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場上的家》音樂教案設計
《牧場上的家》教案設計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演 唱歌 曲,抒發內心對牧場的贊美之情。
2、過程與 方法 :初步掌握弱起拍、連音線、漸強、漸弱,用歌聲來表達歌曲的意境和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牧場上的家》,從中感受音樂的人文性, ?家?的可愛,?家?的樂趣,通過歌曲體驗對家鄉的依戀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學重點:
用優美、流暢的聲音來演唱,抒發內心對牧場的贊美之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弱起拍、延音、漸強、漸弱、壹字多音等音樂標記在演唱中的表現。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練聲、模唱(過程性評價)
設計意圖:3條連聲曲與3組音的模唱均選自本歌曲裏的主要旋律加以簡化,旨在讓學生對歌曲的有個潛在的熟悉感,為後面的學唱做鋪墊。在練聲過程中的評價,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傾聽,邊唱變聽,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音準。
二、聆聽(導入)
1、聆聽:韓紅版本的?家鄉?。
2、討論:這首歌曲的名字 日喀則?它是屬於哪個地區?妳還聽清楚了歌曲裏面唱的家鄉日喀則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日喀則處於西藏西南部,藏語的含義是?水土肥美的莊園?。)
3、誇家鄉:每當提起?家?這個詞就會使人想起自己的親人,和在家中度過的美好時光,?家?是我們棲息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能在自己溫暖的家裏感受生活的每壹天是件多麽幸福的事啊,那老師想問問妳們,妳們愛自己的家鄉嗎?誰來誇誇我們自己的家鄉呢?(生自由回答)
4、聽新歌:今天啊有位美國的小朋友想帶我們去他的家鄉做客,他是用歌聲來向我們介紹他美麗的家,請同學們仔細的聆聽,找到他的家在哪兒?他家又有哪些美景呢?我們壹起來聽聽。
設計意圖:同種風格的流行歌曲導入配上圖片,更能讓學生盡快的進入角色,從贊美別人的家鄉聯想到自己的家鄉進而誇壹誇自己的家鄉,能從情感上引起學生的有意註意,更快的進入到 學唱歌 曲的狀態。
三、自主(感受)
1、想壹想:欣賞完視頻之後的感受?(生自由回答)
妳們知道她的家在哪兒了嗎?(生回答)師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她說那裏有些什麽?多麽美麗的地方啊,真是讓人無限神往!
2、做壹做:接下來就請大家再聆聽壹遍歌曲,同時拿起手中的筆完成預習四步
驟。(聽完後出示預習四步驟幻燈片,生分小組討論並做標記)
3、說壹說:每組出壹名代表 說說 看妳們完成的預習四步驟。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說明。(師跟隨學生的歸納逐步出示卡片板書)
設計意圖:結合工作室的課題研究,主要在這個環節展示學生學習的自主程度。通過此種學習過程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長期堅持能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能力。這壹環節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做到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也就是在關註學生學習四步驟的過程中,把演唱練習盡可能多得結合音樂理論在壹起邊說邊唱邊感受體驗。
四、合作(體驗)
1、合音樂填詞唱。師:妳們有不會填的地方嗎?有沒有跟不上音樂的地方?(解決學生演唱中遇到的困難)
2、合鋼伴演唱。(引導學生找到關鍵詞?那兒?)
3、找出學生在學唱過程中的難點,並及時解決(弱起小節、漸強、漸弱、力度)
4、再次聆聽師範唱歌曲。設問:第壹段與第二段的情緒相同嗎?(生討論,師
總結 :第壹樂段主要是介紹家的美景,旋律優美又有蕩漾之感,曲調平穩中帶有起伏,描繪了牧場的美麗景象富有詩意。第二段旋律主要是抒發對家的熱愛,更加優美而又抒情,不僅表現了開闊空曠的家園意境也抒發了人們對牧場家園的贊美之情。最後的樂句曲調又趨平穩,它使人們完全沈浸在這美麗的家園情境之中,感受和表達了對甜美生活的熱愛情感。
設計意圖:始終要提醒學生註意我們找出的那些音樂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如何在演唱過程中用自己的聲音去表現,這些都是為歌曲所要表現的情感服務的。教師的範唱主要為營造氣氛以及激發學生對演唱的欲望,提醒學生自己演唱時要註意情感升華。
五、小結
美好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讓我們帶著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在優美、靜逸的歌聲中和大家說再見吧!
《牧場上的家》教案設計二
教學目標:
壹、用平穩、悠長的氣息和柔和、連慣的聲音富有表情地歌唱,表達對家鄉的依戀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學習弱起小節的含義和他在音樂中的表現效果。
教學重點、難點:
1、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
2、弱起小節的學習;長音的延長時值。
3、歌詞的填入,字與音對齊。如:那兒的兒化音和那兒沒有兒話音的填入。
教學過程:
壹、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家?是我們每壹個人的港灣,是我們生活的依托,在自己溫暖的家裏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我們每壹個人都熱愛自己的家。
在美國的鄉村有個同樣溫暖的家庭,讓我們看看①看他們家到底在哪裏?②他們家有什麽美景?
觀看課件
師生交流。(他們家在草原,他們家有水牛、小鹿、羚羊;那裏是快樂的天堂)
這位美國小朋友的家真是快樂的天堂啊!瞧!他們還在小院裏唱起了家鄉的歌。我們和他們壹起學吧!出示課題:牧場上的家
三、新授歌曲
聆聽錄音範唱。讓學生感受歌曲。
〈壹〉學習曲調
1、觀察曲調。向同學提出學習時應該註意的問題(弱起小節、連音線、附付點四分音符等)。
講解不完全小節和弱起小節:第壹個小節同我們以前認識的有什麽不同?(第壹小節 不完全?..) 想想這樣的小節應該弱唱還是強唱?它的不完全部分上哪兒去了?(末尾) 這樣的小節就叫弱起小節。
2、想想以前我們在音樂課中唱過或聽過的歌曲、樂曲有哪些是從?弱起小節?開始的?舉幾個例子。如:(本期的〈晚風〉)
3、先學第壹部分。
(1) 聽琴、劃拍、自學曲調。
(2) 老師有重點地輔導。
(3)聽壹遍唱壹遍。第壹遍:聽琴、劃拍、心裏唱;第二遍:聽琴、劃拍、唱出聲。(培養學生認真聆聽的習慣,以聽促唱)。
(4) 完整唱壹遍。
4、學第二部分。用同樣方法學習。
5、完整、準確唱全曲。
〈二〉歌詞教學
1、全班準確、有感情的朗讀歌詞。思考:歌詞表達了美國小朋友對自己家的怎樣的感情?(對家的無限熱愛之情)
2、填入歌詞。要求:①歌詞要與音對準。②不要忘記曲調。先填第二段。解決那兒的兒化唱法。再加第壹段歌詞。
3、完整、準確唱歌曲。
〈三〉歌曲處理
1、啟發學生:妳覺得應該用什麽樣的聲音來表現達小朋友們對牧場上的家的熱愛呢?妳能邊唱邊想象歌中描繪的美麗牧場上的家嗎?用妳們的聲音告訴老師,好嗎?
2、帶著妳想象的歌曲描繪的意境,有感情地齊唱《牧場上的家》。
3、創編歌詞。同桌同學合作創編壹段熱愛家鄉、歌頌家鄉的歌詞,使情感得到升華。
附老師自編歌詞:我的家在晉城,這裏風光秀麗,還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還有有名的土特產,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的驕傲。家!晉城?我的家!這有很多的名勝和古跡,有名的土特產,還有實驗小學,它們都是我們晉城的驕傲?
四、改編練習
1、非常熟練唱好前8小節曲調。
2、掌握4/4拍或6/8拍的特征。
3、學生自由選擇兩種拍號進行改編。
4、改編展示:學生試唱自己的改編曲。鼓勵學生的改編曲。
5、小結:改編也是壹種創作,但由於不同的拍號,所以情緒也不盡相同。
五、課堂小結
《牧場上的家》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唱好弱起小節,準確的唱好歌曲 曲譜 ,初步理解世界的音樂元素?說唱。
過程目標:利用對比聆聽感受幾種不同情緒的歌曲。通過視唱唱好歌曲,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
情感目標:讓學生初步了解世界的音樂元素激發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唱好歌曲
難點:用不同的節奏、速度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
教學過程:
壹、 導入:
1、 聆聽壹首外文歌曲,聽後讓學生說壹說:聽了這首歌曲給
妳什麽感受?(學生可能會回答:輕松、愉快、舒服)
是的這首歌曲讓我們身心都非常愉悅,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壹樣。 有這樣壹群美國的孩子他們的家在壹望無際的牧場上。讓我們壹去去看看。
2、 導入聆聽歌曲《牧場上的家》
二、 聆聽、(畫拍子)
1、 聽後說歌曲的特點(中速、節奏舒緩、情緒優美)並和前
壹首歌曲進行對比
2、
聆聽教師範唱看譜子說壹說歌曲分成幾部分。每個部分的
特點
三、 學唱(畫拍子)
1、唱譜子,特別註意弱起小節,邊唱邊找到曲譜的特點。說出旋律的特點(平穩,就好像遼闊的牧場)
2、唱歌詞。註意壹音多字的地方。
3、歌曲處理,按照歌曲的上下行進行力度的變化。
4、完整演唱。
四、歌曲二度創作
1、介紹說唱。並聆聽壹首說唱歌曲。
2、把這首歌曲也改變成壹首說唱歌曲。
(1)明確第壹部分說,第二部分唱。說的部分:
(2)請學生說壹說如何改編:要註意把節奏舒展的地方都變得緊湊。長音都縮短。
3、完整演唱
視導課教案
音樂第九冊
課題:牧場上的家
猜妳喜歡:
1. 《黑臉小白羊》小班教案設計
2. 初壹地理澳大利亞優秀教案
3. 高二地理選修5湘教第壹章教案
4. 初壹地理澳大利亞教案
5. 高中必修三地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