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文娛動態 - 陳獨秀兒子

陳獨秀兒子

20世紀之初的中國,此時被壹片黑暗籠罩著。 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中國近代愛國主義革命家和思想家陳獨秀的兩個兒子,就是在這樣的年代出生。從前的他們是中國的朝陽,英姿勃發,自信昂揚,後來的他們帶著手銬腳鐐,為新中國的成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陳延年和陳喬年到底經歷了什麽,讓他們從少年成長為革命英雄呢?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個人的童年充滿著痛苦和分離,母親在他們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父親陳獨秀為了革命四處奔走,並沒有多少時間待在家裏,更別提陪伴兩兄弟成長了。 陳延年和陳喬年很早就自立並且立誌報效祖國。 後來陳延年和陳喬年長眠於龍華烈士陵園內。

陳獨秀出生在安慶有名的書香門第,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非常註重對他們的教育。 或許在外人看來,陳獨秀的育子方式太過於另類,但是不得不承認陳獨秀的教育有道,他的後代們都在各個領域做得非常好。

面對母親早逝,父親又幾乎不在家,兩兄弟很早就自立了,不僅如此,他們還立誌要為中國崛起讀書, 陳延年曾經說過,“我要成為報效祖國的人,我願意為國家獻出生命!”, 他不只是這麽說的,而往後的日子也都是這麽做的。

陳延年和陳喬年的青春來得特別早,袁世凱的爪牙安徽省督軍倪似沖吵了陳獨秀在安慶的老家。那時陳延年15歲陳喬年11歲,他們不得不從安慶跑到上海找父親陳獨秀。可是陳獨秀的教子方式非常特別, 他沒讓兒子們住在自己家中,而是將兩人安排到報社勤工儉學 。倆兄弟的生活非常困苦,白天半工半讀,晚上直接睡在地上。

後來,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去了法國留學,為祖國發展尋找出路。

他們在法國為了求學省吃儉用,為了攢出國留學的去愛妳,他們去過碼頭扛沙袋,餓了就吃點餅充饑,渴了就直接喝自來水。

即使條件如此艱苦,兩兄弟求學也壹直沒退縮,最後在法國順利畢業了。而且他們在法國留學期間,還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 陳延年和周恩來等人還建立了旅歐少年革命組織。

後來陳延年回國,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祖國內部革命組織的建設,陳延年還在南方積極建立革命組織,積極發展了近千名革命者。陳喬年回國之後, 和李大釗壹起領導了北京的革命,為北方組織建立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首都的壹次革命中,段祺瑞的軍隊開槍屠殺群眾,站在隊伍中的陳喬年見此情景,大聲組織群眾,“不要亂!” 後來陳喬年不幸中彈,可是他依然沒有退縮, 他忍著劇痛沒有撤離,依舊指揮群眾有秩序地撤離,直到群眾們都退到安全地帶,他才緊急前往醫院救治。

1926年陳獨秀屢次對右派妥協,導致大革命失敗。陳獨秀的次子陳喬年對父親的右傾錯誤進行了批評,他認為父親執行的路線是錯誤的,選擇的政策也是錯誤的,父親將革命的重任寄托在資產階級身上是不行的, 革命組織要走武裝奪取政權之路,這樣中國的革命才有未來可言。

1927年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逮捕了大量的革命者和革命群眾。 陳獨秀長子陳延年不幸被逮捕,當時在獄中陳延年被嚴厲拷打和盤問,他們想從陳延年口中找到革命的重要線索,可是陳延年壹個字都沒說。 後來陳延年被批準行刑, 在刑場上陳延年傲然挺立,大聲怒吼道“革命者絕不會給爾等下跪,我陳延年只能站著死,我壹個革命者的犧牲背後就有千千萬萬的革命者站起來!”

陳延年壹直到行刑前依然非常樂觀,“我們前人辛苦些,子孫後代們就享受和平的幸福生活吧!”正是因為有了像陳延年和陳喬年這樣的革命先烈們,才讓我們如今有了安定平和的幸福生活。 陳延年也被評為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革命先烈,永誌不忘,切莫辜負。

陳獨秀除了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個兒子以外,還有其他的孩子們。其中長女陳玉瑩也是英年早逝,和兩位兄弟陳延年陳喬年去世的時間相近,1928年病逝於上海。陳獨秀的第三個兒子陳松年在幾位子女裏算是長壽的, 他活到了80歲,生前曾經擔任安慶市文史館館員和政協委員。

陳獨秀的幼女陳子美活了92歲,生前曾擔任婦產科醫生,1960年她從香港前往美國,壹直到去世前都在美國行醫。 陳獨秀最小的兒子陳鶴年在北大讀書期間,相當具有領導才能, 是北平“三大學生領袖”之壹。後來陳鶴年攜全家去了香港,抗日期間回到了內地工作。直到革命勝利之後,他又去了香港的報社工作。

陳獨秀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導者之壹,他的後代們也在 社會 的各個領域擔任重要的角色。特別是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 更是為了革命事業獻出了全部的光和熱,是值得我們每個中國人紀念和敬仰的。

陳獨秀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兩兄弟,壹個主要工作在祖國的南方,壹個主要精力放在北方。不僅將革命組織逐漸發展壯大, 還為後代們的幸福生活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陳延年和陳喬年被捕入獄之後,遭受了敵人的嚴刑拷打,可是兩兄弟都沒有將黨組織的機密吐露壹個字。最後敵人發現從兩人身上實在套不出有用的信息,最後將二人殘忍殺害。 壹位在1927年去世,壹位於1928年離世,兩位先烈壹直長眠於上海的龍華烈士陵園。

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領袖,陳獨秀其他幾位子女也各自在相應的領域裏發光發熱。 有人從政做了委員,有人為醫學事業貢獻終身,有人在新聞事業中發揮自身的能量。每個人都將陳家的家訓逐漸發揚光大,踏著父親從前的腳印,繼承著哥哥們從前的遺誌,扛起了 社會 主義奮鬥終身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