著卻熱得滿頭汗。舒服嗎?真不舒服!
(4)”舒服嗎?真不舒服!“是壹個什麽句式?
明確:
設問句。自問”舒服嗎“,自答”真不舒服“。
教師點撥:
設問是為了強調某部分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明知故問,自問自答的壹種修辭手法。正確地運用設問,能引人註意,啟發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運用設問要抓住讀者關心的問題,如果問題既不重要,也不新穎,人們並不關心,修辭者卻故弄玄虛,不僅不能提高表達效果,反而令人生厭。
“舒服嗎?真不舒服!”就運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作者自己提出問題,緊接著自己回答。這樣既能引起讀者的註意,自然而然地引發讀者的思考,又能強調方帽子戴著並不舒服,才有了後文小孩子們發明新帽子的事。
(5)小孩子們做出了什麽形狀的帽子?
明確:
圓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
2.學習第二部分。
(1)方帽子店的主人為什麽大吃壹驚?
明確:
因為他從來只看見過方帽子,沒有看見過圓帽子,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2)“兒子不理他,拾起圓帽子戴在頭上,壹溜煙似的跑了”壹句中,加點詞有什麽表達效果?
明確:
“拾、戴”說明兒子舍不得圓帽子,十分喜歡它;“壹溜煙似的跑”說明兒子怕父親再次扔掉圓帽子,也表現了兒子對圓帽子的喜愛之情。
3.學習第三部分。
(1)孩子們慢慢地長大後,又設計出了怎樣的帽子?
明確:
圓的、香蕉形的、圓筒形的……寬邊的香蕉形的草帽,圓筒形的呢絨帽,碗形的布帽。
(2)猜猜看,顧客們站在兩家帽子店的櫥窗前,會有哪些想法?
明確:
顧客壹:以前都是逛方帽子店的,也戴方帽子,如今去新帽子店,會不會有人取笑我喜新厭舊呢?
顧客二:這家店的老板真是能折騰,什麽帽子能有方帽子好呢!
顧客三:終於有其他樣式的帽子可選了,我必須進去好好挑選,送給我的親朋好友!
(3)妳覺得方帽子為什麽被取代了,變成了“古董”?
明確:
因為方帽子雖然年代久遠,但是戴起來並不舒服,所以會被各式各樣的新帽子取代,變成“古董”。由此也能看出人們是願意接受新鮮事物,改變老觀點的。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給下面句子中加點詞語換個詞語,使句子意思不變。
①街上人山人海。()
②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現了幾頂圓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壹驚。()
明確:
①人海如潮
②大驚失色
(2)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麽道理?
明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壹成不變的不壹定是的,只有學會變通才是的出路。
2.總結。
方帽子是人們壹直不敢去改變的東西,即使知道戴著方帽子不舒服,也沒有人想著去改變,不敢嘗試新事物。後來,孩子們發明了大家喜歡的圓帽子,也最終被大家接受。所以,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什麽事情,大家要想著用的方法去解決,要學會創新,這樣才能生活得更好。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方帽子店
方帽子
⒈流行原因:
①帽子才是好帽子
②壹直都是方帽子
⒉缺陷:寬緊不合適、冬冷夏熱
----促使改變
新帽子
⒈原因:小孩子們喜歡各式各樣的帽子
⒉形狀:圓的、香蕉形的、圓筒形的……
⒊特點:又舒服又漂亮
----替代方帽子
壹成不變遲早會被淘汰
篇二
設計說明
本文通過記敘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的興起,告訴我們做事不能墨守成規,要大膽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適應人們的要求。教學時,主要采用對比的手法,將方帽子和圓帽子進行對比,將方帽子店和新開張的帽子店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題。
學前準備
1.收集各種帽子的圖片,制作壹頂方帽子。(教師)
2.預習課文,認讀生字,讀懂課文。(學生)
3.制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
2.讀課文,了解方帽子和圓帽子的特點。
3.明白方帽子為什麽會成為古董。懂得做事不能墨守成規,要大膽創新。
學習重點
1.了解方帽子和圓帽子的特點。
2.懂得做事不能墨守成規,要大膽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發展,適應人們的需求的道路。
教學環節導案學案達標檢測
壹、圖片導入。(用時:5分鐘)
1.出示收集到的帽子圖片。
2.點名學生說說喜歡的帽子及喜歡的原因。
3.提問:如果帽子做成方形的,妳們覺得怎麽樣?
4.教師讓學生試戴方帽子並談感受。
5.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用時:10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字。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寫了壹家老字號方帽子店的消失和新帽子店的興起。)
三、自主探究,深入理解。(用時:18分鐘)
1.教師安排學生自讀課文第1~16自然段,了解方帽子和圓帽子的特點。
2.安排學生自讀課文第17~20自然段,了解方帽子店和新開張的帽子店的不同狀況。(課件出示相關內容)
3.教師提問:妳最喜歡哪些故事情節?
四、總結全文,明白道理。(用時:7分鐘)
1.師生齊讀課文最後壹個自然段。
2.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課文揭示的道理。
3.交流實際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變化,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如:通信工具越來越便捷,以前的大哥大已經從人們的生活中消失了。)
4.課文主要告訴我們壹個什麽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三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認識“蕉、叩”等4個生字。
2.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是妳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
3.懂得世界壹天天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應該隨著改變的道理。
教學重點:
懂得世界壹天天在改變,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應該隨著改變的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圖片,制作課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壹、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讀了課題,妳有什麽疑問?
2.啟發談話:同學們,我們現在戴的帽子各種各樣,可是有壹點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圓帽子。非常奇怪的是,從前有壹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這是怎麽回事呢?接下來我們壹起來學習26課《方帽子店》。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藏在課文裏,請妳打開課本,結合註音,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
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壹溜煙、圓筒形、櫥窗、古董
3.想壹想,這篇課文講了壹件事?這篇課文講了從前有壹家帽子店只做(),從來沒有做過(),方帽子戴著又()又()。小孩子們不喜歡(),他們喜歡(),戴著又()又()。後來,方帽子店對面又開了壹家賣()的帽子的商店,顧客們最後都進了()。那些不舒服的(),慢慢地成為()。
設計意圖:因三年級學生的概括能力還不是很高,所以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讓孩子們有法可循,降低學習的難度。
三、再讀課文,感悟理解
1.出示自學提示壹:
自由讀課文1—6自然段,想壹想:
(1)這家帽子店為什麽只做方帽子,從來沒有做過別的帽子?用直線畫出相關的語句。
(2)人們戴著方帽子舒服嗎?為什麽還要戴呢?用曲線畫出相關的語句。
2.匯報交流。
出示相關句子:
(1)我們從來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2)它們圓圓的腦袋藏在方帽子裏,緊的地方太緊,寬的地方太寬,冬天戴著不太暖,夏天戴著卻熱得滿頭汗。舒服嗎?真不舒服!
大人們總是這樣回答:“因為壹直以來都是這樣的。”
抓住關鍵詞來理解課文內“從來”“真不舒服”“壹直”等詞進行理解人們的思想保守、不願改變。
設計意圖:壹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往往是通過各段落中的重點詞句來體現的,抓住了反映課文內容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課文,就能達到啟發學生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
四、深入體驗、深入理解
1.出示自學提示二:
小組合作學習7—10自然段,想壹想:
小孩子們喜歡戴方帽子嗎?他們是怎麽說的,怎麽做的?
2.匯報交流。
出示相關句子:
小孩子們可不喜歡戴方方的帽子,他們喜歡用紙做出圓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頭上,又舒服又漂亮。
“假如我們用布做成真的帽子……”
“那戴在頭上就更舒服了。”
他們設法找到壹些布,試著做了幾頂圓帽子,像碗壹樣扣在頭上,很舒服。
孩子們慢慢地長大了,想出了許多帽子的式樣,圓的、香蕉形的、圓筒形的……
(1)學生讀相關句子,通過重點讀“可不喜歡”、“喜歡”“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詞語來理解孩子們不願默守陳規,喜歡創新。
(2)說壹說,除了圓的、香蕉形的、圓筒形的帽子,妳還能想出什麽式樣的帽子?
3.出示自學提示三:
自由讀課文17—20自然段,想壹想:後來的人們還喜歡方帽子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4.默讀課文,說說故事中的哪部分是妳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部分。
設計意圖:復述,是在積累詞語,也是在練習運用詞語,是提高識字能力的有效方法。
5.讀了這壹篇故事,妳懂得了什麽道理?
日子壹天天地過去,世界壹天天在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也應該跟著轉變。
五、課後作業:
如果讓妳設計壹種帽子,妳會設計什麽樣的帽子呢?
板書設計:
方帽子店
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
圓帽子(其他式樣)又漂亮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