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叫消毒劑?常用的消毒劑有哪些?應用時需註意哪些原則?
消毒劑是指用來進行殺滅病原體的化學試劑。
根據化學性質,常用的消毒劑可分為:酸堿類、醇醛酚類、表面活性劑類和氧化劑類。具體用法見表1:
" role="table
表1 常用消毒劑的用法
" role="table
表1 常用消毒劑的用法(續)-1
使用消毒劑時應註意以下原則:
(1)根據消毒目的,正確選擇消毒劑。壹般來說,消毒劑必須是高效廣譜,即用量少,但效果好,同時能對多種病原體有殺滅作用。其次是低毒、無惡臭、無異味,對人和畜禽無毒或毒力很低,沒有不良作用。第三是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因為消毒劑殺滅病原體的作用需要有壹定的時間。
(2)在混合使用消毒劑時,要註意它們的化學性質,切忌不同性質的消毒劑因混合而產生反應而失效。比如酸類(包括酚類)不能與堿類混合,表面活性劑不能與肥皂等洗滌劑混合。
(3)嚴格按照要求配制使用濃度。濃度過高或過低都是不適宜的。濃度過高可能對壹些器具產生腐蝕作用,而且有時反而起不到消毒作用(比如酒精)。濃度過低則起不到消毒作用。
(4)要註意說明書中有關內容,不使用變質或過期失效的消毒劑。使用時註意使環境達到消毒劑作用的合適溫度。對可能產生有害於畜禽的殘留物的消毒劑,應避免使用於與畜禽直接接觸的器具消毒。
(5)對各類器具的消毒必須首先清洗其表面,使消毒劑能夠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