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滿清時代為什麽都是用被子裹著嬪妃們到皇上的寢宮的

滿清時代為什麽都是用被子裹著嬪妃們到皇上的寢宮的

清朝時期帝王後宮侍寢制度,也叫妃嬪進禦。在康熙帝是後宮典制制度趨於完善,設立敬事房,專門管理。

挑選上的妃子沐浴以後,太監將皇帝所選妃子用包被子方式送到皇帝寢所。那麽為何就包被子的方式呢?

第壹:安全考慮。

清代皇帝都是總結過去的經驗,怕妃子攜帶兇器刺殺,過去有很多番邦用美女上供以示臣服,討好皇帝,包括壹些達官貴人們,都想用這種方法能和皇帝有某種聯系,壹定程度上得到庇護。而皇帝對這些上供來的女人肯定不會清楚,為了安全用這種方式較為穩妥。

按照正史,乾隆父親雍正是病死的,野史則說是被仇人所殺暴斃的。所以從乾隆以後才有此做法的。乾隆以前,都是皇帝直接到嬪妃宮中歇息的,還有專門的詞,叫走宮。

妃子放進被子裏面裹住擡進皇帝寢宮,就避免了妃子本身攜帶兇器的可能。而且壹般幹這個事兒的,都是皇帝的內侍了,都是皇帝信得過的姐妹,肯定也不會幫忙刺客提供什麽的。從各個細節保證了皇帝的安全。

第二:避免皇帝沈迷美色。

對後宮後妃,外戚,宦官,都作嚴格規定,防止其專權亂政。對妃,嬪陪寢特實行翻牌辦法,皇帝翻誰牌,誰才可沐浴按時去陪侍皇帝,並且規定了時間,行房後,即要離開。否則,太監會在門外不停催促,直至嬪妃離開。防止皇帝縱情生色,荒廢朝政而設置的壹個制度,規定每天寵幸妃子有時間限制。

時辰差不多的時候,太監會出言提醒皇帝,如果皇帝遲遲不送走嬪妃,太監會再三的高聲提醒。之後再由太監們將嬪妃裹起來送回寢宮。臨行前問壹句“留否?”,就是問皇帝是否允許這個嬪妃懷有子嗣,皇上說留則在起居薄上記壹筆某月某日誰誰侍寢,為他日誕下龍嗣做個記錄。若說不留,太監會在嬪妃腰間某穴位上按下以此避孕,起居錄上也不會記載這次侍寢。

第三:皇後、貴妃就不需要這樣做,分位低的才需要。

並不是所有的妃子都要用被子裹著才能侍寢,只是針對某些地位不高的而且是第壹次侍寢的小主們采用的,而且就像皇後那種高輩分的主子是直接與皇帝進行大婚的,根本不存在要提前準備壹下侍寢。

當時的服飾不比現在簡單輕便,嬪妃若想在裙袍中夾帶些什麽,簡直太容易了,這就給皇上的安全問題帶來了風險,與其這樣,倒不如讓嬪妃脫光了再進來。可堂堂妃子總不能光著身子走進來吧,自然需要有東西來遮羞、保暖,於是便形成了用被子包裹的習慣。更何況,被子乃床上用品,毫無違和感。

對於這個問題,歷史專家的說法們各不相同。還有這樣壹種解釋,由於國事繁重,皇帝常常在勤政殿就寢,這裏相當於是皇上的辦公室,皇帝若是希望有個人能伴他左右,自然會召喚嬪妃來這裏侍寢。而此時已經深夜,嬪妃們也都休息了,重新梳妝是不大可能的事情,便采用了這樣壹種方法,將其裹在被子中送到皇上面前。

文史資料裏提到該制度的主要有:

1.夏仁虎,號枝巢子,所著《清宮詞》:“直趨臥榻,用紅錦被裹而負之以行。至第壹間房,出去衣錦,裸體而行;至第第二間房,復取衾綢;至第三間房,方是皇帝寢室全文為: 《清宮詞》雲:

“脫卻羅衫擁被來,金蓮不用踏蒼苔。

近臣見慣私相妒,壹樹梨花帶露開。”

詩後且有註曰:“嬪妃召幸,遣內侍扣宮門,用紅被裹而負之以行。至第壹間房,除去衣錦,裸體而進;至第二間房,復取衾裯;至第三間房,方是皇帝寢室。”

這裏的清宮詞是壹本書,作者為清末舉人,後任職北洋政府,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員,此人是國學大師,喜歡收集清宮軼事和記錄舊北京人文軼事,民國三十年在北京師範刊印該書,即屬此類。

2.《宮女談往錄》 :老宮女很風趣地對我們說:“大概都願意聽聽宮裏召幸妃子的事吧。相傳皇帝晚上召幸妃子的時候,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把妃嬪的衣服先脫光,用鬥篷圍著,讓太監背進皇帝的寢殿。這叫做‘背宮’。細說起來,並不完全是這樣。當皇上就寢的時候。太監把承幸簿呈到禦前,當然,生病或信期的妃子不在內,由皇上任意選擇。然後由太監持著燈籠去召喚。妃子早已恭候了,稍事修飾,太監在前面導路,貼身的侍女在後面護送,就這樣進入皇帝寢宮的偏殿。這裏早有準備的,洗梳妝壹番,脫掉衣服,喊聲承旨,於是由太監背到寢殿,只是幾步之遙。並不是由東宮到西宮,背著妃子滿處跑。——這都是在清閑時,我們宮女們閑磕牙,聽姑姑們說的。到我們在宮裏當差的時候,還流傳著這樣的笑話。譬如:我們宮女當中,如有壹個模樣俊俏,好打扮的,大家就拿她開玩笑,說‘喲——頭上腳下這麽漂亮!水靈靈壹朵鮮花似的,小心,晚上老公公(太監)來,把妳背走!’惹得對方壹連串的罵:‘爛舌頭根子的,盼著妳將來嫁個粗、大、麻、黑、壯外帶連鬢胡子的漢子,像黑瞎子(東北話,指狗熊)壹樣舔妳的臉,免得妳胡唚!’

3.清代的梁溪坐觀老人的《清代野記》對清宮此事亦有記載,其寫道:敬事房太監者,專司皇帝交媾之事者也。帝與後交,敬事房則第記其年月日時於冊,以便受孕之證而已。若幸妃之例則不然,每日晚膳時,凡妃子之備幸者皆有壹綠頭牌,書姓名於牌面,式與京外官引見之牌同。或十余牌,或數十牌,敬事房太監舉而置之大銀盤中,備晚膳時呈進,亦謂之膳牌。帝食畢,太監舉盤跪帝前,若無所幸則曰去;若有屬意,則取牌翻轉之,以背向上。太監下,則摘取此牌又交壹太監,乃專以駝妃子入帝榻者。屆時,帝先臥,被不覆腳。駝婦者脫妃上下衣皆凈,以大氅裹之,背至帝榻前,去氅,妃子赤身由被腳逆爬而上,與帝交焉。敬事房總管與駝妃之太監皆立候於窗外。如時過久,則總管必高唱曰:“是時候了。”帝不應,則再唱,如是者三。帝命之入,則妃子從帝腳後拖而出,駝妃者仍以氅裹之,駝而去。去後,總管必跪而請命曰:“留不留?”帝曰不留,則總管至妃子後股穴道微按之,則龍精皆流出矣;曰留,則筆之於冊曰:“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妃。”亦所以備受孕之證也。此宮禁中祖宗之定制也。若住圓明園,則此等儀註皆廢,可以隨時愛幸如人家然,然膳牌之遞仍照舊也。所以帝皆住園時多,必至年終始回宮,壹至二月中,又幸園矣。覺羅炳半聾為予言。炳言此猶沿前明宮之例,世祖因其可制子孫淫逸之行,遂因之。

此舉是延續明朝,清世宗認為這種制度保證皇室血統不被混淆,從而對皇位繼承問題有很大關系,同時也可對後代的皇帝縱欲有壹些限制。有人認為,是「為了防止有人暗藏武器帶入皇帝寢宮所采取的安全措施」。當然也可能是清代帝王生活驕奢淫逸的情趣。

(部分答案來自知乎問答:為什麽古代妃嬪首次侍寢要剝光以後,用被子裹起來,再被擡到皇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