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收山

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收山

喜歡美食,可是好像還沒有什麽美食能讓人念念不忘,仔細在腦海裏回想,覺得最好吃的,也只過是母親做的那壹碗,家常面。有人說,懷念某種食物的味道,不過是因為,曾經吃食物的當下。

《收山》講的是北京廚子的故事,最初吸引人的壹是因為美食,二是因為這個序:

“也許很多人都和我那些同學壹樣,覺著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有數不清的事情要做,數不清的東西要抓在手裏,這輩子他才賺了。其實未必,真正刻在妳心裏,在妳記憶婆娑的那壹刻,映在眼前的,不過還是那壹兩個瞬間而逝的畫面而已。他們曾經於某段時光,停留在妳的生命裏,就此紮根。我想,這樣的畫面,就是宿命,是任憑妳窮盡壹生,千辛萬苦,都不會改變的。因為有它,妳才所以為妳。”

故事圍繞屠國柱展開,娓娓道來。

壹、是堅守還是妥協

葛清是個奇怪的老頭,頑固、死板、不近人情、壹意孤行,老頭子活了壹輩子,堅持著自己的理念,堅持烤鴨的每壹道工序,可是最終鴨房沒了,晚景淒慘。

屠國柱年輕時熱血方剛,他壹直想做宮廷烤鴨的傳人,最終如願以償。可是在時代的發展中顯得格格不入,他的做菜容不得半點馬虎,他堅守,容不得半點瑕疵。故事的最後,他蹲回烤鴨房熬中藥,直至被單位辭退。

邢麗浙是萬唐居的會計,她負責的帳,壹分是壹分壹毫是壹毫,丁是丁卯是卯,不管是誰壹點情面都不給網開;精明如她,也會在年老的歲月裏,向歲月作出妥協。

看的見的,看不見的,都順著歷史的洪流滾滾向前,絲毫沒有停下來的趨勢。計劃經濟變成市場經濟,餐飲不簡簡單單的是餐飲,壹切都不可逆,壹切都不可轉。

二、吃的是菜做的是心

中餐不像西餐,每壹種食材都有嚴格的分量。可是中餐壹樣有嚴格的程序,但即便遵循了這些程序,做出來的菜依舊不同。吃菜的時候,其實能吃出做菜人的心。

“肉片被他輕描淡寫地劃進鍋裏,轉眼間,桂花開,像是揮抖水袖的奇女子,戲出白色綢絹。水袖變成鵝黃的照晚殘雲時,老人眼到手到,即刻撈出,讓油走幹。”

馮炳閣精於吊湯,壹鍋湯可以守上好幾個小時;陳其是冷葷方面的壹把手,食材在他手下翻飛,變幻成各種模樣,精彩異常;田艷在腿上鋪布,在眾目睽睽中切起肉壹點不帶含糊……

三、少來夫妻老來伴

人活的久了,被生活打磨太多,年輕時候的戾氣就慢慢收起來。

年輕時候的馮炳閣多硬氣,誰都不服,壹道菜錯壹個步驟他立馬連盤子帶菜掀到墻上。後來為了吃頓好飯,忍氣吞聲,腆著臉混進別人的宴席。

屠國柱也是,剛到店裏的時候血氣方剛,總想著幫所有人,堅持所有原則。最後他坐在會議裏,聽著馬經理花枝招展的語句,忍氣吞聲壹句話都不說。

無奈時代變,大家也都變。

像老去的刑麗浙,跟屠國柱愛過,鬧過,最後端著屠國柱在烤鴨房裏熬的中藥還是忍不住感嘆壹句“少來夫妻,老來伴。”情呀,愛呀,坎坷風雨,經歷過年輕時的波瀾壯闊,那叫夫妻。老了不說愛,也沒有可以吵的架,妳為我熬中藥,我給妳講講故事,彼此陪伴就最好。

壹個時代的變遷,總有壹些東西會消亡,新生事物會取代傳統傳承,而社會的變遷與發展也是因為這樣的內在動力而不斷地向前。《收山》整個作品的主軸和主線便是這樣的變遷,人倫之常,堅持的、順應的都是在風雲際蕩之中的尋常。

這書裏這麽多好吃的,本該讀得有滋有味。沒想到最後還是更多心酸,特不是滋味。書本身其實寫得挺好。我就琢磨,為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