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百脈泉仙子海選 急需朗誦的詩詞 最好是寫百脈泉的 還需要背景音樂
遊明水即事
尋到泉源別有天,梵王宮殿鎖雲煙。
珠璣萬顆霏霏雨,壹片空明在眼前。
作者:馬汝舟,字濟川,號春帆,清代嘉慶辛酉進士、著名學者,著有《貽谷堂詩》
珠 泉
層層煙柳護名泉,繞砌莓苔浸碧天。
海底魚龍通氣息,空中雲鳥看回旋。
壹泓清沁塵無染,萬顆珠璣影自圓。
更喜兒童能戲水,爭眾淵底摸金錢。
二
誰從海底透鴻蒙,迸出蛟珠萬竅通。
圓轉浮來非是幻,玲瓏看去總成空。
印心凈沏濤翻綠,照面光寒日映紅。
林鳥飛還人跡靜,水雲深鎖梵王宮。
作者:韓尚夏,字縉雲,章丘明水秀水村人。清康熙丁酉年(公元1717年)舉人,由明通進士,官河南汝州同知,著名學者,著有《小峨嵋集》,曾任乾隆《章丘縣誌》主筆,對維修龍泉寺有貢獻。至今梵王宮抱柱上留有他的提聯。
土鼓城懷古
土鼓城西百脈泉,安瀾入海幾千年。
水經曾載酈生註,縣誌何嘗古跡傳。
東北白峰千裏橫,西南脈水壹川明。
至今未絕鄉人口,猶指橋東號甕城。
作者:康騰蛟,字孟宗,考古學家,清代乾隆舉人,任過肥城縣教諭,博學多才,著有《古跡考》壹書。此詩對研究百脈泉、土鼓城有重要意義。
遊百脈泉壹韻五首(選三首)
其壹
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
不霜清見底,漱石寂無聲。
顆顆如珠碎,紜紜比鏡平。
不能容小艇,但可濯長纓。
其二
景物東南勝,泉佳不可名。
池清能照影,風激始聞聲。
繞寺流環徑,過橋勢與平。
蔔居定無所,此可解塵纓。
其五:
壹丘新隱姓,百脈舊嘉名。
時有山獐下,長聞水鳥聲。
林居有足樂,世事不能平。
北虜南倭寇,何人為請纓。
作者:李開先,字伯華,章丘東鵝村人。海內稱中麓先生,明嘉靖已醜進士,官太常少卿提督四驛館。李開先是李清照之後章丘文化的代表人務,此五首詩有他的真跡存於梵王宮西外壁。
和張邑侯過明水之作七律八首 (選兩首)
其壹
樓臺近接繡河陽,菱荷風來水氣香。
黃鳥時鳴楊柳院,清流常繞稻荷鄉。
僧房竄鼠松雲冷,苔徑無人鹿跡荒。
乍有高軒來系馬,驚鷗飛去不成行。
其五
百脈泉生白山陽,野田早發青蓮香。
長楊浮動龍蛇影,叢葦橫遮雁鶩鄉。
馬跡渡橋驚鳥夢,人家流水作花黃。
使君更有濠梁思,揮淚煙雲墨幾行。
作者:蒲松齡,淄川人,清代文學大家,馳名國內外,生前曾多次來明水,留有詩文多篇,尤以《過明水八首》膾炙人口。此詩是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蒲松齡陪淄川知縣張嵋來章丘拜訪章丘知縣鐘運太時所作。
百 脈 泉
方池半畝水盈盈,蘋藻交橫徹底清。
萬顆珠璣時沸湧,壹天星鬥自空明。
綠筠雨過色偏好,黃稻風來香細生。
應識寒泉分濟脈,倚欄閑自洗茶鐺。
作者: 焦詵曾,字又詵,號若林,是清代雍正年間章丘的壹位秀才,有《若林詩稿》。
珠 泉
方塘壹鑒水源源,萬顆珍珠碎復圓。
眼底有無休著相,世間生滅總無端。
攜來薄酒拼成醉,招得佳朋須盡歡。
此會乾坤非易得,何妨竟日此憑欄。
作者,李慎修。字思永,號雪山,普集鎮西埠村人,清初康熙進士,歷官多任清廉有聲且詩文創作上成就卓著。是章丘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壹。
繡 江
長白山前繡江水,展放荷花三十裏。
看山水底山更佳,壹堆蒼煙收不起。
作者: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山西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朝末年著名文學家。於公元1235年暢遊濟南,曾東來遊於百脈繡江,留有詩文。
珍珠泉宴賞
喜泉靈沼向齊稱,百道清淙地底騰。
炯炯驪珠迥夜色,盈盈蛟淚奪秋澄。
初疑碧漢翻金粟,忽憶明河鎖玉繩。
最是沾恩歌湛露,賜來尊酒又如澠。
作者:王世貞字元美,號風洲,江蘇太倉人,嘉靖進士,明代文學家,後七子之首。
百脈水出土谷縣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脈俱出,故謂之百脈水。
——酈道元所著的《水經註》卷八
百脈水出(亭山)縣東北平地,水源方百余步,百泉俱出合流故名之。
——選自唐《元和郡縣圖誌·卷十》
蓋歷下諸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
——元代· 於欽 《齊乘卷二·水》
註:此三段文字乃歷史上對百脈泉的百脈泉的評價,體現了百脈泉在濟南諸泉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