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裝修設計 - 南通學院的戰後第二次合並(1945-1949年)

南通學院的戰後第二次合並(1945-1949年)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南通學院師生準備遷回南通,在南通學院本部成立了還校辦事處,接管已滿目瘡痍的校舍校具。

南通學院農科、紡科(1946-1949年)

1946年秋,因校舍不夠,只有紡工系兩個班、染化系壹個班與農科壹年級回到南通上課,其余二、三、四年級學生只能在上海臨時校舍上課。

1947年春,農科農藝系與紡科二年級學生相繼遷回了南通唐閘上課,農科畜牧系與紡科三、 四年級學生,仍留在上海上課。

1948年,由於國***內戰,南通局勢不穩,除了新招的兩個班,其余的學生再次遷到了上海上課。

1949年8月,南通與上海解放,農科、紡科幾百人冒著酷暑,通過水陸兩路遷回南通,9月,農科農業經濟學系並入了浙江大學。

自1938年為抗日戰爭遷出,南通學院各科顛沛流離,整整12年。據當年的紡科學生、張謇的嫡孫張緒武回憶:“當滿載著全校師生的大達號輪船駛過狼山、靠近南通港時,幾乎每個人都是熱淚盈眶”。

南通學院醫科(1945年)

1945年,日本人投降後,國立江蘇醫學院準備遷至鎮江,私立南通學院報告要求在原址恢復醫科,後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了報告,於是原南通學院醫科師生從重慶碼頭登船,壹路順流而下回到南通。

為辦好醫科,南通學院時任常務校董張敬禮(原醫學專門學校首任校長張詧之子)特從大生紗廠拿出16億法幣,買下了當時的江北醫院,用於充實醫科、重建附屬醫院。

1946年,醫科正式恢復並招收新生。

這是飽經戰火的私立南通學院/私立南通大學的農科、醫科與紡科三科的第二次合並。

1946年,南通學院農科、醫科與紡科三科***錄351個學生,報考者有1332人。學校擁有壹流的排球隊、羽毛球隊。學生們自己辦有報刊雜誌,學生們吹拉彈唱,有的在大壹就開始排演曹禺的名劇《雷雨》、《原野》等。據張緒武(南通學院紡科本科1946級)回憶,他在劇中還曾扮演過周萍與焦大星兩角。

從校友曹成生保留的當年聽課筆記與考試試卷可知,南通學院當年是雙語教學,外籍教師很多,學生的英語水平很好,當年雖沒有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南通學院卻有大量畢業生出國留學。紡科校友黃立還保留著南通學院畢業留言簿,他當年的畢業證書是他自己動手設計、制作的,這算作是他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

當年的紡科、農科畢業紀念冊,從首任校長、學校沿革、老師介紹,再到同學的照片,做得相當精美,這些都是學生自己設計、制作的。且裏面還有壹些產品的小廣告,這樣學生們就可有所收入、自食其力了。據當年的照片顯示,抗美援朝時期,南通學院學生走上街頭,宣傳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在1950年,包括張緒武在內,南通學院紡科壹大半學生提前畢業,響應國家號召,雄赳赳氣昂昂奔赴東北,支持新中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