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什麽是因素分析法?

什麽是因素分析法?

問題1:什麽是因素分析法?

問題2:因素分析法是什麽意思?

因素分析法是用來測定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某種經濟現象總變動中各個因素的影響的方向和影響程度的壹種統計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既可以全面分析各因素對某壹經濟指標的影響,又可以單獨分析某個因素對經濟指標的影響,在財務分析中應用頗為廣泛。

因素分析的前提條件是在具有乘積關系的指數體系中進行。

因素分析的主要作用

因素分析是從數量方面研究現象動態變動中受各種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主要借助於指數體系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變動中各種因素變動發生作用的影響程度。

因素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兩個問題。

1)利用綜合指數體系,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總量指標的變動受各種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

2)利用綜合指數編制的方法原理,通過平均指標指數體系,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總體平均指標變動受各種因素變動影響程度。

常用的因素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相關聯因素的剖析。

其特點不是借助於數字模型,而是根據相關因素的性質,表明其數量變化對所研究現象變動的影響關系與制約關系,從本質上講屬於經驗方法

2.指數體系及其因素分析。

在經濟上有聯系,在數字上存在等式關系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指數,稱為指數體系。利用指數體系測定各影響因素對某種經濟現象總體變動的方向和程度所產生的影響就是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對總量指標變動進行二因素分析

如工業總產值指數=產品產量指數 * 出廠價格指數

工業總產值增長量=由於產量變動而增加的產值 + 由於價格變動而增加的產值

銷售收入指數=銷售量指數 * 銷售價格指數

銷售收入增長量=由於銷售變動而增加銷售額 + 由於銷售價格變動而增加的銷售額

分析其中壹個因素變動時,將另壹因素固定下來,分別將二個因素進行分析。

(2)總量指標變動進行多因素分析

常常用根據指數原理派生出來的連鎖替代法,來解決多因素指數體系編制問題,其操作過程是:第壹步將影響某壹經濟指標的各個因素,按照它們之間的邏輯關系,並考慮計算的實際經濟意義,排列成合理的順序。即數量指標排列在先,質量指標排列在後,相鄰的兩個因素指標相乘或相除有實際的經濟意義(等於新的指標)。第二步分析某壹個因素變動對總變動的方向程度所產生的影響時,假定只有該因素變動,而其余因素都固定不變,壹直分析到最後壹個因素為止。

(3)平均指標的因素分析

在統計分組的情況下加權算術平均數的大小受兩個因素的制約,壹個是各組標誌值(或組平均數)的影響,壹個是各組總體、單位數在總體中所占比重的影響,也即總體結構的影響。其關系式如下:

平均指標指數=固定構成指數*結構影響指數

(各組標誌值變動) (各組單位數變動)

運用上述指數體系,借鑒?將其中壹個因素固定下來,只觀察另壹個因素變動?的思想,分析這兩個因素對平均指標變動的影響。

指數因素分析法可廣泛運用於不同空間,包括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之間的對比。運用於實際與計劃的對比,還可以擴展到相對指標的變動分析。

3.相加因素的分析方法

在社會經濟現象中,有壹些現象的變動是由其總體內各個組成部分(或稱構成因素)變動影響的結果。如工業總產值的變動是由輕工業與重工業***同變動影響的結果。由此可見,相加因素是指現象變動是由各個組成因素變動的總和,其分析方法是采用比重法和差額法測定總體各個組成部分的變動。對現象總變動的影響程度或稱拉力度。

比重法是根據某因素在基數中所占比重與該因素報告期與基期的相對離差確定某因素變動對現象總量變動的影響程度。

差額法是指某因素的報告期絕對量與基期絕對差的離差與基數對比,確定某因素變動對現象總量變動影響程度。

計算貢獻率是因素分析的重要內容,對此不能沿用日常生活中對?貢獻?的理解。貢獻率因素分析中存在特定的涵義,是指由於某壹因素的影響使總變動增長的份額占總變動的比重。有時貢獻率還會出現負值,稱為負貢獻。

運用因素分析法的壹般程序

1、確定需要分析的指標;

2、確定影響該指標的各因素及與該指標的關系;

3、計算確定各個因素影響的程度數額。

采用因素分析法時註意的問題

1、註意因素分解的關聯性;

2、因素替代的順序性;

3、順序替代的連環性,即計算每壹個因素變動時,都是在前壹次計算的基礎上進行,並采用連環比較的方法確定因素變化影響結果;

4、計算結果的假定性,連環替代法計算的各因素變動的影響數,會因替代計算的順序不同而有差別,即其計算結果只是在某種假定前提下的結果,為此,財務分析人員在具體運用此方法時,應註意力求使這種假定是合乎邏輯的假定,是具有實際經濟意義的假定,這樣,計算結果的假定性,就不會妨礙分析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