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裁員潮”悄然而至,“鐵飯碗”不再吃香?
在2019年12月,摩根士丹利首家啟動裁員計劃,在全球範圍內裁員約1500人。截至9月30日,摩根士丹利***擁有超6萬名員工,不過,從2015年開始,就不斷的削減人手和資本,不過,摩根士丹利的市場份額卻在擴大。
而摩根士丹利並非是個例,在8月份,匯豐銀行在經歷兩大高管離職之後,宣布裁員計劃,波及5000人。沒想到,在10月份,匯豐二度裁員,根據匯豐工人數23.76萬名來計算,此次裁員比例將達到4.2%。
英國最大的銀行之壹巴克萊二季度將裁員3000人,法國興業銀行裁員超2000人,花旗銀行裁員大約400人。德意誌銀行,在全球裁員1.8萬人,此外德銀也已引入機器人處理業務。
高盛銀行今年將有15%的合夥人離職。意大利最大的銀行裕信銀行宣布裁員8000人,關閉500家網點。除了華爾街投行拉開裁員序幕之外,日本銀行也出現了大規模的裁員現象。
日本三大銀行之壹的瑞穗金融集團計劃在2026年末逐步削減1.9萬人,同時還要關閉100個銀行網點。三井住友金融集團提出到今年年底削減近5000人。從以上的各大銀行裁員數據來看,真的是大規模進行了,而波及到的人數也非常龐大。
數據顯示,銀行“裁員潮”來襲,今年以來全球銀行業宣布的裁員人數超過75700人,意味著,這些人都失去工作了,其中83%來自歐洲,那麽國內銀行業情況如何呢?
之前網上傳出這樣的言論:銀行正在大力裁員,2018年半年裁了3.47萬!2015年至今,僅工農中建四大行就已經裁員7萬!類似的標題,無疑讓人嚇出壹身汗,其實,事情並沒有個別媒體們說得那麽誇張,但也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麽簡單。
其實每個行業,都會優勝劣汰,而銀行業也是如此。銀行有輪崗、調崗、降薪、績效考核這麽多方式來淘洗不合格員工,或許沒有必要用“裁員”來形容。但是,在很多人的思想中,都認為曾經的“鐵飯碗”似乎不吃香了,真的是這樣嗎?
“鐵飯碗”如今怎麽了?銀行工作人員到底是被誰搶飯碗了呢?
現如今,是智能化時代,而電子支付方式也更加的普及了,從而削弱了銀行卡的功能。壹部智能手機,可以完成轉賬等操作,無需再前往櫃臺或者是ATM機,因此,很多銀行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關閉網點。
由於傳統銀行面臨著以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金融技術的巨大挑戰,而在此情況之下,不少銀行也積極改變,開始選擇智能化,從而導致智能化取代了人工,自然也無需那麽多的員工了,從而讓壹些員工面臨失業的窘境。
除此之外,不少大型銀行也招募並增加了大批金融技術人才,對於壹些無技術含量的員工來說,只能面臨淘汰。對此,妳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