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吳雲青是誰啊

吳雲青是誰啊

生於1951年的蘇華仁,16歲時父母雙亡,從此他時常為家人的世代壽短而傷心,並留意尋求長壽之道。1980年9月,他看到《人民日報》上有關吳雲青的報道後,非常激動,便拿出當月30多元的工資赴延安找吳雲青。到延安的第六天,他便被吳雲青收為入門弟子。從此,蘇華仁便堅持修身養性,並不斷往返於延安與安陽之間,與吳雲青結下了深厚的師徒之誼。1998年7月28日,蘇華仁前往延安探望師傅,吳雲青老人說要去河南安陽住壹段時間。

師命不可違,蘇華仁便把吳雲青接到安陽市北郊住進了"佛爺廟"。 安陽乃殷墟故地,甲骨之鄉,自古人傑地靈。"佛爺廟"雖然不大,倒很是清靜。吳雲青在那裏過了壹個月的悠閑生活。8月底,老人忽然對飯菜不加理睬了,只喝壹點水,整日盤腿打坐。蘇華仁看到師傅開始"辟谷",即不再食飯,便知道師傅將不久於人世了。吳雲青"辟谷"到第七天中午,忽然睜開眼對蘇華仁說:"離安陽不遠的西方有壹座古剎,那個地方好呀。" 蘇華仁趕忙四處打探,終於查明師傅所說的古剎便是住於安陽縣天喜鎮西南五公裏寶山上的靈泉寺。蘇華仁知道,師傅找到了歸宿。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靈泉寺,始建於1400年前的東魏王朝,隋唐時期已是我國著名的佛教聖地,有"河逆第壹古剎"之稱,這裏至今還保留著隋唐以來70余座高僧的墓塔。在靈泉寺周圍,遺留著二百余處自北齊以來各朝各代的佛雕和摩崖石刻,安陽人稱這裏是"萬佛溝"。蘇華仁知道靈泉寺不是誰說坐化就能坐化進去的,他找到靈泉寺負責人郭藝田,說明了師傅的身世及願望。郭說他做不了主,要報請上級主管部門同意。9月3日,郭藝田和主管領導安陽縣文化局局長鄧葉君到"佛爺廟"看望吳雲青。當看

到吳雲青瘦削的臉上仍然紅光滿面,雙目炯然有神時,鄧局長不禁贊嘆:"真乃奇跡,這麽大年齡的老人見不到壹點病態。"遂表示同意他的要求,不過又說吳老不能坐化在靈泉寺內,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不能更變原貌,只能坐化在寺外。吳雲青含笑致謝,表示理解。

兩天後的午夜,熟睡中的蘇華仁突然被師傅喚醒,說要到廟外走走。這天正是農歷七月十五。走出小廟,但見月明星稀,萬籟俱寂,郊區的曠野恬然而靜謐。吳雲青興致很濃,談道說佛,口若懸河,壹口氣談了幾個小時。 不知不覺月已西斜,遙遠的東方微微泛起了魚肚白。吳雲青慢慢地摘下地裏壹片嫩玉米葉,彈了彈上面的露珠,細細咀嚼後,平靜而淡淡地對蘇華仁說:"當夜裏沒有月亮的時候,我就要走了。"並且再三交待,等他坐化後,把他放入壹個缸內,3年以後打開,如果自己的養生之道行之有效的話,應該是肉身不腐的。

回到廟內,吳雲青依舊靜修,不食五谷,偶爾飲上壹點水。蘇華仁擔心師傅有病,便請來醫生,診斷結果身體正常。山西和陜西的弟子聞訊趕到安陽探望師傅,問及歸宿地,無論陜北,還是太原,吳雲青連連搖頭,說哪裏也不去,就住安陽,靈泉寺。

吳雲青天壹天比壹天枯瘦,臨辭世前幾天,12小時打坐,12小時臥床,如此輪換,連水也不喝了。蘇華仁告訴筆者,在最後的日子裏,師傅躺下12小時後臉色就發白,呼吸也不那麽暢快,便示意扶他起來參禪打坐。 9月18日,蘇華仁同幾個師兄弟到靈泉寺為師傅選塔址,他們走遍了靈泉寺周圍的山山崗崗,最終選中了位於東魏道憑法師焚身塔以西的壹個小山下。那裏居高臨下,四周翠柏環繞,山草野花盡收眼底,真是壹個好去

處。

9月18日夜11時,吳雲青將弟子召集到身旁,依次看了幾眼後,便閉目打坐,不再睜眼。1998年9月22日淩晨2時15分,壹個沒有月亮的深夜,正參禪打坐的吳雲青,忽然連笑三聲,停止了呼吸。

不腐肉身

吳雲青仙逝後,蘇華仁和師兄弟們決定為師傅守靈3日以寄哀思。 當時,天氣正熱。吳雲青逝世三天後的肉體依然富有彈性,四肢柔軟,栩栩如生。

9月24日上午10時,運載吳雲青遺體的靈車緩緩駛向靈泉寺。老人被安放在汽車後排座位上,周身以白布包裹,保持打坐姿勢,弟子們守護左右。由於出家人的喪事不許哭泣,車內寂靜異常,只能看到壹張張悲淒的面孔。老人雖然擁有海內外眾多的弟子,但為了防止不必要的紛亂,只有十余位弟子為他送行。由於負責建造墓塔的工匠們透露了風聲,靈車趕到靈泉寺時,附近壹帶已聚集了數千人。

11時,在輕柔舒緩的佛教音樂和佛經聲中,眾弟子將師傅擡起來,向已修好的墓塔走去。說來令人稱奇,隨著眾弟子的走動,老人的頭壹顫壹顫的。人們看到了,有小孩子喊:"還活著呢!頭還動呢!"

弟子們保持著吳雲青的坐姿,將其面東南背西北放入壹口高約100厘米,直徑約80厘米的瓷制缸中,並將壹只高約50厘米,直徑約80厘米的瓷盆口對口地扣在上面。之後將瓷盆開了壹個小口,從開口處裝上壹只通上電線的燈泡,蓋上玻璃封牢,於次日封塔。墓塔高約180厘米,分6層,

以青石砌成。裝上燈泡的目的是為了3年之後通上電源以瞻仰吳雲青的肉身。蘇華仁說?quot;得道高人,死後可能肉身不朽。究竟化與不化,3年後開缸壹看便知。"

然而,距離吳雲青老人坐化3周年尚有272天的2000年12月24日,專家們為什麽要提前打開老人坐化的缸呢?

原來,自有關記者尋訪吳雲青老人及老人160歲年齡的系列報道被評為1999年度十大假新聞之壹後,安陽縣文化局領導對老人3年後肉身不腐的遺言開始懷疑。他們想到如果在3周年時開缸,2001年9月24日正是家歷八月,天氣熱,萬壹肉身腐爛,氣味難聞,不好處理。於是,他們於2000年11月26日,前去曾經發現不腐肉身的九華山請教防腐專家。專家們認為,吳雲青坐化已近800天,可以開缸。不腐肉身成就成了,不成再等到3周年時開缸仍不會成。而且現在正好是冬天,氣味不會太刺激。 2000年12?3日,九華由防腐專家來到安陽靈泉寺。12月24日下午5時,靈泉寺周圍實行交通管制,只許遊人下山,不許再上山。

晚9時50分,寺院內只剩下安陽縣文化局局長鄧葉君、副局長趙金爐、靈泉寺負責人郭藝田和從九華山請來的蔡英東、馮萬忠等3位防腐專家及3名石匠***9人。眾人來到吳雲青老人的石塔前,做開缸前的準備工作。 晚9時59分,專家令石匠破塔。

6層青石塔的青石壹塊塊依次被挪開後,露出壹個倒扣的瓷盆。專家們不再讓石匠動手,親自把糊在瓷盆邊沿的水泥壹點點刮掉,移開瓷盆。頓時,壹股淡淡的甜味從缸內飄了出來。

蔡英東趴到缸口,拉亮缸內事先裝好的電燈,把手伸到缸內,隔著道袍摸

了壹下吳雲青的背部,禁不信大叫壹聲。從人大驚,急問怎麽了,蔡說吳老身上的道袍沒有腐爛,背部肌肉仍富有彈性。

從人壹齊動手抓住老人打坐的棉墊四角,扶住老人的背部,把他請出,放在壹張木板上。日光燈下,只見老人皮膚色澤紅潤,生前飄逸的滿頭白發和胡須,仍是那樣灑脫。

九華山防腐專家馮萬忠掀開吳雲青的道袍,用手按其臀部,形成壹個小坑,但是馬上就平復了。馮驚奇地說:壹般人死後十幾個小時就全身僵硬,100天就肉骨分離開始腐爛了。但是,老人坐化823天後從缸內請出來,身體還這般柔軟,真乃罕見。

剪去老人身上裹的白布和道袍,老人坐化時的姿勢仍沒有改變,全身的皮膚完整無缺,因常年赤腳行走,腳上磨出的老繭仍清晰可見,左臂粗細均勻,右臂上的肱二頭肌鼓出壹大塊,據說這是常年用右手勞動的結果。唯壹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安陽縣文化教育局及老人的弟子沒有經驗,當時不知道在老人打坐的棉墊下放上生石灰,並用木炭把缸周圍的空隙填滿,這樣既能保證老人打坐時的姿勢,還可以吸收裏面的水分。由於老人周圍什麽也沒有填,上身重力前傾造成胸骨下陷,專家們不得不用兩塊鋼板支撐起來。

2001年2月16日,筆者采訪時,見到吳雲青老人的不腐肉身端坐在靈泉寺內的壹間屋子裏,頭臉蒙了塊黃布(以示敬重),待軀體尚存的5%的水分全部揮發後,再刷上金粉,塑成金身,永久地存放在靈泉寺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