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處吹蘆管的全詩
不知何處吹蘆管的全詩如下:
出自中唐詩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
譯文
回樂烽前的沙地潔白似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深秋白霜。
不知何處吹起淒涼的蘆管,惹得出征的將士壹夜都在思念家鄉。
賞析
這首詩藝術上的成功,就在於把詩中的景色、聲音、感情三者融合為壹體,將詩情、畫意與音樂美熔於壹爐,組成了壹個完整的藝術整體,意境渾成,簡潔空靈,而又具有含蘊不盡的特點。
前兩句“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寫了壹幅邊塞月夜的獨特景色.舉目遠眺,蜿蜒數十裏的丘陵上聳立著座座高大的烽火臺,烽火臺下是壹片無垠的沙漠,在月光的映照下如同積雪的荒原。近看,高城之外月光皎潔,如同深秋的寒霜。沙漠並非雪原,詩人偏說它“似雪”,月光並非秋霜,詩人偏說它“如霜”。
詩人如此運筆,是為了借這寒氣襲人的景物來渲染心境的愁慘淒涼。正是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城之夜顯得格外空寂慘淡。也使詩人格外強烈地感受到置身邊塞絕域的孤獨,而生發出思鄉情愫。
後兩句“不知何處吹蘆管,壹夜征人盡望鄉。”則正面寫情。在萬籟俱寂中,夜風送來嗚嗚咽咽的蘆笛聲。這笛聲使詩人想到:是哪座烽火臺上的戍卒在借蘆笛聲傾訴那無盡的邊愁?那幽怨的笛聲又觸動了多少征人的思鄉愁?在這漫長的邊塞之夜,他們壹個個披衣而起,憂郁的目光掠過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視著遠方······“不知何處”,寫出了詩人月夜聞笛時的迷惘心情,映襯出夜景的空寥寂寞。“壹夜”和“盡望”又道出征人望鄉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這首詩語言優美,節奏平緩,寓情於景,以景寫情,寫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詩意婉曲深遠,讓人回味無窮。