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明明只有十二個皇帝,為什麽叫大清十三王朝?
大清王朝在296年裏,總***傳了十二位皇帝,他們分別是: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太宗文皇帝皇太極、世祖章皇帝福臨、聖祖仁皇帝玄燁、世宗憲皇帝胤禛、高宗純皇帝弘歷、仁宗睿皇帝颙琰、宣宗成皇帝旻寧、文宗顯皇帝奕詝、穆宗毅皇帝載淳、德宗景皇帝載湉、廢帝溥儀。
之所以有清十三王朝的說法,解釋有二。
第壹種是按照年號來說:皇太極有兩個年號,分別是“天聰”和“崇德”,後人依照十三個年號,說滿清有十三王朝。但是“天聰”是後金的年號,當時皇太極並未稱帝,只是可汗,所以嚴格意義上說“天聰”算不得清王朝。“天聰”十年的四月,可汗皇太極才正式稱帝,改元“崇德”,也就是說崇德元年,大清王朝才算正式建立。甚至他父親努爾哈赤的皇帝稱號是他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稱帝後追尊的,所以也算不得皇帝。如果按照年號來說的話,清朝應該只有十壹個年號,十壹個皇帝。
第二個解釋是按照人數來算:雖然清朝的年號只有十壹個,但是皇帝人數卻不止十壹人。清王朝除了努爾哈赤的皇帝稱號是後來追尊的,其實還有另外壹個追尊的皇帝,他就是睿忠親王多爾袞。攝政王多爾袞作為努爾哈赤的嫡出十四子,曾被世祖章皇帝福臨追尊為“成宗義皇帝”,雖然不久後就被清算,褫奪了皇帝的尊號,但不管怎麽說也是當過皇帝的,所以這麽說來清朝應該是有十三位皇帝的。
綜上兩個解釋,大清十三王朝的說法其實是不準確的,不管是按照年號來算,還是按照實際皇帝的人數來說,清朝也都只有十壹個真正在位執政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