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飛虎的成長經歷
龍飛虎(原名Chris Lonsdale)出生在新西蘭南島基督城附近的壹個小鎮——貝爾法斯特。他的父親50年代從英國移民到新西蘭,是壹位工程技術人員,而他的母親則是壹名家庭主婦。
在他五歲那年,他入讀了貝爾法斯特鎮唯壹的小學,那個時候他看英文文字都會感覺到困難,而且閱讀能力也要比其他孩子差壹些。但是經過簡單Phonics訓練,加上富有吸引力的故事書,他的閱讀能力開始逐步提高。
到七八歲的時候,他越來越喜歡看書,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在童話小說裏,而且特別喜歡探險和陰謀類的故事。
自從學會騎自行車以後,他幾乎每周都會騎三到四公裏的自行車到附近的公***圖書館借書,每次借上五六本,然後帶回家慢慢深讀!在這個階段的學習裏,龍飛虎逐漸可以看懂和去研究越來越多比較深和比較廣的內容。
在他十歲左右,他已經在看科幻小說 (算是他最喜歡的故事類型), 也看很多人類學、潛力學、心理學等類型的書。他記憶最深刻的壹個高峰是在他11歲那年,因為他對sleep learning (睡覺的時候學習東西)感興趣,所以他寫信給蘇聯當局研究這方面的心理學家,希望他們能夠把這方面的研究報告發過來。這個算是龍飛虎先生早年主要成就之壹。
除了特別喜歡看書以外,由於他住的地方緊挨著農村,因此龍飛虎自小就有機會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而且能夠經常和大自然接觸。這給了他壹個把自然規律滲透到自己神經系統裏的機會,因此在他壹生中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去註意事情的本質和內在規律,盡量地把所做的項目和事情都符合自然規律。
因為小時候家裏不算富有,所以龍飛虎很早就有打工掙錢的動力。十壹歲那年他去鎮裏的汽車修理站求職,結果老板被他的真誠打動,給了他壹份工作。於是每個周六,他都會把車房的地打掃得幹幹凈凈。這個工作他堅持了三年多,在這三年裏他賺到了足夠的錢。於是在他14歲那年,他買了壹臺二手車。
自小,龍飛虎就特別喜歡體育運動,他11歲已經開始參加學校的羽毛球比賽,小學畢業的那壹年,他更獲得了亞軍。 他11歲的時候也開始走進了武術界,開始學習日本柔道,為以後的武術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1972年,龍飛虎離開貝爾法斯特小學,進入凱厄波伊中學,他每天需要乘坐兩個多小時的校巴才能往返學校。當年的凱厄波伊中學是壹所剛建立不久的新學校,而龍飛虎所在的學習班也是該校唯壹的學習班。因此他所在的班級的學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該校年級最高的,壹直在為該校開創先河。
因為這是壹所剛建立不久的學校,因此學校也沒有什麽歷史或者固定的文化。所以第壹批學生和老師就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創建校園文化的重任,這其中所帶來的當然也是有喜亦有憂,苦樂參半。
對於壹般成熟的學校,學生的學習方向和學習課程會很分明,例如文科的只學文科,理科的只學理科,理工科的只學理工科。但是由於龍飛虎就讀的那壹年,學生人數實在太少,而老師人數又太多,因此所有的學生都要上文科和理科兩種課程,甚至都有機會參與理工科的課程,例如木工,烹飪以及打字等。對於龍飛虎來說,這是壹件再好不過的樂事,因為他可以有機會接觸到不同的領域和能夠鍛煉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有機會掌握更多的技能。成年以後的他發現,這些經驗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乎他的想象。
1972年,進入中學的龍飛虎開始學習法文,當時老師都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結果是讓他感到整個學習過程沒有任何意義,特別的郁悶,根本不想繼續學習法文,可是和其它課目壹樣,因為學生的數量不足,他必需堅持學下去。於是,他學了三年以後幾乎壹句話不能說, 而考試的時候則用死記硬背的知識來應付,只能剛剛過關。
1974年,龍飛虎遇到了他人生中壹次特別重要的轉折點。在那年,他的學校有壹個新西蘭和塔希提島兩地之間學生交換的活動,在年中塔希提島會把學生派到新西蘭,每壹位住在新西蘭的不同家庭裏大概兩個多月,目的是好好學習英語 (塔希提島是法國殖民地,法文是母語)。 然後,在年底新西蘭的學生會到達塔希提島,住在當地的家庭裏兩個月,而目的則好好學習法語。
幸運的是,龍飛虎的父母同意壹位塔希提島的學生住在他家,並且也贊助龍飛虎在年底的時候去塔希提島生活兩個月。可以這樣說,1974年的這個經歷,讓龍飛虎開闊了眼界,同時也解決了多年困擾他的的法語問題。 到他家來住的塔希提島學生是壹名高個兒的瀟灑男生,而兩個人很快就建立友誼,這點起兩個人學外語的興趣和動力,於是他們從最基本的溝通開始交往,很快就學會壹些基本的日常溝通用語。
1974年底,龍飛虎飛去塔希提島, 進入兩個月的法語學習生活,邊玩邊解決日常溝通上的問題,而在整個過程當中他終於明白了壹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就是日常溝通並不難,而且需要掌握的內容並不多。這個打消他以前在心理上對法語的抗拒,讓他可以開心順利地把法語吸到大腦裏,好像學母語壹樣,幫他打開了法文的大門。
在塔希提島這兩個多月的經歷完全勝過他多年上課學習積累的法文,而這在學習方法上已經給他埋下了新思想的種子,也在學習上助了他壹臂之力。當他從塔希提島回家之後,接下來的兩年法文考試都幾乎滿分,他也參加基督城裏所有學校的法文口語比賽,輕松的拿到了第二名,而此事在兩年前是不可思議的。
中學時期的龍飛虎不只是關心他的法文,去塔希提島前,法語對他來說肯定是壹個不值得考慮的事情。他在哪幾年中更關心其它的問題,也更關心培養多方面的技能。他那時候對體育運動和戶外活動的興趣開始增強,除了學習和讀書之外,他剩下的時間就是參加不同的體育運動或戶外活動。他雖然很喜歡柔道,但因為老師的離開,所以他轉到了拳擊,每周都會去體育館積極練習拳擊對打。同時,他壹周也會抽出兩、三天打壁球,而且很快就走到能夠參與比賽的水平。
他的父親也很喜歡各種不同的戶外活動,因此父子倆經常周末外出探險,冬天開車上山找新西蘭最棒的滑雪地方,痛快地玩上壹、兩天。夏天他們倆玩噴射船,在新西蘭的淺水河裏挑戰自己的開船技術。龍飛虎也經常和同學壹起帶著背包到新西蘭山區過幾天野營的生活。
與此同時,龍飛虎對科學、心理、哲理等方面的興趣也愈發濃重。加上多年來他已經打下的堅實基礎,上課與練體育之外他繼續堅持學習人類學,心理學,哲理等方面的知識,15歲前開始對催眠等方面的知識有壹定的認識和了解。
而這個時候他的環保意識也給點燃了起來。
其實,龍飛虎的環保意識應該在5、6歲的時候已經開始建立,因為當時的小學會經常安排植樹活動,也會簡單地教壹些環保意識,可是個算是比較雞毛蒜皮的事,而且龍飛虎也沒有怎麽註意。後來,隨著他閱讀越來越多的書,他開始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但是這些信息對他的影響,還遠不足以推動他有任何實質的行動。
於是,在他16歲那年他遇到第二個影響他壹生的重要轉折點。當時他喜歡過比較自由的生活,所以會經常騎自行車到附近的山區親近大自然,看到有河流,他就在那兒釣魚,或許在冷水裏遊泳,又或者在熱熱的太陽下曬壹會兒。 剛好有壹天他決定遊泳過河,河的兩岸距離大概半公裏左右,而河水動得比較快,所以有壹定的體力挑戰。他很喜歡那種挑戰,因此他跳進水裏向前沖,差不多到對岸的時候,他突然聞到讓他感到難受的氣味,原來是因為河邊有工廠排出來的廢水,他剛好遊到了那個汙染流裏邊去了,那時候的水很難聞,甚至差壹點就給他帶來了生命危險。
這個事情導致龍飛虎環保意識的巨大轉變,他從了解走到本質上的特別關心,並且下定決心壹定要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剛好當年,新西蘭有全國的文章比賽,而題目恰恰是跟環保有關,就是怎樣去節省能量。龍飛虎決定結合他多年研究的不同科學題目和他對郊外生活經驗寫篇文章去參加比賽,結果他拿到了全國第壹名的賽位!而這次小勝利對他也有很大的影響, 讓他明白了“天下無難事”的核心道理。 1977年龍飛虎在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進入三年的課程, 1979年因為學習成績很好而被選進壹年的超速學習班,在1980年底拿到了心理學的壹級榮譽碩士學位。
大學期間,除了心理學之外他還在研究統計學、化學、動物學、計算機學,也略略接觸過壹點中文,但由於教學方法過於落後,因此過了幾個月就沒有堅持下去了。 到第三和第四年,他鉆研所有坎特伯雷大學可以提供的心理學的課程,包括行為主義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 感性心理, 生物心理學, 數學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 商務心理學,臨床心理學, 語言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 他當時開始發現自己壹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跨領域整合的能力。 很多人研究壹個題目比較容易鉆牛角尖,越學越細致,而龍飛虎發現,自己在這個點上的與眾不同之處,他雖然可以鉆研壹個題目,但是他更善於發現不同領域之間的同樣規律,因此整合成更高的規律和原理。在寫壹篇論文的時候,因為他能夠整合認知心理學和生理心理學關於記憶的理論,因此得到了最高分。
大學期間他堅持追求運動的高峰,每天騎長途自行車上學和回家,參加壁球比賽等。他在大學第二年遇到新朋友,是馬來西亞的華僑,兩個迅速變成好朋友。他的朋友原來是跆拳道黑帶,也是跆拳道老師,因此龍飛虎進入了跆拳道訓練的圈子,在大學期間多次參與跆拳道對打比賽,練跆拳道變成他當時生活的壹個重要部分。
大學期間龍飛虎已經學會潛水,因此連續幾年的夏天每逢周末他就會和朋友開車上路,到海邊生活幾天,潛水捕魚,算是最自由和最天然的回憶。
進入大學的時候,龍飛虎因為中學考試成績優秀而拿到政府的補貼獎學金,但是這個遠遠不夠上學的開支和生活費,因此寒假和暑假他需要找兼職賺取足夠的錢去支持他壹年的學費。19歲那年,就是大三那壹年,他已經從家裏搬出來,自己在城裏找地方住,因此更需要依靠自己生存。大學期間,他當過伐木場工人,皮革廠工人,酒店廚房鐘點工,電路板技術工人等,因此成功地養活了自己,並且有了能力買房子,而且能夠順利地完成大學。他不只拿到學位,也給自己鋪墊了自由之路,同時也認識了很多社會各階層的人士,擴大自己的眼界了。
畢業後,龍飛虎被邀請和大學教授壹起合作半年,研究飲酒和交通事故之間的關系。在這個研究之前,有很多論點認為酒精是導致交通事故的原因,也就是說飲酒和撞車事故有因果關系。但經過研究發現,飲酒和撞車事故的因果關系是不存在的,可以說飲酒和撞車事故是有關聯的,但絕對不是因果關系。因為,很多事故的引發是情緒問題或身體太累,或已經決定自殺而飲酒再開車故意撞車等。這個研究最終得出來的結果引起了社會關註。 1980年底,剛剛畢業的時候,龍飛虎和跆拳道老朋友決定去探險壹段時間。於是,兩個人便壹路搭順風車周遊了新西蘭,從基督城出發,用了兩個多月時間繞遍了新西蘭的南島和北島。在途中的壹個夜間,龍飛虎突然冒出壹個想法,到中國來探索探索,不知為何,但是那個動機很足。到了首都惠靈頓他拜訪了新西蘭政府的很多不同部門,最終走到外交部的時候,發現有中新兩國之間的留學生交換計劃,當場他和外交官說他壹定要被選上作為新西蘭五個留學生代表之壹。果然,半年後新西蘭政府打出廣告招聘參加者,龍飛虎堅持申請,最終被選上了。1981年9月16日,他來到了中國。
頭壹年,因為來到中國的時候壹點中文都不會,於是他先在北京語言學院學習了壹年。開學不到兩個星期, 因為他在院子裏練跆拳道被看到了,北京的幾個學生邀請他做教練。於是,他成了業余的跆拳道教練。從此,每天晚上大家聚壹聚,壹起練拳,龍飛虎也利用這個機會創造自己的可明白輸入環境,因此中文水平迅速地就上來了。
在這個過程中,北京的壹位民間武功師傅來找龍飛虎,開始教他北拳。雖然龍飛虎原本打算到第二年需要到濟南學習,但因為遇到這位北京的師傅,所以他決定想辦法留在北京,因此開始申請進入北京體育學院。
原本,外國留學生在當時要進入北京體育學院是件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堅持,找了很多方法,寫信給中央領導,最後被批進入北京體育學院學運動心理學和中國武術。於是,他成了是第壹個被允許進入體育學院學武術的西方人。
在北京體院快到壹年的時候,他的膝蓋練傷了,因此他必需求醫。 受傷後,龍飛虎走遍中國,找了所有有名的骨科醫生、氣功師傅等,在廣州,上海,南昌等地方都去過和呆過,最後到四川成都住了半年。在當地有名的中醫指導下治療創傷,同時和四川武術隊隊員每天壹起練武。 在成都期間,龍飛虎壹直住在錦江賓館的壹個房間,利用晚上的時間,他翻譯了壹本有名的中國民間故事書:《少林寺民間故事》。
後來在1986年,香港正式出版了龍飛虎的《少林寺民間故事》英文翻譯版。在翻譯《少林寺民間故事》的過程中,他發現深入了解壹本著作對外語學習的效果遠遠超過用自己沒有興趣的課程來學。
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功夫英語系統中為什麽要有壹本英文原版著作作為主體教材的壹個重要原因。80年代初,龍飛虎在中國的經歷豐富多彩,更深層地認識到了不同文化的特點,語言學的捷徑,人生的道理…...他把這段經歷的重要論點和故事寫在《The Third Ear》(第三只耳朵)裏。 1985年是外國石油公司在中國南海勘探石油的高峰時期,有很多不同外企在湛江建立了石油勘探基地,在中國的南海裏找石油。其中有壹家美國公司-- Pennzoil, 聘請他作為駐華的首席翻譯,因此他從香港搬到了湛江,開始每天進行書面和口頭的翻譯工作。可以說這個時期讓他眼界大開! 他上任的第二天,他就和老板壹起去檢查剛從海底給吊上來的直升飛機。原來在兩天前,發生了壹個意外,壹部載著5個人的直升飛機掉進了海裏,機上所有的飛行員和乘客都命喪大海。那壹年,中方和外方之間的信任度極低,誰都不願相信誰,所以幾個月的互相怪責就開始,而龍飛虎必需在其間壹直充當翻譯。他也需要非常迅速地從零去掌握地質學,因為中外兩方也要談判和決定下壹個油井準確的位置,而談判的過程則需要翻譯。剛開始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龍飛虎根本不懂地質學,而且地質學的英語單詞,作為英語母語者的他幾乎完全沒有聽過。因此,對龍飛虎來說,他的挑戰是必需同時掌握地質學中英文和中文的專業詞匯!
龍飛虎在石油公司呆的時間並不長,主要原因是中國的南海很多油井都是幹的,所以大多數外國石油公司鉆了幾個井之後就放棄勘探,而員工則各奔東西分散到世界各地,龍飛虎回香港後又開始探尋新的去路。
2003年,非典肆虐著中國大陸和香港。在此期間,大多數人都選擇呆在家裏。因此,龍飛虎決定利用這段時間去寫壹本英文書,用語言心理學的觀點去解決外語學習中的問題,這本著作的名稱就是The Third Ear。 因為工作繁忙,這本書直至2005年底才正式完成。但是書稿不僅得到了出版社編輯的認可,而且也得到了很好的驗證。龍飛虎先生剛好遇到幾位曾經學習外語失敗,想再度學習的壹些學員,經過他們6個月到1年的實踐,幾位英語母語者利用書裏面的方法和觀點,順利地學會地道的普通話。The Third Ear 英文版 於2006年正式在香港出版發行。
同壹年,龍飛虎結識了陳美含,兩個人開始研究如何把《第三只耳朵》的概念帶到中國來,以及如何把《第三只耳朵》學習法變成中國人能用的學習工具。經過壹年多的研究和討論,兩人決定研制功夫英語自學系統,解決中國人學英語的方法問題和環境問題,第壹代產品於2009年7月1日進入中國外企公司的市場,2010年底經過蘋果網店進入中國地區市場,到2013年5月前,已經解決了數千中國成年人的英語學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